广东省田东矿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

2016-08-15 07:47王绥茂
现代矿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绿泥石田东硅化

王绥茂

(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广东省田东矿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

王绥茂

(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摘要对广东省潮安县田东矿区铅锌矿地层岩石特征、构造地质特征、矿体产出形态、控矿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区铅锌矿以热液充填型或构造蚀变破碎带型为主,成矿受断裂带控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应以EW向矿脉为主,兼顾SN向矿脉。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

田东矿区位于华南板块沿海构造带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成矿带交汇部位,武夷成矿带南段。矿区北西方向距尖笔岽中型铅锌铜矿床约10km,南东方向距厚婆坳大中型银锡铅锌矿约10km。三者同属于梅县—潮安具有较大银铜铅锌矿床找矿潜力的远景区[1]。结合该矿区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对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探讨,供区内找矿参考。

1 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1)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银瓶山组(TJy)。分布于矿区中部,呈EW向展布,为一套滨海相中—细碎屑岩建造,岩石以灰绿色、杂色、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粉砂岩、碳质泥岩为主,以细、粉、泥质结构为主,块状或薄层状构造。岩石具纵向沉积韵律。在碳质粉砂岩、碳质泥岩中含古芦木化石,厚度大于500m。该套地层构成叶坑—平林背斜核部及西部扇形构造主体。

(2)下侏罗统上龙水组(J1sl)。分布于银瓶山组两侧,灰黑色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层状蚀变长石砂岩,底部为石英细砂岩,未见顶。

(3)第四系全新统。主要为全新统疏松碎屑沉积物,分布于矿区西南部,主要为岩屑、砂、细砂、亚黏土、黏土等松散沉积物,厚0.5~10m,最厚可达20余米。

1.2侵入岩

(1)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K1γ)。灰—浅灰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为主,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呈岩枝状产出,出露于矿区西部。

(2)花岗斑岩(γπ)。浅黄色、粉红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较少(占岩石矿物总量的5%~8%),晶体颗粒细小,自形程度高,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基质为长英质,结晶程度差,呈霏细结构,被少量水云母交代。岩体中普遍含细晶黄铁矿,多呈岩枝、岩株和岩脉群产出,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

(3)石英斑岩(λπ)。呈小岩株、岩脉状产出,在矿区内零星分布,岩体风化后呈粉红色、褐红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石英,粒度较小,基质亦为石英。岩石蚀变强烈,主要为绢云母化、高岭石化、黏土化。

1.3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褶皱和背斜。区内为叶坑—平林背斜,属于区域性田东—黄厝山复式背斜构造的核部背斜,规模巨大,由西至东横贯全工作区。背斜轴部位于矿区中北部,轴向呈EW向,轴面N倾,倾角较缓,背斜长5.75km,核部宽1.0~2.1km,东窄西宽,西部呈喇叭口状张开。地层核部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银瓶山组,两翼为下侏罗统上龙水组和长埔组。区内有NNE、NNW、近EW向断裂及层间挤压破碎带,规模较大的有F1、F2、F3、F4、F5断裂。F1、F4断裂为NE—NNE向,倾向SEE,由北至南F1断裂逐渐转为NE向,F4断裂逐渐转为近SN向。F1断裂被NNW向F2断裂错断,沿断裂带发育有硅化角砾岩,断裂面较平整,局部具多金属矿化,长1.5~3km,宽0.8~2m。F2断裂为NNW向,位于矿区南西部。F3、F5断裂为EW向断裂,分别位于矿区中部、南部,为压扭性断裂,长约800m,宽0.5~2.5m,硅化带宽十数米,局部矿化,带内见有强的硅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等,以倾向S为主,局部反倾,倾角65°~80°。此外,矿区还发育有层间挤压破碎带,主要见于背斜轴部一带,具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局部可见石榴石化,为容矿构造。

2 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表1 田东铅锌矿主要矿脉特征

2.2矿石特征与成矿类型

矿石类型主要为绿泥石化石榴石矽卡岩型铅锌矿石、石英脉型铅锌矿石等原生矿石类型,呈他形粒状结构,构造以小团块浸染状、不规则团块状、脉状、网脉状为主,为热液充填型或构造蚀变破碎带型。

2.3矿物特征与围岩蚀变

矿区主要矿物为:①黄铁矿,呈浅黄铜色,反光呈亮黄色,自形晶体,立方体,粒径0.05~2mm,多呈细脉浸染状、浸染状或集合体赋存于石英脉和碎裂岩中;②闪锌矿,多呈棕黑色,呈他形粒状,灰色反射色,均质体,粒径0.01~0.3mm,多以集合体或与方铅矿共生集合体出现,少见有微粒黄铜矿包裹体;③方铅矿,铅灰色,呈他形粒状,粒径0.01~2mm,多与闪锌矿共生,呈致密块状集合体,晶面常见三角形凹坑和阶梯状断口,为找矿直接标志。次要金属矿物有锡石、磁黄铁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石榴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3 控矿因素

(1)地层。矿体赋存于富含成矿元素的上三叠统银瓶山组—下侏罗统上龙水组的砂岩、粉砂岩碎屑岩中,碎屑岩中的空隙、裂隙、节理、断裂等有利于成矿热液流动和运移,对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构造。田东—平林EW走向的平缓背斜构造为区内成矿提供了构造格架,对成矿具有宏观控制作用。矿区成矿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充填型,构造对矿体的形成与分布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岩浆侵入、矿床定位以及矿脉的形态均受构造制约。叶坑—平林背斜轴部及倾伏端和两翼,裂隙发育,为矿床形成的有利地段。矿区内较发育的NNE、NNW、EW向断裂在褶皱构造形成时期便逐渐形成,当成矿热液活动时,该类断层、裂隙既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又为成矿热液的沉淀析出提供了空间,控制了矿脉的形态、分布、产状和规模,对成矿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3)岩浆岩。田东矿区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91.5±0.9)Ma、(158.0±1.3)Ma、(140.5±0.8)Ma,表明矿区发生的多次岩浆活动事件分别在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燕山三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时与地层沉积岩接触有利于释放热量和热液,有利于接触带附近的岩浆和地层中的物质组分活化和置换,形成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进而有利于成矿,形成铅、锌、银等矿床,对成矿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同时黑云母花岗岩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对成矿具有决定性的宏观控制作用。矿区石英脉和构造岩(角砾岩、碎裂岩、蚀变岩等)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对成矿具有决定性的微观控制作用。

4 找矿方向

参考文献

[1]郭锐.粤东成矿地质背景及银铜铅锌成矿特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2]刘鹏,程彦博,毛景文,等.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2015(7):1244-1257.

(收稿日期2016-01-29)

王绥茂(1987—),男,助理工程师,515021 广东省汕头市。

猜你喜欢
绿泥石田东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八一
头顶三尺有神灵
八一
什多龙铅锌矿床绿泥石成份温度计的讨论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日本:央行明年换帅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必要时或再度放宽政策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必要时或再度放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