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艺术的对话与启示

2016-08-15 08:58冯仲平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4期
关键词:聂绀弩丁聪蝶恋花

冯仲平

任何艺术门类,无论使用何种媒体、何种造型方式与何种结构样式,其精神内涵和美学规律都是相通的。近读2015年第3辑《滏漳诗苑》刊发的宋彩霞女士《蝶恋花·读聂绀弩十二拍》,可以认为,这是一次词与诗的成功对话。其中还涉及诗词与绘画的交流。读之颇觉耳目一新。

首先,谈一下涉及诗、词、画同一题材且密切关联的三件作品。苏轼曾有“诗画一律”说。《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诗画一律”层面,宋彩霞的读聂词有《蝶恋花·读聂绀弩〈丁聪画老头上工图〉》。这首词涵盖了三件作品的内容。

一是丁聪的漫画《老头上工图》。从画面看,很容易判断主角显然不是个老农民,而是一位身穿破衣的落魄知识分子,落款文字为“此画原稿于动乱年间丢失,现凭记忆重作”,时间是“一九八六年”。由此可知,若“动乱年间”指文革时期,则初作当在文革前。而据聂诗所言“小伙轩然齐跃进,老夫耄矣啥能为”,明示丁聪初画时当大跃进时期。画中人物驼背猫腰,鬓边堆雪,弱不禁风,肩扛铁锹,摆出一副上工劳动的架势。显而易见,这么一个人,能干重体力活吗?

二是聂绀弩的题画诗《丁聪画老头上工图》(此诗载《北荒草》),乃是聂绀弩观赏著名漫画家丁聪作品《老头上工图》之后的再创造。其诗于下:

驼背猫腰短短衣,鬓边毛发雪争飞。

身长丈二吉诃德,骨瘦瘪三南郭綦。

小伙轩然齐跃进,老夫耄矣啥能为。

美其名曰上工去,恰被丁聪画眼窥。

聂绀弩描绘了画中人物的外表特征(首联),接着运用类比的方式,点化了人物的社会身份和精神特征(颈联),老头是堂·吉诃德式人物,与社会大潮格格不入,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又是一个南郭子綦(qí)式的人物(《庄子·齐物论》所描写的那个物我两忘、清高淡泊的典型)。即使如此,这个老头也不能避免被大跃进的风潮所席卷,因为整个社会“小伙轩然齐跃进”,你虽然“老夫耄矣啥能为”,也必须扛起铁锹下地干活,哪怕干不出实际成效,上阵装装样子也好。诗画结合,相得益彰,不仅增加了诗和画各自的思想内涵,而且有助于读者对诗和画主旨的正确理解——画呈现出来的形象,其意义是宽泛而模糊的。加上题画诗,即可使画家意图更为显豁,作品定性更加准确。题画诗和观画诗一样,都是对绘画作品的解读,以欣赏的态度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因而也是对绘画作品意义的阐释。

三是宋词“蝶恋花”。这是宋彩霞在聂诗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创造,词引如下:

驼背猫腰难得歇,不怨荒原,只怨风呜咽。毛发争飞飞鬓雪,无端识得凉和热。 一点尘缘容易绝,月面珠眉,胖二何分别?乡梦频回村上月,照人寂寞千千结。

比较聂诗,宋词赋予描写对象更多主观的成分。在聂诗中,表达作品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只有“老夫耄矣啥能为”一句,而在宋词中,表达作品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则至少有五句,他“不怨荒原,只怨风呜咽”“无端识得凉和热”“一点尘缘容易绝”“乡梦频回村上月”等等。至于老头“怨”还是“不怨”,无须身临其境仔细揣摩,词人和读者自能准确理解。其他内心感受亦当如此看待。

对三件作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丁聪漫画由于二维平面艺术的特性,呈现出来的只是一幅形象的图景,主观情感深深埋伏在线条与笔墨之中,只有欣赏者凭借语言形成审美判断才能体验绘画赋予形象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领略画家想要传达的思想题旨。而诗、词都是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承载着明确的思想意义。只要能够准确理解诗句语词的含义,就可正确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由于诗、词体制的不同,从而具有各自表达方面的特长与侧重,故聂诗与宋词,又产生了明显差异。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以王论律聂诗与宋词,其间差异十分清楚。诗之与词,均有各自的本色当行,诗长于言志,词擅于抒情。而在丁画、聂诗与宋词,三次创作叠加形成的序列中,逐渐依次增加了艺术品的思想情感内涵,从丁画的纯粹形象呈现,到聂诗的客观描写为主,进而发展到宋词集中于主观情感的表达,形成了一个由外到内、由客到主的递升序列。

艺术作品追求创新。我想宋彩霞在写作《蝶恋花·读聂绀弩〈丁聪画老头上工图〉》之前,会找来丁聪的漫画看一下,就像我在写本文之前,至少要看十二首聂诗甚至大概了解聂绀弩生平与创作的整体情况那样,起码先要找丁聪的这幅漫画看看,否则,就难免隔靴搔痒,痴人说梦。

三件作品,核心形象就是这个“老头”:老头的形象,处于画面中心。从正面说,是顶天立地,但其实身处狭窄天地而显得过分局促,可见他的生存空间十分狭小,而且与世隔绝如同堂·吉诃德和南郭子綦。老头的形象,不是完全的静态。他的脚步是向前迈进的,喻示虽艰难窘迫而仍有一定的活动余地。这样的一个形象,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被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他所承载的意义,自然就十分明确了。

其次,谈一下宋彩霞女士《蝶恋花·读聂绀弩〈北荒草〉》与聂诗“北荒草”的联系与区别。聂绀弩出版有多种诗歌集子,如“三草”(1981),即《北荒草》《赠答草》《南山草》,再如《散宜生诗》(1982),即《北荒草》《赠答草》《南山草》之外再加上《第四草》。关于《南山草》结集的时间和性质有些争议。我认可《南山草》是《北荒草》定稿前的一个未成稿,故聂绀弩的诗歌,主要就包括在《散宜生诗》这个集子之中了。

聂绀弩是个奇人,才华横溢,精通古典,文武双全,经历坎坷,命运不佳——从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到参加国共合作第一次东征,从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到回国任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从参加“左联”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编辑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兼古典部主任到被划为“右派”送往北大荒劳动,从“文革”中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无期徒刑到“宽大释放”及平反昭雪,可谓跌宕起伏、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1957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中央委员的周颖(聂妻),响应“整风”号召提意见被打成“右派分子”,聂绀弩因帮她修改过发言稿而受株连,也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与中央国家机关1300多名“右派分子”一起,被遣送到黑龙江北大荒“劳动改造”。1959年10月,聂绀弩调到牡丹江农垦局《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当编辑。次年冬,结束劳改,回到北京,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任专员,后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北荒草》乃是聂绀弩在北大荒劳动改造期间的作品。题材比较集中,几乎全是当时劳动生活的记实。内容十分丰富,在描写劳动生活的间隙夹杂着大量的历史典故。风格诙谐老辣,在外表轻松的笔调中,寄寓着深沉的严肃思考。兹就宋彩霞《蝶恋花·读聂绀弩〈北荒草〉》一词略谈些看法。先引宋词如下:

我读马山千顷雪,片片诙谐,片片还如铁。血泪斑斑多少叠,乾坤一担挑寒月。 十载煎熬荒草页,字字生雷,字字皆高洁。北大荒人谁最烈?牛山尽染英雄血。

这首词,对聂绀弩北大荒期间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给予了整体概括。从聂诗体现出的高洁人格、刚烈个性、非凡才华与独特意象,进行了高度评价。

刘勰著《文心雕龙》,其《知音》篇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此其谈文学批评也。而文学批评有多种样式,就中国传统批评而言,除了评点、序跋、论文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以诗论诗的体裁。如杜甫《戏为六绝句》,讨论了先秦到初唐几个重要诗人及其作品,提出了诗歌创作应坚持“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原则和“转益多师”的方法。再如,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同样运用绝句形式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评价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提出了天然真淳、反对雕琢、追踪风雅、重视独创的美学标准。以诗的形式论诗,也包括针对相同题材的诗歌作品,如唐代王维、韩愈和宋代王安石,都有以“桃花源”为题的诗歌作品。当然,他们作品的面目和精神都有了新的变化,每个诗人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晋代以来产生了许多和陶诗。宋代苏轼就以“次韵”方式做了“和陶诗”一百零九首,堪称和陶的大家与典范。苏轼和陶,除了借此抒发自己的内心积郁、喜欢陶诗的风格外,更主要的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与陶渊明具有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导、兼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导。宋彩霞,女,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聂绀弩丁聪蝶恋花
蝶恋花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蝶恋花
蝶恋花
聂绀弩的不报复
聂绀弩的不报复
蝶恋花
婉约
二则(2)
二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