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理论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新闻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导向研讨会”综述

2016-08-16 09:07杨欣怡任占文
传媒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文/郝 雨 杨欣怡 任占文

新媒体时代新闻理论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新闻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导向研讨会”综述

文/郝 雨 杨欣怡 任占文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界业界正在深入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由此引发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各高校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4月17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主办的“新闻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导向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以及台湾世新大学等近30所高校,新华社上海分社、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传媒杂志社等新闻传播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教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新媒体时代新闻理论教学的探索与改革、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与未来新闻实践”等议题展开讨论,共进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四场分会场研讨。

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导向的探讨

关于新闻价值观及舆论导向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院长罗霆做了关于新闻价值的报告。他认为新闻价值是构建整个新闻理论体系的基础,新闻理论的框架应该从新闻价值出发。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新闻传播活动对于不同的主体,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当前学界关于新闻价值的分歧正是由于没有区分主客体造成的。在中国现实社会中有三个主体:党和政府;新闻工作者;受众(用户)。首先从党和政府这一主体来说,习总书记的“2·19”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次从新闻工作者这一主体来说,新闻工作者需要心怀新闻理想和追求自我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把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拿过来,需要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修正,需要考虑中国模式、路径依赖。欲速则不达,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底气。再次从受众(用户)这一主体来讲,要以受众为中心,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新闻应该满足受众信息、知识与情感(娱乐)三个层面的需求。《探索与争鸣》杂志副主编叶祝弟谈到,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在1991年举办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价值导向”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对25年后的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新华文摘》在今年4月转载了冯契教授的这篇文章,说明斯人已逝,但思想并不远行。冯契教授的观点不仅没有过时,至今仍有生命力。叶祝弟认为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寻找方向、在盛产理想的时代坚守理想是价值观导向的内在要求。

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及习总书记提出的“48字方针”的解读。上海政法学院戴元光教授指出:习总书记提出的“党媒姓党”并不是一个新创的概念,实际上“姓党”是党媒的历史传统。习总书记为何又重点提 “党媒姓党”呢?是因为我国传媒现在的表现令群众不满意,部分媒体的报道非常僵化。《传媒》杂志主编杨驰原谈到,我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但以座谈会的形式召开党的新闻舆论专题会议,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习总书记用48个字6句话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还重点谈到了新闻舆论的导向问题,尤其强调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这样的观点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习总书记2·19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是新闻宣传必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性原则;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性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真实性原则。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情况的探讨。在本次研讨上,有3位老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的问题。许正林教授与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新闻编辑》的编写进展及问题思考时指出:此系列教材的编写要求高、任务重,面临着很多挑战,也产生了很多思考。戴元光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的撰写情况。吴信训教授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时间紧、难度大。新闻传播学科确实有很多复杂性,其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尤其是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密切,且在操作上和理解上也有复杂性。吴教授认为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来看,即观点、立场和方法。观点是主观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方法是否得当也影响观点和立场。这三个关键词与现实生活密切度很高。新闻价值、新闻理论、舆论导向等问题有高度复杂性,需要不断认识与探讨。新闻理论在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中处于核心范畴,新闻价值和新闻导向在新闻理论中也是最关键、敏感的问题。学界对什么是新闻价值、怎么引导新闻舆论也有不同看法,这些复杂性也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被业界怎么看与学生对业界怎么看。这么多年都在探讨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

关于新闻理论教学方面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理论教学。保定学院院长胡连利教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重要性。新媒体的发展使很多院校把更多精力投入新媒体的技术操作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有所减少,仅仅为了迎合新媒体而注重技术操作课程,未免有所偏颇,大学生思想观和价值观需要得到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媒体实践工作,遵循新闻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华东政法大学石屹教授认为新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眼光。学生比较崇尚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西方的新闻自由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西方人办媒体的理念和我们不同。美国新闻媒体火药味十足,这是他们办媒体的方针决定的。我们是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我们媒体的职责是要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兼顾批评与监督,这和西方媒体的性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政治化、政策化的东西时要注意拿捏火候,慢慢引导。上海大学赵士林教授总结指出,当今时代是个撕裂、破碎的年代,是主流被边缘化的年代,新闻教育可以秉承一种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先把事实讲清楚。虽然每个人观点和立场不同,但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勇于和他人讨论,建立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在讨论中才能让问题、冲突更好地解决。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新华社上海分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梁智勇提出市场化的媒体经济力量的作用很大,资本对媒体渗透的力量不可小觑。传统媒体曾经的政治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渠道优势等在资本和技术的压力下正在不断变弱,所以我们的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新媒体、新技术有更多的关注,如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等。 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充分重视。苏州大学曾一果教授指出,媒体环境的变化使现在新闻教学面临很多困惑,如学生毕业出去找工作问题,如果教师仅仅讲授理论,学生不能掌握操作技能,会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应该大幅度削减理论性的内容,增加传媒实务课程,对此苏州大学新闻学院在教学中做了大胆尝试,在传媒实务课程中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方法,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不局限在教室中教学,而是形式多样,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汕头大学赖明明博士分析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教学中贯彻下去的问题。他谈到广东的学生很注重实用性,看重将来的工作与就业,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是一个难题。他分享了汕头大学新闻教学的技巧:首先,要批评媒体存在的问题,不能对媒体总唱赞歌,而是要向学生指出媒体存在的不足,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其次,摆明立场,围绕热点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习与讨论,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河北大学讲师樊拥军认为,业界有三贴近,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三贴近。首先是贴近新传媒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其次是关注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情感诉求。再次是贴近新闻传媒的经营与管理。莆田学院讲师王中晓谈到,在自己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中,更愿意报道正能量的新闻,去做疏导和解释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建设性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带学生亲自去调研,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对社会、对生活有更多理解。淮阴师范学院柳邦坤教授从自身所在院校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培养学生采用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方式。淮阴师范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地市级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主要围绕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展开,注重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从课堂到工作的顺利转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陈瑛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她说新闻学概论等理论课很多同学不感兴趣,因此选择一种隐性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比如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并关照现实,透过现实来分析理论。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学,采用的具体方法是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导读、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争鸣,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相关主题以及延伸议题的讨论

台湾世新大学前校长林念生教授认为,新闻纪录片应该讲究思想性,强调客观的叙事范式,而《舌尖上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看,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纪录片,只能算故事片一类。他认为我们和国外的纪录片应相互借鉴,将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他还谈到自己的纪录片所采用的形式,强调了纪录片选题要有思想,纪录片的形式要被认可,他强调应该输出这样的纪录片,而不能只是给国外看美食。

上海大学博士生任占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在新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精粹与灵魂,但国内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研究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宏观研究来说,研究成果比较少。他在简要梳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研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和现实国情,努力建构一个完整的新闻价值观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为增强新闻工作者的“三个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王晴川书记、丁友东副院长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做了富有启发性的讲话。在四个分会场的紧张讨论中,许多青年教师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交流深入而热烈,这对青年教师教学及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我的价值观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