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2016-08-17 02:05曹海信李寿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大学生

□ 曹海信 李寿邦(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 曹海信 李寿邦(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体质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水平,掌握和了解学生体能机能状况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体上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和弱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进体质健康水平。然而在各高校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工作与测试数据的整理上报,而忽视针对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和管理的现象,针对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测试服务和管理,既可以大大提高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也可以做到精准有效的增进后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以期改变现存的重测评轻干预、重结果而轻后续服务的现状,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后续服务管理 提升对策

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个民族的身心素质是一种物质资源,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很难想象,一个体质衰弱的民族如何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因此,国民体质与健康已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同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要求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目前我国高校均按照上述通知精神全面实施了《标准》,并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在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12所普通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并对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延安大学、榆林学院、陕西理工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的2000名大学生和16名学校体质健康测试负责人及体育专家发放调查问卷。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同时登陆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下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标准》的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1.2.2、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研究期间对陕西省健康体质测试管理中心的专家以及部分高校体质测试负责人进行访谈,以获得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最前沿的信息,确保本研究的有效性。

1.2.3、问卷调查法

对陕西省12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6份,其中男生1085份,女生821份,有效回收率90.76%;专家及体侧负责人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为81.25%。

1.2.4、数理统计法

在收回问卷,筛选出有效问卷后,所有的数据处理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

1.2.5、逻辑分析法

2、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程序上重视前期测试工作,轻后续服务与管理

陕西省各高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有效的做好每年一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准时向教育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数据管理库上报数据,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标准》的实施工作基本停留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整理上,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建议方面,没有将《标准》的实施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结合起来,与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这种仅仅停留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整理上,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标准测试任务,但是很难真正达到国家实施《标准》的目的。这种重测试而轻后续服务管理的状况必然没有达到《标准》实施的目和效果。

2.2、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2.1、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室网站设计不足或者功能使用存在缺陷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有72.57%的学生能查到自己的体质测试成绩,有高达27.43%的学生不能或者不知道如何查到自己的确切的测试成绩。其次,学生能否看到自己去年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统计结果显示没有人看到,这样学生自己不能同自己的上一年或者前年有个鲜明的对比,不知道自己的体质比以前好,还是差了,还是差到几乎接近不及格了。再次,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测试成绩时,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网络是否针对学生的一些情况给学生一些宝贵的意见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有16.76%的学生选择没有提出指导性意见;38.98%的学生认为提出一些日常锻炼要求;12.08%的学生选择了给评分结果较低的同学提出锻炼的建议;13.06%的学生给出了相应的运动处方;19.10%的学生不清楚。从这组数据显示,接近36%的学生认为体质测试一旦结束,他们接下来要怎样锻炼,怎样提高自己的体质等问题,都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目标。以上所述,我省各高校体质健康的专门网站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信息发布工作有待改进和提升。

2.2.2、体质健康咨询中心建设不足,呕待加强

体质健康中心以现代体育科学的手段服务于全校师生员工,应当在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在满足人们对体质健康的需求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调查统计,80%以上的学校成立了体质健康咨询中心,然而调查统计只有56.62%的学生知道学校有体质健康咨询中心,还有43.38%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针对学生是否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含义时,结果显示37.42%的学生理解,有60.28%的学生不清楚,2.29%的学生很不清楚。其次就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问卷中,有20.35%的学生选择没必要;是否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各项指标的测试意义问卷中11.71%的学生全部理解,80.57%的学生个别理解,7.71%的学生都不理解。从以上数据足以说明,高校中的体质健康测试咨询中心的用还没有发挥的它应有的功能。

2.2.3、陕西省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缺乏激励措施——动力不足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年一次如期开展,然而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据统计,有24.52%的人认为是一次比较痛苦的经历,特别提到一次800米、1000米下来需要1—2周才能恢复过来;还有75.48%的人觉得比较轻松,这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有大学体育课程的支持,身体的适应性相对较好在测试中都比较认真,一旦到了大三、大四,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以完成测试任务为导向,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校的体质测试成绩没有与学生的毕业挂钩,60分与100分一个样,通过就好,又没有什么奖励也没什么惩罚。面对这种态度的存在,我们做了一下调查:你如何对待体质测试的过程?有高达15.72%的人选择完成测试就行;不穿运动裤完成测试的高达14.57%;学校体质测试成绩是否影响奖学金的评定?结果31.72%的选择否;学生测试成绩是否影响毕业证的颁发,统计显示88.29%的学生选择不影响。综上所述,学校严重缺乏激励措施,一部分学生面对体质测试态度严重不端正,没有约束和追求,积极参加测试的动力严重不足。

2.2.4、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有针对性的必要的管理和干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实施的重点是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低于60分的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而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否通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他们的体质弱势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重点放在了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方面,严重缺乏有效的体质健康后续干预服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校有没有针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外体育锻炼,20.82%的学生选择有,有79.18%的学生选择没有或不清楚;学校有没有针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74.50%学生有补考,25.50%学生没有补测。体质测试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足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生活方式,实现学生体质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认真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3、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运行

3.1、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3.1.1、健康管理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渥太华宪章中重申:应将健康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缘于对健康内涵的新认识,健康资源需要管理,由此诞生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特点,将健康管理的理论移植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与管理中,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发现体质健康问题)评价(认识体质健康问题)y干预(解决体质健康问题)循环的过程,其中干预(解决体质健康问题)是核心。其宗旨是调动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及整个学校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

3.1.2、健康促进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健康促进。而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五个方面。体质健康是健康的组成部分,健康促进的理论与策略可以并应该成为我们指导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具体表现在: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创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持环境、强化校外社区与校内各院系体质健康促进行动、发展个人运动锻炼技能和调整公共体育课程服务方向五个方面。

3.2、陕西省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框架体系构建

3.2.1、搭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需要经历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评估、体质健康咨询与指导、体质健康干预四个基本步骤。它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人数多在万人以上,势必面临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任务重与管理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要想实现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目标,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该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评估、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四个环节有机的统一起来,还可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发布与预约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真正体现体质健康管理的理念和目标。

3.2.2、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

陕西省高校应考虑将学校体育工作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策略,以及公共体育教学与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校公共体育部、校体委、校团委、各院系体委的主导作用,从制定学校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与院系行动、发展个人技能以及调整公共体育服务方向等五个方面,整体推动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的系统管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提升。

3.2.3、加强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重点干预

体质健康干预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可借助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与体质健康相关的营养学知识,运动健身常识、运动安全知识等健康教育。同时也可通过全校性运动健康知识讲座、运动健康选修课程,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等形式实施相关健康教育活动。

(2)体质健康咨询指导:在高校要想实现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咨询服务指导是不现实的,但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开发相关干预软件,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进行干预是可行的。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和软件开发公司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

(3)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探索创建体质弱势大学生健康干预服务中心,组建高校体育专业师生、体育社团及各院系志愿者为主的健康干预团队,充分利用教育、激励、训练和营销等手段,是实现体质弱势学生的行为改进,改善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搭建一个重要的实习实训平台,增强其专业指导技能。

(4)强化大学体育课堂干预:通过调整公共体育服务方向,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对体质弱势群体健康干预的主导作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加强对体质健康弱势学生的重点关注与帮扶。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管理服务模式

4、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提升模式的运行策略

4.1、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公共政策是顺利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工作的保证。它的制定,应严格以中发[2007]7号文件及教体艺[2007]8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并且结合陕教体办〔2012〕 18号文件精神,其内容应包括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领导机构与职责、组织与管理、经费保障、人员培训、督导与激励等七个方面。其中对应的经费支持在该公共政策制定应得到充分体现。

4.2、创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

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支持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质健康促进活动,主动培养体质健康意识和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人际环境、学校事物环境和学校物质环境三个方面。学校人际环境是指校内师生之间、员工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均可通过自己正确对待体质健康方面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为后进的群体提供榜样作用。学校人际环境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能吸引大家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人文环境。学校事物环境则是指校内各种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和措施。如:公共体育课教学安排、体育赛事策划、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文化营造、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社团组建与管理等。其发展目标是营造一个学校师生员工易于和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环境。学校物质环境是指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和课余体育锻炼环境,主要表现为学校体育场馆面积、运动设施条件是否满足学校师生员工体育锻炼的易得性和安全性。其发展目标是创造一个能满足学校师生员工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硬件环境。

4.3、协调校外社区与校内各院(系)行动

学校应积极争取校外社区的个人或团体参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事务中。如请专家参与体育与健康专题知识讲座、体育锻炼与竞训指导,邀请各级体育协会组织联办大型体育赛事等。同时赋予各院系更大的权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组织管理工作,体现各院系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的基础地位。学校应加大对各院系的宏观管理和经费保障,指导各院系组建学生体质健康二级管理机构,发展体育社团,大力开展以院系为单位的各种体育活动。

4.4、充分发展个人运动锻炼技能

尽管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许多因素超出了个人的控制范围,但某些个人的选择或生活方式会影响体质健康,如:选择缺乏身体活动的静态生活方式,长期营养过剩导致的超重或肥胖,吸烟或过量饮酒等不良嗜好导致的运动能力下降等。发展个人运动锻炼技能的实质是个体增强,其目的旨在通过向学生提供健康信息,开展健康教育和发展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维护自身体质健康,并选择有利于体质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发展个人运动锻炼技能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运动锻炼习惯,而习惯培养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创造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环境,并使其从运动中获取愉悦心理感受和实现自我效能。逐渐将该项运动技能发展成为其运动爱好,从而实现培养其运动锻炼习惯的目标。

4.5、调整大学体育课程服务方向

大学公共体育课承担着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运动锻炼习惯的双重任务。大学体育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单一模式,必须认识到运动技能学习只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载体,它不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全部。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学生运动锻炼习惯倾斜,要重视在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同时,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引导教师关注本校、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公共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并重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5、结语

面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身体素质近20年来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了包括实施《国家学生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堪忧的现状。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后续服务与管理,正是落实中央相关精神,有针对性的精准提高我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陕西省高校实施《标准》的工作实践中,需要借助现代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成熟理论,注重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并在其指导下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有针对性的努力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

[3]陕教体办体质测试文件〔2012〕18号。

[4]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凤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3):90-93.

[6]李长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后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23(6):76-79.

[7]陈华卫.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J].体育学刊,2011,14(8):88-91.

[8]朱斌.运动兴趣再认识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导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3(4):76-78.

[9]李一宁,顾渊彦,程志理等.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发言摘要[J].体育与科学,2007,28(2):3-11.

[10]李朝阳.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1(4):471-472.

[11]吴嘉玲,平越.网络环境下学生体质监测与训导实验室建设与利用[J].实验室建设2010,29(8):149-150.

[12]史曙生.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9(5):664-665.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大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摄问”测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