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2016-08-18 06:41申丰铭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民族

申丰铭

摘要:自1840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抗的斗争。从三元里抗英这一地方性的本能的反抗行为,逐步向着五四运动这一全国性的有组织的全民族的救亡图存运动发展。从排满革命到国民大革命,这无疑是民族主义在中国由无到有,由感性向着理性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近代史

一、早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满汉之争,夷夏之辩

公元1644年,汉人所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一明王朝走向覆灭,故宫太和殿的宝座迎来了自己的新主人一一留着长辫子的满族人,爱新觉罗氏。自那时起,反抗满族人统治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从康熙朝的三藩之乱、朱三太子案,到嘉庆朝的白莲教,无不是汉人与满人的冲突。这一冲突的高潮出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在洪仁开成为干王后,发表的第一个公告中也存在着大量反满的、助长民族仇恨的词语,比如,“正宜遵中国,攘北狄,以洗二百载之蒙羞,宣告自1644年明朝灭亡后我们口言其语……家伦其类,毒受那满洲狗之淫污。”这种激进的偏激的民族主义甚至到了同盟会时还存在于部分汉人的心中,“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从中人们不难看出那种狭隘落后的“华夷之辩,汉家天下”的观点。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清末集中爆发,是由以下几点导致的:第一,满清王朝后期统治者自身的腐败无能;第二,清末战争赔款大多是由农民承担的;第三,清初所采用的“剃发令”等政策也激发了民族矛盾。

二、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提出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的。1903年,他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这时候的中国人民已经有了国家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自甲午战败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思索如何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一场全民族的大探索开始了。农民阶级发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无产阶级则通过五四运动登上了政治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奔走疾呼。

此时的民族主义主要反映为对外维护中国(中华民族)的利益,比如,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体现了国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大量学生走上街头高声呼喊:“同胞们,国要亡了!”民族主义对内则是对帝国主义在华所扶植的军阀予以坚决打击,以争取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国民大革命时的出师宣言无疑证明了这点:“统一政府建设万岁!国民革命成功万岁!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万岁!中国国民革命军万岁!……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这时的人们已经在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而奋斗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果无不是中国人民支持的产物。

三、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的最高潮:抗日战争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国共双方于1937年签署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在就如何击败日本侵略者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人民战争、打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等的号召,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形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形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紧接着在1941年的延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三制”政府,即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员大约占三分之一,左翼进步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是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所提出的。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矛盾。日本人在中国的诸多暴行也激起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无数中华儿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唱着这首歌共赴国难,“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此时的中华民族己不再是拿破仑口中的那头沉睡的雄狮,此时的中华民族也绝非昔日的那群“东亚病夫”。全民族的抗战是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全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下,在全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际侨胞的无私帮助下,在外国盟友的帮助支持下,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基本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华民族又再次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取得的第一次伟大的彻底的胜利,而其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伟大的阵线。

此时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地主阶级),以实现抗日力量的最大化;同时坚决打击汉奸,积极策反伪军。广大爱国华侨积极支持民族抗战,同时,以积极的、有尊严的态度获取外国盟友的援助。(宋美龄夫人在美国国会多次发表演讲以获得美国的支持。开罗会议后,罗斯福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在她的努力下,美国国会废除了实行六十余年的排华法案。

自1840年以来,无数苦难与浩劫降临在这个古老民族的头上,但这个古老的民族并未被打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自早期的那种幼稚的狭隘的只包括汉族的民族主义逐步发展为中华民族这一包含着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概念,是一个由狭隘走向宽阔的过程,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中国由近代迈进现代的过程。伴随着中国人对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在追求独立自由的大道上不断前行。现今的中国,虽不会有近代中国那样面临亡国灭种的风险,但面对外国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集体”这一概念,反对分裂中华民族的敌对行为。历史记载了这个民族所承受的苦难,也必将写下这个民族的辉煌。一个团结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中国人民需要的,也是世界人民需要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