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8-18 06:40侯丽俊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

侯丽俊

摘要:戏剧这种传统的综合艺术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审美特质,是培养大学生审美人格的经典载体。在戏剧教学中,使用剧本阅读、剧目观演、剧本分析、剧本创作、实践演出等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有助于教师在戏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戏剧教学;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审美处处存在。人们在生活中对外物产生兴趣,会抛开功利性而进行感性上的评价,用丰富的感觉去欣赏,从而得到美的感受。文艺作品本身就包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欣赏传达给接受者,引起共鸣,所以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接受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美的敏感度不断加强,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虽然以阅读剧本为基础,但剧本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的体现,也是剧作家审美艺术活动的结晶。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能力,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被选入了大学语文课本,如何在戏剧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在剧本阅读和剧目观演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受力表现为对审美对象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对外部事物的感受是审美活动的开始,要通过感官对审美对象的外部自然形态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感受,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戏剧课堂上,主要通过文本阅读和观剧的形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整部作品初步的审美感受。

(一)阅读文本

戏剧有“场上之剧”与“案上之剧”之说,就是指它是舞台和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在舞台上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还可以供读者阅读剧本以获得文学素养上的提升。所以,成熟的戏曲表演艺术必须要有剧本作为文学基础。在戏剧教学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是戏剧的文本。因此,在教学之前提倡学生先进行文本阅读。

1.整体阅读

戏剧中最突出的是情节的冲突,课文所节选的片段也多是冲突部分,加上书本中只是片段的描写,学生如果之前没有了解过整个剧情梗概,阅读起来就不知所云。例如:《长亭送别》《游园惊梦》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就学过,但多数没有读过原著,甚至连原剧本名称、剧情梗概、作者是谁都不曾真正了解,更不用说剧本体裁、表现手法、艺术特色了。剧本整体阅读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戏剧审美兴趣的丧失和审美感受的浅陋。又如课本中节选的《桃花扇·骂筵》,其中,李香君是剧中着力刻画、极力颂赞的女主人公。剧作在“骂筵”之前,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戏剧情节对李的性格进行了塑造和铺垫,“骂筵”一节则是进一步将她的光辉性格推向更高的理想境界,如果只是对节选片段进行突兀的阅读分析,势必会造成对文本的割裂,对剧本整体思想和剧中人物也不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剧本进行整体阅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种整体阅读可以延伸到上课之前进行,然后再进行课堂上的精读讲解,这样比较符合人的“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阅读心理。

2.角色阅读

说到底,戏剧剧本是为舞台服务的,这种“为舞台”的特性要求欣赏者适时走入剧中情境,身临其境地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要感受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剧本”来获得感受,或者可以想象戏剧表演舞台,“扮演”剧本中的角色,通过“粉墨登场”来进行另一种不同形式的深层次的阅读。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在指导学生诵读剧本,特别是人物对话或者心理独白时,要鼓励学生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分析台词中的潜台词,读出人物的内心。如《桃花扇·骂筵》中的“玉交枝”这段曲子,曲词和宾白的语言非常切合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剧中的人物每一开口,都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达到了戏曲语言充分个性化的高度,如杨龙友和阮大铖虽都品格不高,但并不完全一致,与阮的阿谀奉承不一样,杨的言语中有对权势的胆怯和隐忍。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提醒学生对人物的阅读刻画,读的时候要读出场面感,在阅读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观看经典表演片段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是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来呈现的。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在戏剧教学中,观看经典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导入环节,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会使得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迅速提升,对剧中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且也会迅速补充戏曲舞台艺术常识,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如在讲昆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第十一回贾敬寿辰与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的《长生殿》演出片段,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昆曲《游园》的选段等,从中体验戏剧表演,了解剧种特点。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到戏院或者民间戏班做观演调查,了解剧种,观察戏剧行当角色和服装道具等。

笔者在授课时曾把山西地方小戏加入课堂欣赏,当时为学生播放了去山西榆社考察获得的土滩秧歌视频资料,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作《圪麻凹儿打换亲》是根据清末民初流传在本县农村的一段换亲故事改编而成的。这部剧人物形象活泼,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看完后立刻对地方小戏产生了兴趣,笔者便乘势播放演员台下练习和老师指导时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们惊奇地了解到了不一样的真实的戏剧领域。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戏剧之美,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生发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二、在文本分析和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包括美学知识、美学观念、美学趣味等较高的美学素养。在戏剧教学中,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剧本赏析和剧目表演来完成。

(一)文本分析

1.评析剧作风格

俗话说,戏剧所表现的人生,往往能激发人类内心深深的认同感,这就是“戏如人生”。悲剧让人感到悲哀、痛苦,这些情感体验又往往可以使欣赏者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而喜剧在笑声背后更多的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谴责,是对美好事物的更大肯定。endprint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创作的最高级形式,选入语文教材的戏剧作品多数为悲剧,带给学生很大的感触与冲击。《窦娥冤》塑造了坚强、执着、无畏的窦娥形象,震撼人心的唱词让读者唏嘘不己,感慨万分;现代话剧《雷雨》借鉴西方的戏剧创作理论,成功塑造了繁漪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人物心灵碰撞所产生的悲剧因子,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悲剧典范;《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细致入微的美妙爱情描写,栩栩如生的心理刻画,使得这部剧成为经典的爱情挽歌;《桃花扇》则是通过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具有个人悲剧和历史悲剧的双重悲剧美。在学习这些篇目时,通过剧本评析,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悲剧美的特质,深层次地体会悲剧美的力量之所在。

2.评析剧中人物

剧本能否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取决于它能否真实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而剧本的思想内容,又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示的。鉴赏戏剧文学时,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面,还要结合创作背景,挖掘人物形象背后所支撑着的时代大舞台,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深层美学含义。

比如,《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清代戏曲批评家吴仪一批评这段唱词时说:“人无不畏鬼神者,信誓有违,暗室中往往自惊。起语便提盟誓,是明皇极疚心处。”文中多处唱词都展现了唐明皇的痛苦无助,刻画了唐明皇自我救赎的心灵过程,这种创作方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康熙二十七年,社会上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受到限制,这是促成洪昇去塑造这样一个具有民主意识、渴望平等爱情的封建帝王的原因。在教学环节分析人物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深层次、多元化地去理解人物,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较为准确地还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较为快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1.片段演出

在古希腊文中,“戏剧”一词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要进一步体验戏剧艺术的舞台性,除了观看表演,更进一步的是尝试表演,教师可以将剧作片段改编成话剧,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其对戏剧情节冲突、语言艺术、人物形象塑造的掌握能力,熟悉戏曲舞台上的各种表演元素。

在进行戏剧表演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细心揣摩人物的语言,并要求其在戏剧表演中着力表现戏剧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理解。表演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台下学生对台上的表演做出评价,评价要建立在剧本阅读的基础之上。这样,通过演出和评价,学生对剧本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对戏剧也有了较为真实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感受,无形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的美学教育。

2.创作实践

在戏剧文本教学中,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剧本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唱词或者内容改编成不同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如明清传奇就被人们称为“剧诗”,《长亭送别》中开篇的三支曲子就是三首抒情诗,《游园惊梦》中的景色描写更是精彩绝伦,《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一部重充满浓郁诗意的爱情悲剧。在改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曲词之外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深层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并在改编过程中体会不同文体在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表达、情景描绘等方面的不同。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戏剧文学知识尝试戏剧剧本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剧、写剧的能力。独立创作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戏剧创作知识:“一部写在纸上的剧本算不得什么回事。诗人必须了解他用来进行工作的手段,必须把剧中人物写得完全适应要扮演他们的演员。……为舞台上演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如果对舞台没有彻底了解,最好还是不写。”在指导学生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戏剧剧本,了解剧本创作模式;其次要督促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调查,从中不断摸索创作经验,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戏剧审美鉴赏力。

综上所述,教师如何在戏剧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戏剧艺术的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戏剧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戏剧鉴赏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并能较高层次地欣赏戏剧,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戏剧表演和戏剧创作中来,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力,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得以提高,让他们的审美观达到更高的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
关于综合性大学戏剧教学 发挥德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论戏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