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石化工匠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

2016-08-19 01:40龙泰良通讯员夏艳杰
中国石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产化乙烯装置

□ 本刊记者 龙泰良 通讯员 夏艳杰

传奇的石化工匠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

□ 本刊记者 龙泰良 通讯员 夏艳杰

□ 张恒珍在装置分离区现场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柯裕清 摄

从1996年到2016年的21年时间里,茂名石化化工分部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骄人业绩: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79个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效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高效运营国内首套国产化乙烯装置;乙烯损失率与能效持续领跑国内同行,并曾创造一年内日创经济效益超千万元的“乙烯神话”。

辉煌的业绩,成就于严谨、精细、创新的石化工匠精神,凝聚着数千茂名石化员工的智慧与汗水。张恒珍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张恒珍是茂名石化乙烯一线倒班女工,更是一位传奇式的石化工匠:只有中专学历的她,成为全国乙烯行业的技术大拿;22年坚守在倒班一线,却干出了国内同行最牛的业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却依然不改初心,坚持在一线为振兴祖国石化工业发出自己最强的光和热。

在张恒珍身上,人们看到了我国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要当最好的工人”

1994年,张恒珍从兰州化工学校毕业,分配到茂名30万吨乙烯工作。当时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

这是国内第六套乙烯,采用当期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核心设备全部从国外进口,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复杂。为了建设好开好这套乙烯,中国石化从系统内抽调了大批骨干来到茂名,并从高等院校招聘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对技校出身的张恒珍来说,她的起跑线似乎落在了后面。

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张恒珍给自己打气:既然选择了当石化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

在那个电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为了把这套洋设备吃透,张恒珍四处收集资料,每找到一份,就赶紧去复印,带回家学习。

张恒珍养成了遇事记笔记的习惯,直到现在还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感觉有用的内容就马上记下来。在装置开车前的培训期间,她借阅了十几本技术资料,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这些笔记本后来成为她不断学习提高的重要帮手。

当石化工人,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建设期间,装置周围还是坑坑洼洼的红土地。一场雨过后,路面泥泞,行走困难;太阳一出来,车行人走,尘土飞扬。张恒珍顾不了这些,天天“泡”在现场,走遍了装置的每个角落,爬遍了所有的高塔,把装置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

经过两年多的恶补,1996年装置开车前,张恒珍已全面掌握这套国际最先进乙烯装置的生产操作方法,考核优秀,崭露头角,成为开车操作的主力。

1996年9月,张恒珍作为骨干,与同事一道,成功开起了我国第六套乙烯装置,并且使装置连续平稳运行28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第一个运行周期最长纪录。

此后,张恒珍与同事将乙烯装置的第二个生产周期开到了79个月,连续刷新国内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茂名石化乙烯成为国内乙烯行业令人瞩目的明星。

张恒珍也不断地成长,成为国内乙烯行业的明星。10年间,她成为茂名石化乙烯裂解装置第一位“问不倒”的女能人;在车间班长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乙烯龙头裂解装置中为数不多的女班长;在2004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操作技术大比武中,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第4名,在中国石化参赛选手中名列第二,是全国3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女选手。次年,她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振兴民族工业是我们的使命”

她用22年的坚守,在倒班一线干出了令国内外专家钦佩、同行仰视的业绩。

2004年12月,经国家批准,中国石化在原茂名30万吨乙烯基础上,动工建设我国首个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

这是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设备国产率达87.8%,其中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都是国内研创并首次应用,是大型乙烯装置与技术国产化的试点攻关项目,关系到我国乙烯工业自主创新的前途与命运。

“这么重的担子落到了我们茂名石化人的肩上,有没有信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领导第一个找到张恒珍。

“有!”张恒珍回答得很干脆:振兴民族工业是我们石化工人的使命!

全国都在关注着茂名,国内国际石化同行都在关注茂名石化如何驾驭这套开先河的国产化乙烯装置。

张恒珍从沉甸甸的压力中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她潜心学习这套新技术新工艺,并和团队一起围绕“如何提高流程可靠性,对系统进行优化,确保新装置开车成功并实现长周期运行”的重要课题努力攻关。其间,她参与了30多项工程技术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发现8项仪表联锁问题和20项仪表复杂控制回路问题,查出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瓶颈105项,发现影响系统开停车和装置正常运行的仪表问题556个,成为这个国产化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良好效益的主要功臣之一。

2006年9月16日凌晨,为准备装置开车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的张恒珍在休息室躺下不到1个小时,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压缩机要开,这时候必须你来操作才放心!”打开门,车间领导满含歉意地对她说。

张恒珍用冷水洗了一把脸,重新坐到操作台前,一直到开车成功。

9月17日上午,这套国产化的乙烯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就在大家高兴地打开香槟庆祝的时候,却找不到张恒珍。原来,装置运行正常后,张恒珍把工作交给接班的同事就回到休息室,一头便扎在床上沉沉地睡去。

国产化装置要开好开出高效率很难。装置开车成功后,张恒珍不断观察分析关键设备运行状态,不断提出提高运行效率的改进措施,与同事一起,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了乙烯和双烯收率,使这套国产化乙烯装置开出了令国内外同行称道的高水平,为大型乙烯装置设备与技术国产化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 张恒珍在中控室给职工讲解操作参数。柯裕清 摄

“我早把自己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党”

张恒珍出了名,拿到了几乎所有的荣誉,但头上的光环没有让她居功自傲,迷失方向,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坚守倒班一线的信心。

有人鼓动她张口要“官”当,还有企业开出高价请她去“帮忙”。

“是党组织和企业培养了我,是同事成就了我,我早已把自己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党。只有在一线,我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张恒珍总是这样真诚地回答。

张恒珍对装置有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怀。

2015年4月13日,张恒珍应邀到中国石化总部参加“第二届感动石化人物”颁奖典礼,当时正值乙烯2号系列装置大修后开车准备期。当著名主持人敬一丹问她“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出乎大家意外的是,张恒珍回答的不是获奖感言,而是“一定要把装置开好”!

从北京返回茂名,她便迫不及待地赶往2号裂解装置大修现场。

张恒珍对党组织、对企业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把工作干到极致,让企业越来越好”,成为她回报党组织和企业的不懈追求。

22年里,张恒珍把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经验,融入系统操作方法,创出了一套独具茂名特色的《1号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这套操作法如今已经成为茂名石化培训乙烯员工和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

22年来,张恒珍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了解决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9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46亿元。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茂名石化裂解装置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竞赛中连续8年获第一,茂名石化乙烯连续3年获得“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裂解车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她自创的一系列排查问题与技术攻关方法,如今已经被编入技术手册,成为茂名石化解决同类技术难题的重要模版。

为了让自己掌握的操作知识薪火相传,张恒珍编写了《分离系统仿真操作手册》,完善了《乙烯装置精馏工种题库》2520道题,编写了8万多字的中国石化脂肪烃培训教材,4次为中国石化脂肪烃高级技师培训班授课,手把手带徒51人。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国内各大乙烯企业,一大批学生成为我国乙烯行业技能操作骨干。

石化工匠,筑梦中国。作为石化企业最基层的一员,张恒珍心怀祖国、心系企业,以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用模范的行动,创造振兴民族工业的骄人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石化产业员工最朴实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国产化乙烯装置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倒开水辅助装置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烯机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基于国产化ITCS的卫星导航仿真研究
轰趴装置指南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