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6-08-19 13:36赵静李晓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赵静 李晓方

【摘要】 目的 分析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非小细胞癌症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 各40例。常规组在CT定位系统下行放射性治疗, 治疗组在PET-CT定位系统下行放射性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GTV的体积为(60.00±12.14)cm3, PTV的体积为(141.00±24.24)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6.3%;常规组GTV的体积为(158.00±34.25)cm3, PTV的体积为(345.00±42.15)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14.0%, 两组患者照射靶区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常规组分别在PET-CT与CT定位的系统性实施放射性治疗, 但单独CT的现象比较模糊, 无法准确区分肺不张和种类界限, 而PET-CT能够清晰显示出肋骨与邻近胸膜等浸润的情况。结论 在PET-CT影像引导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行放射性的治疗, 可以提高计划合理性, 降低心脏等关键器官照射,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PET-CT影像;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15

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er, NSCLC)属于肺病中的一种病症, 在肺癌总数中占比为80%~85%, 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比较高, 尤其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行放射性治疗。在进行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 需提高靶区的勾画精确度,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而PET-CT融合了PET以及CT, 具备定位精确、灵敏以及准确等特点, 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分析了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癌症患者80例, 男55例, 女25例;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54.00±8.00)岁;其中腺癌30例、鳞癌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 各40例。

1. 2 入选标准 在本院肿瘤科诊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所选病例都经过组织的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1. 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都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调强治疗计划, 治疗组和常规组患者分别在PET-CT以及CT图像上勾画均出大体靶区域GTV CT、GTV PET-CT。其中, GTV PET-CT通过最大标准水文摄取值(SUV)45%, 对肿瘤的边界进行确定。两种治疗计划都使用九照射野, 并且照射野入射角度一致, 剂量的权重也一致。结束以上工作后, 使用Elekta Synergy直线的加速器放射性治疗机, 使用66 GY处方剂量进行放射性治疗, 2 GY/次, 5次/周, 1次/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照射靶区观察指标情况 治疗组患者GTV的体积为(60.00±12.14)cm3, PTV的体积为(141.00±24.24)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6.3%;常规组患者GTV的体积为(158.00± 34.25)cm3, PTV的体积为(345.00±42.15)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14.0%, 两组患者照射靶区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显像结果 治疗组与常规组分别在PET-CT与CT定位的系统性实施放射性的治疗, 但单独CT的现象比较模糊, 无法准确区分肺不张和种类界限, 而PET-CT能够清晰显示出肋骨与邻近胸膜等浸润的情况。

3 讨论

非小细胞型肺癌在肺癌总数中占比为80%~85%, 一些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性的治疗[1]。而PET属于正电子的发射计算机的断层扫描方式, 这种影像的技术较为先进, 是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唯一通过解剖形态手段进行受体、功能以及代谢显像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优势使没有创伤性, 在肿瘤诊断以及治疗中有着指导性作用[2]。而PET-CT融合了CT以及PET两种技术, PET-CT逐渐变成医学诊断设备中的一种高端技术, 该技术通过CT来提供精确的肿瘤解剖位置, 同时PET可以提供肿瘤详尽功能以及代谢等分子的信息, 只需一次现象即可获得患者代谢、解剖以及功能等方位信息, 以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疾病情况[3]。此外, PET-CT主要是通过组织来摄取显像剂的程度, 然后显像, 能够有效提高NSCLC显像准确性[4, 5]。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GTV的体积为(60.00±12.14)cm3, PTV的体积为(141.00±24.24)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6.3%, 常规组患者GTV的体积为(158.00± 34.25)cm3, PTV的体积为(345.00±42.15)cm3, V20在全肺中占比为14%.0, 两组患者照射靶区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常规组分别在PET-CT与CT定位的系统性实施放射性的治疗, 但是单独CT的现象比较模糊, 无法准确区分肺不张和种类界限, 而PET-CT能够清晰显示出肋骨与邻近胸膜等浸润的情况。

综上所述, 在PET-CT影像的引导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行放射性的治疗, 可以提高计划合理性, 降低心脏等关键器官照射,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泽清, 段晓蓓, 樊卫.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3, 33(5):381-382.

[2] 董烨, 吴湖炳, 王全师, 等. 18F-FDG 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4, 34(5):81-85.

[3] 董敏, 孙晓蓉, 邢力刚. 18F-FDG PET/CT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5, 35(2):157-160.

[4] 潘燚, 陈志勇. PET -CT 定位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广东医学, 2015, 14(16):2453-2455.

[5] 王更记, 杨文锋, 付政, 等.非小细胞肺癌18F-FLT PET/CT显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5, 35(1):1-4.

[收稿日期:2016-04-01]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