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机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2016-08-22 07:23杜凤霞王艳鸿刘莉白国杉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致病菌正文

杜凤霞,王艳鸿,刘莉,白国杉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医务人员手机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杜凤霞,王艳鸿,刘莉,白国杉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6月随机选取该院内外妇儿医护人员60名,对其手机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手机日常使用清洁保养等情况。结果该次调查手机染菌量为93.3%,共检出9种116株细菌,其中16.3%手机培养结果为致病菌,与国外文献报道手机的致病菌污染率为9%~36%一致,90%以上的标本为混合菌,2种菌及2种以上。结论医务人员手机染菌量严重,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手机污染情况也不同。应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定期对手机进行清洁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手机;医院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mobile bacterial pollution ofmedical staff and make decisions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hospital cross infection.M ethods June 2015 60 cases ofmedical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diatrics,department,department of internal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surge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obile bacterial cultivation,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and the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inmobile daily usage ofmedical staffwas known.Results Themobile phone survey stained bacteria was 93.3%were detected in 9 kinds of 116 strains of bacteria,which 16.3%ofmobile phone culture results of pathogenic bacteria,and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foreign mobile phon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contamination rate for 9 comments,more than 90%of the specimens for the mixed bacteria,2 kinds of bacteria and 2 kinds of above.Conclusion Themobile bacteria content ofmedical staffwas serious,themobile pollution varied in themedical staff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We should improve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medical staff,regularly clean and disinfectmobile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Medical staff;Mobile;Hospital infection

医院感染威胁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给病人、医院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分为经消化道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几类,而接触传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有报道称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的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约占30%,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手及手接触的物表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目前手机成为医务人员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但也成为了医院感染新的传播媒介[2]。为了解该院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情况,制定决策,对该院内外妇儿60名医护人员的手机进行感染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随机选取该院60名医务人员的手机,其中妇产科11名,儿科8名,内科18名,外科23名。

1.2方法

采样方法: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及2012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物体表面的采样方法,用一支浸有生理盐水棉拭子对手机的正反面及侧面按键全部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 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细菌室。

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15~20 mL,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并鉴定。

2 结果

因该次手机采样为消毒前使用中,该次调查手机染菌量为93.3%,共检出9种116株细菌,其中16.3%手机培养结果为致病菌,与国外文献报道手机的致病菌污染率为9%~36%一致,90%以上的标本为混合菌,2种菌及2种以上。

2.1手机检出细菌情况

在手机检出的细菌情况上,最常见的菌种为臭鼻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黄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也有所检出。见表1。

表1 手机检出细菌情况

2.2手机致病菌检出科室分布情况

在科室分布上,最多见的科室为内科,同时外科以及妇产科也较高,分布情况最低的科室为儿科。见表2。

表2 手机致病菌检出科室分布情况

2.3医务人员接电话前对手机采取保护措施情况

在保护措施上,护士的保护措施是做的最好的,保护措施率高达55.2%,而医生的保护措施率较低,为22.6%。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接电话前对手机采取保护措施情况

2.4不同职别医务人员手机污染情况

在医务人员手机污染的职别查已上,医生的超标情况要明显的高于护士。见图1。

图1 

3 讨论

该次调查共检出9种116株细菌,其中16.3%手机培养结果为致病菌,与国外文献报道手机的致病菌污染率为9%~36%一致[3],90%以上的标本为混合菌,2种菌及2种以上。该院目前手机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在内外妇儿各个科室,以内科较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8.9%。手机的污染率为93.3%与国内调查数据显示临床医务人员使用手机的污染率在40%~94%一致[4]。该次调查83.7%的手机培养结果为条件致病菌,但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大多数患者抵抗力低下、临床各种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大量使用、反复住院容易诱发医院感染,大量的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手污染了手机,手机又作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再次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给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5],Rusin[6]等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由电话接收器传播到手的效率为38.47%~65.8%,目前造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如果医务工作者不重视手机清洁消毒、医院不制定相关院感防控措施,污染的手机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很大危险[7]。

从该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护士在接电话前对手机采取保护措施率明显高于医师,可能与护士手卫生观点更强有关。医务人员接电话前对手机采取保护措施相对较低,说明医务人员对手机卫生没有足够的重视[8]。

针对手机在医院内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医院内部手机使用的管理,在一些特殊病区如手术室、ICU及诊疗过程中应该限制手机的使用;②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③重视手卫生工作,加大督查和培训力度;④定期对手机清洁消毒,用75%乙醇擦拭手机或者紫外线照射30 min、使用手机外套定期清洁消毒、使用抗菌材料手机外壳。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使用的手机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加强对手机卫生的监管,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手机卫生和手卫生并行,共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8):1757-1760.

[2]李宝童,许峰.手机——不可忽视的医院内交叉污染的新媒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2):1756-1757,1761.

[3]DattaP,RaniH,Chander,Jet al.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mobile phones of health care workers[J].India JMed Microbiol,2009,27(3):279-281.

[4]郑雪梅,平宝华.医务人员手机清洁度与手机使用习惯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0):82-84.

[5]贾巍,杨洪彩,艾山江·哈得尔,张辉文,等.医务人员手机染菌量情况分析[J].新疆医学,2012(2):17-19.

[6]Rusin P,Maxwell S,Gerba C.Comparative surface-to-hand and fingertip-to-mouth transfer Efficiency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phage[J].JAPPIMicrobiol,2002,93(4):585-592.

[7]Tracy,Marios,Neil,et al.The Effect of Tele-Monitoring on Exercise Training Adherence,Functional Capacity,Quality of Lif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With Type IIDiabetes [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medicine,2012,11(1):51-56.

[8]SA,Doggrell.Does intervention by an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 discussing adherence tomedicines improve this adherence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ic 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2010,27(12):1341-1349.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文后只列一次,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例如“十二指肠[4]47-59。”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报纸]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

M obile Health of M edical Staff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DU Feng-xia,WANG Yan-hong,LIU Li,BAIGuo-shan
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 China

R197.3

A

1672-5654(2016)06(a)-0069-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6.069

杜凤霞(1984.2-),女,内蒙古包头人,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微生物监测及院感控制工作。

2016-02-27)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致病菌正文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商标侵权问题和保护措施研究
更正启事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户口本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FGF和GAP-43的表达与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