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研究

2016-08-23 10:13祁玉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1期

摘 要 唐文宗太和九年,以李训为首的部分朝廷官员假借天降甘露之名谋划诛杀宦官,事情败露,被宦官发觉。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挟持唐文宗之后开始引神策军大杀朝官。李训和郑注均先后被杀,政变失败。唐文宗形同傀儡,宦官更加飞扬跋扈。唐文宗与李训、郑注之前的全部努力付诸东流。

关键词 甘露之变 唐文宗 仇士良 李训 郑注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1甘露之变的背景

(1)唐文宗时期的藩镇情况复杂。有许多藩镇服从唐帝国,服从中央朝廷,这些藩镇是唐文宗可以依靠的力量。在甘露之变前,郑注被调到凤翔担任节度使,这个安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凤翔是靠近长安的军事重镇;更重要的是,郑注担负了王守澄葬礼的保卫工作,力图招募死士,一举消灭宦官。藩镇割据是唐文宗面临的一大困局,给唐帝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而对于藩镇割据这一困局,利用效忠朝廷的藩镇来制衡反叛朝廷的藩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局,但是,以藩镇制藩镇却在加速唐帝国的衰亡。

(2)唐文宗时期党争非常激烈,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史学家称之为“牛李党争”。党争的原因有很多,官员彼此政见不和,官员为了谋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政治利益会结成利益团体。党争削弱了中央的权力,而且党同伐异造成了人才流失。唐文宗想要除宦官,必须要保证朝廷的决策和实施,所以必须要把朋党的主要人物逐出中央。

(3)唐文宗时期,宦官专权严重。在唐初,宦官主要负责照顾皇帝的起居和生活环境还有宫内人员的日常生活,与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关系很小。肃宗、代宗两朝,李辅国和程元振由于有拥立之功,权势俞大。李辅国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这一事件标志着宦官开始掌握军队。天宝十三年,哥舒翰建立神策军。在此后数年,神策军逐渐控制了长安地区,也负责长安的防务,地位变得非常重要,神策军也成为了宦官谋求权力的工具。宦官不仅掌握进军,而且宦官还担任枢密使一职。宦官控制神策军担任枢密使,对于希望加强皇帝权利的唐文宗来说是巨大的障碍。

2甘露之变发生

为了改变局面,唐文宗在甘露之变之前曾经做过了很多的努力,试图联合宰相打击宦官势力。唐文宗想要除掉宦官王守澄,必须要得到朝臣的支持。文宗很欣赏沉厚忠谨的宋申锡,把他提拔到了宰相,委以重任。但是事情出现了重大转折。“上与宋申锡谋诛宦官,申锡引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以密旨谕之。璠泄其谋,郑注王守澄知之,阴为之备。上弟漳王凑贤,有人望,注令神策都虞候豆虞著诬告申锡谋立漳王。戊戌,守澄奏之,上以为信然,甚怒。”最终,宋申锡被贬为开州司马。宋申锡事件充分证明了宦官势力十分强大,唐文宗除掉宦官不成,反而失去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宰相。

唐文宗并没有放弃,并且很快找到了两个可以依靠的帮手,就是李训和郑注。李、郑二人都是由王守澄推荐给唐文宗的。王守澄推荐李、郑二人给唐文宗,其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他希望能够加强对朝政的控制,而且天下会有更多的士人来巴结他,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势力。李训被举荐给文宗之后,揣摩圣意,多次严厉指责宦官的不适之处。唐文宗见李训才辩纵横,认为可以与他共谋大事。同时,李训、郑注都是王守澄所引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唐文宗于是以实情相告,李训、郑注慨然应诺。李训和郑注给唐文宗提出了天下大治的计划,深得唐文宗的赏识。李训、郑注合谋将王守澄诛杀。此后,李训更受宠信。李训虽因郑注引荐得以重用,但他拜相之后,与郑注已成不两立之势,两人的崛起也成为了甘露之变的重要因素。

随着李、郑二人政治地位的提升,他们的政治野心在加速膨胀,强大的宦官势力已经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除之而后快。李训更先一步意识到如果郑注的计划成功,那么功劳全部都归郑注一人,势必威胁到他的利益。于是李训单独变更计划,先除宦官,后除郑注。李训的这一行为也直接导致了甘露之变的发生。《资治通鉴》中记载了甘露之变的具体过程,这里就不再加以赘述,但是从史料中的相关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李训想要收买殿上的金吾卫军士兵,结果没有抢到唐文宗,唐文宗被宦官控制,甘露之变基本失败。

3对甘露之变的分析

3.1甘露之变失败的原因

3.1.1李训与唐文宗的目标并不一致

(1)唐文宗对宦官态度

首先,唐文宗心中最痛恨像王守澄和仇士良那样专权跋扈的大宦官,这些大宦官干预朝政,手握军队,是皇权的巨大威胁,唐文宗欲除之而后快。李训和郑注为唐文宗除掉宦官王守澄,,得到了文宗的信任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次,唐文宗需要效忠他的宦官,神策军如此重要的力量,唐文宗绝对不会把他交给某位朝臣,还是会交给宦官统领。最后,唐文宗时期朋党斗争达到白热化,唐文宗也需要用宦官来制约朋党势力的扩张。

(2)李训的个人野心

李训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他考中进士之后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是通过贿赂郑注而结识了权倾一时的宦官王守澄,之后在王守澄的举荐下为唐文宗所赏识。李训特别擅长揣测唐文宗的心思,他在得知唐文宗希望除掉宦官之后,积极为唐文宗出谋划策。这些谋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稷,也对于他获得政治利益有利。李训和郑注连逐三相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唐文宗的心意,但是也存在着为自身争夺权力的考虑。李训希望借甘露之变沉重打击宦官势力,然后除掉郑注,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李训的政治野心和唐文宗的目标有根本性的冲突。如果李训成功,那么朝堂之上会又多了一个以李训为首的朋党,这是唐文宗不能容忍的。

3.1.2金吾卫军行动失败

金吾卫军的失误是甘露之变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的韩约在宦官仇士良面前显得异常惊慌,之后藏匿在幕外的金吾卫士兵被仇士良发现。仇士良立刻逃到文宗那里告变,李训想要收买殿上的金吾卫士兵抢夺皇帝,结果失败。唐文宗落入了宦官手中,这就已经注定了甘露之变的失败。金吾卫军在士气和战斗力方面远远不如神策军,无法做到出奇制胜,必然失败。李训及其党羽在仓促之间仅仅有不足五百人的死士,而且不堪一击,政变失败之后被神策军全部消灭。

3.1.3李训与郑注的矛盾

李训不希望郑注独占功劳,单独改变计划,发动甘露之变,李训的这一行为严重削弱了抗衡宦官的力量。与李训的甘露之变相比,郑注的计划更有可行性。李训的甘露之变更像是一场政治冒险,风险巨大。从郑注的角度看,郑注的计划如果成功,郑注将会大功独揽,与李训势必水火难容。李训与郑注的矛盾源于他们两人的政治野心,为了这个野心,李训不惜冒险,就是这个野心葬送了李训。

3.2甘露之变的影响

3.2.1宦官更加跋扈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引神策军大杀朝官,长安陷入了混乱。金吾卫军名存实亡。宦官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在朝的臣子还是在野的士人都畏惧宦官。甘露之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辞别,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知何时就会被杀死。由此可见,宦官专横跋扈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仇士良更加飞扬跋扈,多次在宰相面前提及李训和郑注事情,以此来作为威胁。他还屡次在唐文宗面前出言不逊。唐文宗去世之后,他和鱼弘志拥立颍王继位,是为唐武宗。

3.2.2文宗形同傀儡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被宦官挟持,处境悲惨。唐文宗在甘露之变之后,曾痛哭流涕,将自己与前朝末代君主周赧王和汉献帝进行比较,唐文宗认为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这说明了唐文宗的内心极度绝望和信心的丧失,最后,度日如年的唐文宗不久去世。

4甘露之变的评价

甘露之变是唐朝后期最后一次皇帝试图削弱和打击宦官的努力。唐文宗是一个志向远大,但是能力不足的君主。唐帝国的问题积重难返,而他却急于求成。他一心希望天下大治,与李训郑注二人制订了非常美好的政治蓝图,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在对待朋党之争和藩镇割据问题上缺乏具体可行的方案。在对待宦官专权问题上,他充分利用了宦官之间的权力矛盾,但是除掉了一个王守澄,又来了一个仇士良,宦官专权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唐文宗遇人不淑,他最赏识的李郑二人各怀野心,李训为了与郑注抢夺功劳发动甘露之变更是把唐文宗和唐帝国推向深渊。而关键时刻却没有立即选择站在李训一边,而是任由自己被宦官控制,他作为期望戡乱的皇帝,却缺乏勇气。

李训是一个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却颇具野心的人。从除掉王守澄可以看出李训是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他擅长利用别人对他的信任,他利用王守澄和郑注走上了仕途,又利用了唐文宗对他的信任爬到了宰相之位。李训缺乏识人之能,其党羽韩约等人都是缺乏能力的投机分子。甘露之变的失败李训负主要责任,其成于野心,败于野心。野心推动他走到了宰相之位,也是野心推动他孤注一掷,走向毁灭。

甘露之变是由李训为首的朝官发起的,旨在于消灭宦官势力的一次政变。整个政变,先有郑注提出浐水葬礼诛杀宦官,到李训单独改变计划,发动甘露政变,再到事情败露,宦官控制皇帝,大杀朝官,整个政变充满了李训个人的政治冒险,孤注一掷的色彩。甘露之变建立在唐文宗朝的三大困局的基础上,唐文宗期望天下大治,第一步是除掉专权的宦官,这第一步因甘露之变的失败而彻底无法实施。甘露之变以失败而告终,实在令人遗憾。甘露之变的失败不但意味着李训、郑注之前除掉王守澄等努力付诸东流,也毁掉了唐文宗。

总之,甘露之变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以李训为首的部分朝官借甘露之名谋求诛杀宦官,被宦官发觉,宦官挟持唐文宗之后开始大杀朝官,甘露之变失败,宦官更加飞扬跋扈。本文从甘露之变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唐文宗李昂、李训、郑注为切入点,以甘露之变经过为核心,重点分析甘露之变前夕的背景、政变失败的原因、政变的影响以及政变的评价。

甘露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也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唐文宗朝廷面临三大困局:藩镇割据、官员党争、宦官专权。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与宰相宋申锡谋划剪除宦官王守澄失败,扶植李训郑注二人,并与李郑二人规划了天下大治的蓝图,与李训郑注二人成功除掉王守澄。但是浐水除宦官的计划被李训单独改变,李训提前发动甘露之变,这一行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甘露之变的失败是有着深刻的原因:李训个人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与唐文宗、郑注在目标上存在分歧,韩约和金吾卫军行动失败导致皇帝被宦官挟持都是重要的原因。

甘露之变的失败对于唐帝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大量的朝官被杀,金吾卫军名存实亡,宦官统领神策军,势力更加强大,更加飞扬跋扈,朝官更加畏惧宦官。唐文宗被宦官挟持,形同傀儡,唐文宗的处境十分悲惨。

甘露之变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也有必然的因素。李训因其个人野心单独改变原有计划具有偶然因素。唐文宗即位后希望中兴,渴望天下大治,他和李郑二人规划先除宦官后除藩镇的蓝图具有可行性。文宗加强皇权势必与专权的宦官发生冲突,李郑二人驱逐三相之后与宦官势必水火不容,这是必然的因素。

作者简介:祁玉红(1967-),女,辽宁辽阳人,汉族,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教学及教师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文宗太和八年)[M].北京:中华书局,1956:7899.

[2] 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文宗太和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1956: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