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江城子》词调的演变

2016-08-23 02:41李子萱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词调江城子演变

李子萱

摘要:《江城子》这个词调起源于晚唐,鼎盛于北宋时期,衰落于金元。本文根据对《江城子》这个词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叙述了它的词调在不同时期的的特点。

关键词:江城子;词调;演变

一、追朔于晚唐

在现存的敦煌词和唐代文人词中均无发现有《江城子》这种词调的记载。故此推测到晚唐时期,《江城子》才以一种酒令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来经文人墨客的加工,变成了一种小令的词调,到五代时才进入文人的视野。唐代时期的《江城子》从格式上来看全为单调,多为35个字七句五平韵。也有在结尾多一两个衬字的,形成有36字或37字等。由此可知,当时的《江城子》才发展不久,还处于一种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

在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名的词大概有16首,虽然词牌相同,但是根据作者的描述不同,却是描述了不同的情景,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特点。分别有韦庄两首、和凝五首、张泌三首、牛峤两首、尹鹗一首和欧阳炯一首,共14首,和吕岩的两首《江神子》存疑。韦庄的两首《江城子》写都是男女之情,与花间词风有些类似。第一首写的是男女双方相爱时的情形,第二首写的是情人离开后的哀伤。这两首词前后有些衔接,带着点联章的意思。张泌的三首写的也是男女之情,其中一首将女子孤寂无聊的心情融入清明时节景物的描写中,含蓄表达伤春之感;一首却是直接了当,明着描写男人对女子的爱慕。牛峤的两首,一首以漫天飞舞的扬花和日暮江空的波浪来寄托送别友人后的伤感:一首则借越王宫殿景物描写用来描绘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沧桑之感。尹鹗的一首却是先描述一名弹筝女的形态穿着,后借鸿雁流露出相思之情。有人认为《江城子》词调名是取自欧阳炯作的那首词中的最后一句,但明显欧阳炯不是第一个作《江城子》的人,所以这一说法也就无法考证了。

二、鼎盛于北宋

北宋初,用《江城子》填词的人仍然不多,题材上也还是比较局限于写男女之情上。而到了北宋鼎盛时期,由单调发展到了双调。双调在单调的基础上,结尾处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片,上下片都是七旬五平韵。题材也不再局限在男女爱情上,而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从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的张先填写的第一篇双调开始,对《江城子》这一词牌的偏愛,《江城子》在此基调上逐渐发展直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

苏轼大约是公元1060到1072年间开始用创作《江城子》这种词调,《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八十多岁的张先在湖上同赋时闻弹筝而作。期间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词中作者描摹歌妓的口吻,代她向即将离别的友人表示惜别之情。当时还是苏轼创作《江城子》词调的初期,依然是唐五代时的柔婉细腻风格。在公元1072年后是苏轼词风开始转变,他的个人的词调风格逐步成熟。《记梦》和《密州出猎》是苏轼开创新词风的代表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品开头描述的是出猎的场景,但是结尾时确是战场杀敌;巧妙的利用了艺术构思,把描述的画风一改,过度极其自然的表现出了他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豪情气概。这原本是一首描绘打猎的田园风景图,却最终被作者描绘成了一首热血奋战,报效祖国的爱国图,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表现出了苏轼个人的豪放风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苏轼为亡妻写的追悼词,描绘了作者对亡妻了无尽的怀念,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切痛怀的心情。这首词情意绵绵,痛彻人心。上阙诉说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阙记述的是梦境,描绘了作者对妻子的不舍。上阙写实,下阙写虚,虚实结合,描述出对亡妻的思念,也表达了此人的悲切伤痛之情。全宋有《江城子》词调192首,除初期的两首单调外,基本全是双调。

三、衰退于金元

《江城子》这种词调在苏创作的影响下,一直持续到了金元时期。在金元时期《江城子》的词调范围更是表现出有进一步扩大的意思。最终拘泥于苏轼独特词风的制约和影响,逐渐呈现出衰退之势。元好问是此时期创作《江城子》的代表词人,共作词19首,其中有吟咏牡丹、海棠等咏物词4首。

以他的其中一首《江城子·观别》进行分析:全文以离别愁绪为基调,词中说“两相思”,又说现在又为何要伤悲呢,最后追问人世间的泪水什么时候可以流完呢。将离别之情、同情之情流露在诗句中。

结语:《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朔于唐五代,在北宋繁盛发展,却衰败于金元。在唐五代、宋和金元时期,主要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描写男女之情的,咏史豪放之作以及悼亡词。而在北宋时期,以苏轼作为这个词调发展的支撑,《江城子》这一词调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表现效果多层次。

猜你喜欢
词调江城子演变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