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模式创新

2016-08-24 07:21余黎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大学生

余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重庆 40000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模式创新

余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重庆 400000)

阐述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营销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营销带来的新变化,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最后展望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发展趋势。

互联网+图书馆营销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据2015年OCLC的调查显示,约有90%以上的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时选择互联网渠道的搜索引擎,而只有1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高校图书馆的检索方式[1]。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只有重视营销,才能增加大学生对其的依赖度,从而抵抗来自搜索引擎等商业性信息提供商的竞争。因此,面对互联网发展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创新其营销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1 “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营销概述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营销一方面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依托传统高校图书馆营销的经验与不足。了解“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传统高校图书馆营销的方式有利于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营销相结合。

1.1“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互联网+”这一全新概念是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所谓“互联网+”是指依托Web2.0环境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互联网+”可以为任何一个传统的行业提供新思维、新方式、新动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有机整合,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发展战略。“互联网+”的内涵在于它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是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实践。“互联网+”作为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新公式,专家将其进一步解释为多屏全网跨平台的发展模式,由此,开启了以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互联网+”也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1.2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营销主要有3种方式:文献资源的宣传、讲座宣传以及通过学科服务进行宣传。所谓文献资源宣传是指通过图书推荐和资源鉴赏等活动向大学生推送图书馆精选的文献资源,方式较为传统,以大学生本人到场为宣传前提,宣传效果甚微,一方面在于大多数学生习惯运用互联网解决日常问题,参加图书馆举办的“读书日”等活动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在于图书馆推荐的书目往往缺少针对性,难以吸引大学生读者。讲座宣传是目前高校应用较广的图书馆营销方式,通过讲座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普及和介绍,甚至将讲座开展到各个学院当中,主动促进图书馆发展,加强了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图书馆营销方式。学科服务即吸取“211”“985”等重点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再结合本馆情况,挑选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素质馆员,组建馆员服务团体,针对学员学科特点实行有的放矢的服务工作,虽有利于学科建设,但普适面较小,多集中于专业领域。

2 “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营销带来的新变化

“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搭建了营销的新平台,促使高校图书馆营销发生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营销形式的多样、营销范围的拓宽以及营销方式的创新三方面。

2.1依托网络技术,实现营销多样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营销方式的创新。高校图书馆注重利用网络环境和先进技术,实现诸如微博营销、SNS营销、移动图书馆营销和视频营销等新方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图书馆走在创新的前端(见表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60余所高校图书馆采用了新型营销手段,这些高校图书馆依托于网络技术,采用多种营销方式拉近了与大学生读者的距离,丰富了图书馆自身的服务。

2.2搭乘数字快车,拓宽营销的范围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营销范围大多局限在本校师生方面,通过新书推荐、讲座等活动,与大学生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营销。借助数字资源的建设,创新型高校图书馆的营销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互联网,既包括本校的广大师生,也面向全社会。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共账号允许任何人添加使用,部分公开信息能够促使用户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了解,而一些针对本校学生的服务需要学生账号登录使用。优酷网和校内网对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属于开放性质,高校图书馆营销范围十分广泛,而使用权限却并不与此相矛盾。新型高校图书馆营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营销与使用方面的冲突,拓展了营销范围,同时也保证了高校师生的使用权限。

表1 部分高校图书馆营销新方式情况[2]

2.3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营销的方式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营销资源丰富,既包含数字资源又包括网络资源,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创新营销方式的关键。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提供的网络资源,例如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微博、博客等,完善其建设,关注其经营。另一方面,充分开发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打造移动图书馆服务。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资源配置,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营销的新特色,SNS社区营销正是基于优化资源配置理念之下兴起的创新营销方式。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发展模式创新策略

3.1跻身大V,图书馆的微博营销

微博是大学生群体主要应用的社交软件,图书馆通过微博平台向粉丝传播信息无疑是最好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法。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申请到微博大V资格,拥有千万粉丝,一条微博影响之广、受众面之大可想而知,显然是最方便快捷的营销渠道。图书馆利用转发微博、私信评论等功能,积极与读者用户进行互动,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对图书馆进行营销,一方面可以吸纳用户的反馈意见,从而促进图书馆发展。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微博上经常发表文章,既有转发的趣闻、新闻,也有自己发布的图书馆近期动态,还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提示等帖子。通过微博平台的营销,让图书馆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观念,增加了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了解与兴趣,掌握图书馆的动态,同时也激发了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热情。

3.2社交新宠,SNS的社区营销

所谓SNS是Social Network Software的简称,即社交网络服务,具体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利用SNS网站共享功能实现网络营销,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更具有互动性。例如,流行于大学生中间的“校内网”,就是将个人的资源信息进行聚合再推送的一种SNS社交网络,每个用户拥有自己的校内网网页,高校图书馆通过校内网的转载、分享等功能,推送自身宣传咨询,在用户需求的服务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分发与聚合,紧随互联网潮流,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提升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度。

3.3随身携带,移动图书馆营销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发了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移动设备下载客户端进行图书、期刊等资源的信息查询与浏览获取等操作。移动图书馆的好处在于它摆脱了图书馆的空间与时间束缚,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移动客户端获取相关服务,这对习惯了运用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的大学生来说,图书馆就在他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当中。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开发了短信服务、读者互动等新形式,确保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便利性。全新的互动体验,为图书馆营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例如复旦大学开发的“云图书”,即可支持学生将图书批注、书签等以数据储存的方式存入云端,再由另一设备通过账号登录下载回来,十分方便和人性化,获取了广大学生用户的好评[3]。

3.4有图有像,视频传播营销

视频营销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方式中最为新颖的一种。视频营销是由高校图书馆录制相关的咨询视频,既可以图书资源资讯本身为主题,又可以某一个读者感兴趣的服务环节为主题,如参考咨询的视频展示、借阅流程的视频展示等。通过录制视频,再由视频的关注者进行分享与推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循环播放。有图有像的视频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效果远胜于单纯的文字宣传。高校图书馆的视频宣传目的一般在于服务宣传和学习风貌宣传等(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视频营销目的的分布情况[4]

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营销发展趋势

4.1利用APP,拓展图书馆营销服务功能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多种APP层出不穷,以微信APP为例,大多数学生都拥有微信账号,高校图书馆也应当紧跟潮流,开发微信公共订阅号,参与APP营销模式。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5]开发了微信公共账号,并在图书馆官方网页上提供微信二维码供大学生扫描添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共账号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本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还可以通过微信服对书目进行检索、对借阅情况进行查询等。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微信定期推出讲座抢票等活动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意见反馈渠道向图书馆提出建议与意见。APP的营销模式是拓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形式,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与大学生的移动设备使用习惯,APP最易获得大学生的好感,使用率也较高,是未来高校图书馆营销的主要手段。

4.2深化RSS,提供不同层次的营销服务

高校图书馆对RS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用户的资源推送方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公告、电子资源以及讲座培训等信息资源推送即通过RSS完成的。持续对RSS服务功能开发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强化,有利于开发不同层次的图书馆营销。高校图书馆可以完善读者的信息推送、专题推送、推广信息等信息聚合的项目,把每天综合的图书馆情报以及图书馆咨询集合于一起,分层次地推送给读者用户,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读者用户的个性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RSS的差异化设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兴趣,深化RSS技术,既是图书馆营销的需要,同时也是读者用户个性化的彰显,不同层次的营销满足了不同要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资源,是图书馆创新服务“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4.3紧随NET,扩大网络媒体的营销范围

“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营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尤其是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更加扩大了图书馆营销的范围。高校图书馆通过与网络媒体合作,能够优化网络的营销环境,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优酷的视频传播平台,开设电子图书馆专区,让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体验身处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强烈的情境感带领大学生在图书馆中进行具体的操作,既有指导性作用,又不乏娱乐功用。“角色扮演”式的图书馆营销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读者的猎奇心理,并将这种好奇转变为使用习惯[6]。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举办网上抽奖或转发有礼的活动,旨在增加高校图书馆的受众面,让更多读者用户关注它了解它,从而完成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目的。经由这些既有知识性又有娱乐性的互动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读者全面认识图书馆的环境、图书馆的服务以及图书馆的资源,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感情,并养成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习惯。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虽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也为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提供了全新平台,为高校图书馆树立了宏观的全局营销观念,开拓了营销渠道,并完善了营销的技术水平。未来的高校图书馆营销,不仅要不断深化,还应积极吸收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经验,保持创新理念和全球视野,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提高国内外知名度。

[1] 王静,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0):45-49.

[2] 朱秀珍,陈新添,章永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策略[J].现代情报,2007(7):24-26,29.

[3]复旦大学图书馆[EB/OL].[2016-03-01].http://www.li⁃brary.fudan.edu.cn.

[4]焦秋阳.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营销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7.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EB/OL].[2016-03-12].http://lib.buaa. edu.cn.

[6] 曾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西充师范大学,2015.

余黎女,1985年生。本科学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阅读推广。

G258.6

(2016-03-14;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