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了55年的接力棒

2016-08-25 06:01吕伟
中国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甲班调车铁路局

文-吕伟

传承了55年的接力棒

文-吕伟

铁路调车人员俗称“钩子手”,负责对火车车辆进行分组,并组成新的车列。

调车组非常繁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要在车站各条铁路线上穿梭奔波,脏险苦累。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冬天严寒刺骨,他们走过作业场内的每根枕木、每节钢轨。

有一个神奇的调车班组,55年间无一件安全责任事故,如何做到的?

记者来到了山西太原铁路局介休站甲班甲调。

荣誉室的墙上挂着从第一任调车长梁增荣到现任调车长贾学勤的简历,一幅幅陈旧的照片,一块块闪亮的奖牌,见证了这个班组一直以来的辉煌。整整22任、55年,甲班甲调承载了“勇担当、重传承、争先锋”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着“负重争先,务实创新”的大秦精神。

贾学勤是名成熟稳重的80后,2002年进入铁路,2010年走进了甲班甲调。这个班组主要担负着介休站下行作业场列车解编及10条专用铁路线和3条段管铁路线的取送车任务,除开贾学勤,还有三名连结员,平均年龄29岁。

2013年7月6日,贾学勤成为甲班甲调的“家长”:

“安不忘危、防患未然。我们要成为过硬的集体,业务好、技能好、素质高,能担当、能吃苦、能奉献。”

2015年年初山西境内普降大雪,甲班甲调下夜班后,又投身到除雪保畅通的战役中,在车间连续加班一天两夜,确保了运输线路畅通。当他们疲惫地回到休息室,比他小几岁的刘晶晶、王超满身积雪倒地便睡,是他和韩伟给两位小兄弟脱去外衣、抬上床后,才沉沉睡去。

为了传承好甲班甲调“铁的家风”,贾学勤每季度邀请一位班组老前辈“回家看看”,请老前辈“做一次经验介绍、讲一个典型案例、留一句励志话语”,让班组的年轻人受益匪浅。

为了防止人员在调车作业中受伤,第一任调车长梁增荣细致总结,创建了“梁增荣调车法”,经原铁道部专家组审核后写入《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并一直延用至今。

前辈们还谈到8年前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为了抢运救灾物资,甲班甲调人确保了救灾专列的快挂快走,日夜坚守在股道中间,就像战士守着战场,向灾区安全发出每一趟列车。

五十多年前班组成员的文化水平低,设备质量也不高,大家“宁肯饿肚子,不能掉链子”,在作业中总结出了“默数法”“参照物法”等辅助作业,更加准确观察列车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后来他们又摸索出了“三清、五到、八细、三讲”的“3583”安全调车法,进一步保障安全。

为了继续提升班组的业务技能,贾学勤积极带头,把学习铁路规章制度、强化技能应用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特别是在2014、2015年度“党员带头全员大背规”比赛中,他和班组另一名连结员韩伟分别取得了“行车组第一名”以及“破纪录奖”的好成绩。

2016年太原铁路局提出了坚持“五大发展”和打造“六新太铁”的工作新要求,贾学勤带领团队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休班之余前往城市商业区、社区开展客货运营销宣传,到售票厅引导旅客购票,帮助特殊旅客乘降,默默付出。

就是这样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班组,始终践行着“效力太原铁路局”的最大公约数,多年来先后有7人荣获全国铁路“新长征突击手”,4人荣获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5人荣获“全国铁路劳动模范”,4人荣记山西省一等功;集体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新长征突击队”,被山西省荣记集体一等功,被原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杯。

贾学勤说了这么一句话,“历代调车人已经给这个调车组注入了灵魂,不管岁月更迭,人员变换,这支班组将灵魂永在:就是对安全生产的永远忠诚,对安全责任的崇高敬畏,对安全荣誉的无限信仰。每一个人就像一颗螺丝钉,钉在了钢轨上,钉在了青春事业上。”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甲班调车铁路局
神兄神弟
拓宽思路 一题多解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五十四载青春接力投身铁路调车工作“甲班三调”的风雨坚守
CTC与STP结合的调车作业控制方案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增设调车信号机 防止调车越出站界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一种调车防护应答器的设计
364名兰州市铁路局职工心血管病与口腔健康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