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馆:“认识我们的身体”科学教育展评项目

2016-08-27 11:53许艳刘艳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骨骼

许艳 刘艳

科技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注重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还注重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和诠释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展品展项,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公众动手操作、参与体验,使公众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探究科技知识,实现与公众的平等交流和沟通,以及公众之间的分享和感悟,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馆既是开放性的知识展设空间,也是参与性的体验探究空间,更是共享性的情感交流空间。

在江苏科技馆“生命健康”展区,有17件展品深受公众喜欢,观众不仅停留时间长、参与度高,而且年龄分层广泛,也是彼此之间讨论和主动向辅导员咨询较多的展品。其中涉及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却未能及时回答和回应,如“我从哪里来”、“性教育与性安全”等。这也是我们策划和实施本科学教育项目的缘由,我们希望通过关注成长问题,依托展品资源,创新体验形式,借助简单的材料、开放的形式、难忘的体验,引导青少年在有疑问、有发现、有领悟的探究过程中,收获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达到“我们的身体,我们很了解,我们更珍惜”的项目目标。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针对身体知识点,基于江苏科技馆人体展区展品,面向小学生而设计开发的。项目采用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展品体验、趣味游戏、DIY动手做和情感互动等形式开展,为参与者创造沉浸式的参与体验共享环境。本项目分为2个主题,分别是“我从哪里来”和“人体骨骼的秘密”。

“我从哪里来”是每个孩子都会提出的问题,有些父母对于怎么给出孩子准确和真实的答案而伤透脑筋。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用拟人化的“精子卵子结合”的趣味游戏导入课程;再辅导参与者探究“十月怀胎”这一展品,了解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是如何在母亲的子宫里逐月发育成一个胎儿的过程,并通过不同月份的“肚子”,邀请孩子和父亲扮演准妈妈体验孕期生活与工作,感悟母亲和妻子的艰辛及爱。实现由有疑问、有发现、有领悟的探究过程,到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的飞跃,充分发挥科技馆这一开放性的知识展设空间、参与性的体验探究空间,以及共享性的情感交流空间的科学教育作用。

“人体骨骼的秘密”是在活动过程中,引入“做中学”的概念,以学生自主、讲解辅导员辅助的形式,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通过在游戏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理解性目标,以驱动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任务,达到了解骨骼基本知识的教学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与游戏由辅导员提前围绕理解目标设计实施,并将课程内容与游戏内容有效结合,使参与的学生始终处于游戏交互的中心,拥有主动权,同时实验与游戏中提供一定变量供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项目实施过程

·我从哪里来①以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向家长、孩子调查他们分别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处理方法、答案内容、心理变化等,并作出统计分析,为活动内容和形式选择提供参考。②推出拟人化的精子卵子结合的游戏导入活动。③辅导参与者探究“十月怀胎”展品,初步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④借助不同月份的“孕肚”扮演准妈妈或妻子的互动,体验生活和工作中的艰辛和爱。⑤感恩母亲或妻子的辛苦付出,并向她们表达情感。

·人体骨骼的秘密①游戏中提出“什么支撑身体”、“什么让我们运动”等问题。②摸一摸自己和小伙伴的骨骼,分享自己的发现。③辅导参与者体验“骨骼与运动”这一展品,分组讨论交流骨骼的分类和作用。④扮演不同的骨骼,合作完成一个或几个运动动作。⑤DIY动手拼装骨骼。这一课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与表达,以及教师辅助的形式,以游戏为载体,学生容易接受,过程容易控制,让参与者自主理解和学习骨骼的知识,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骨骼拼图,通过游戏了解各个骨骼的作用。

项目创新点

项目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依托场馆展品资源,有效地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是科技馆科学教育项目应该凸显的创新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仅热衷于对世界的探究,还对自己不断成长的身体充满好奇和疑问,他们有很多想知和应知的身体成长和健康知识,这正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其中有些知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及时提供,但也有若干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和回应,例如“我从哪里来”主题,不少家长觉得为难和尴尬,该如何科学地回答好这类问题呢?江苏科技馆教育项目开发的辅导员,敏锐地捕捉到这类问题的需求,整合生命健康展区的17件展品,准确地对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设计“认识我们的身体”系列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推出“我从哪里来”和“人体骨骼的秘密”两个主题,并开发出展区版和校园版2个版本,受到孩子、家长及学校教师的欢迎和赞誉。

立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是本项目的核心创新点。“认识我们的身体”项目在设计之初,活动目标就是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兼顾。例如“我从哪里来”活动是见知识、见智慧、见情感的认知升华,让参与家庭在探究科学的同时,还拥有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认识和体会母亲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正是人文教育的融入,让活动更具有“温度”触动心灵,孩子和丈夫眼中闪烁的泪光、感恩的心声和幸福的拥抱,令人感动和难忘。

如何将敏感或不易表达的科学内容通过形式创新实现有效融合,是本项目创新的最大难点,恰恰也是最大的亮点。本项目中可以称道的主要有以下3点。

·游戏式融合。将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从而为组织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动力保证。例如“我从哪里来”中,我们结合受精卵形成的科学过程,模拟情景,设计了“诸多精子先生竞争一位卵子小姐”的角色扮演游戏,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轻松有趣的游戏,探究知识,提高认知,使活动自然而生动。

·故事式融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将科学内容与故事这一形式相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还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如在即将开展的“神奇的消化系统”活动中,将通过设计一颗小豌豆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故事,引导青少年想象旅途中遇到各位“消化超人”时的所见所闻,体会所感所悟。在没有专业设备辅助观察我们的消化系统的情况下,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内容中,能使青少年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扮演或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科学内容,完成本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情境式融合。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青少年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内容,并使参与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例如“我从哪里来”活动中,利用不同月份的“孕肚”道具,设定准妈妈生活和工作情境,邀请孩子和父亲扮演准妈妈,感悟母亲和妻子的艰辛及爱。

项目成果及评估

自2013年7月以来,经过逐步完善与发展,“认识我们的身体”系列课程共开展96个学时活动,走进校园8次,参与学生1800人次。

本项目虽然在实践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开发了一些教育资源,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不同问题,我们要开发不同深度的专题。例如:就性教育问题,针对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孩子现已开发了“我从哪里来”专题,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即将推出“性安全”专题,针对青春期孩子要推出“我到哪里去”专题等。

获奖感言

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不仅为科学教育活动策划和实施的一线人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各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充分发挥了各场馆的优势,或体现了各地区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科技馆辅导员的岗位内涵更丰富,岗位要求更高,从最早的“讲科学”提升到“诠释科学”的高度,是传播科学的一种创新和智慧再升华。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性,相似的内容不同的诠释,充分发挥科技馆非正规教育基地作用,使科技馆逐步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猜你喜欢
科技馆展品骨骼
展品被盗了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