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

2016-08-29 09:08郭战备郭志刚郭振营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芸苔水剂株高

郭战备,郭志刚,郭振营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辉县 453600)



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

郭战备,郭志刚,郭振营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辉县 453600)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探究施用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小麦生长的分蘖、拔节、灌浆这3个关键时期喷施糠氨基嘌呤,小麦的生育期没有变化;对小麦的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4.00、6.67、8.00 mg/kg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高于有效成分浓度2.86 mg/kg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结论]该研究为糠氨基嘌呤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6-糠氨基嘌呤;小麦;影响

糠氨基嘌呤又名激动素,是人类发现的第1个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主要在根部合成,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传输到其他部位,促进植物细胞横向分裂和横向增大、促进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也可诱导芽的分化,促进双子叶植物侧芽发育[1]。研究表明,在水稻、小麦、茶叶、黄瓜等作物上施用或与其他调节剂混用,可增加产量[2]。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激动素或其混剂,还可诱导苦瓜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3],提高毛茛组培增殖率[4],提高大麦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缓解铝毒害对大麦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5]。该研究分析了施用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糠氨基嘌呤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土质为褐色土壤,肥力中等,灌排水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1.6%,pH 7。

1.2供试材料小麦品种为新麦29号。试验药剂有糠氨基嘌呤(0.4%水剂,由湖北省天门易普乐农化有限公司提供);芸苔素内酯(0.01%水剂,由河南省商丘天神农药厂提供)。

1.3试验设计与方法2014年10月12日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摆播,行距25 cm,播量按135 kg/hm2。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2.86、4.00、6.67、8.00 mg/kg,芸苔素内酯(0.01%水剂)有效成分浓度 0.1 mg/kg(药剂对照),不施药(空白对照),分别记为处理①~⑥。各处理4次重复,区组间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4 m2(4 m×6 m)。施药器械为利农HD—4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分别于小麦分蘖期(2014年12月21日)、拔节期(2015年3月20日)、抽穗期(2015年4月24日)茎叶喷雾1次,共3次,喷液量为600 kg/hm2。

1.4调查指标与方法

1.4.1药害。每次施药后1、3、5 d,观察记录麦苗是否有药害(萎蔫、褪绿、畸形)。

1.4.2生育期。观察记录小麦各生育期(拔节、抽穗、杨花、成熟)时间。

1.4.3分蘖。第2次施药前,每小区5点,每点2株,连根挖起,用水冲洗后调查记录分蘖数。

1.4.4株高、产量因子。小麦收获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 m2,连根拔起,室内考种,统计小麦株高(每点2株)、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计算小区产量。

1.5计算公式

增长率=[处理区株高(或分蘖数、穗数等)-空白对照区株高(或分蘖数、穗数等)]/空白对照区株高(或分蘖数、穗数等)×100%

2 结果与分析

2.1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根据施药后1、3、5 d观察,施用不同剂量糠氨基嘌呤(0.4%水剂)处理,未发现小麦有萎蔫、褪绿、畸形等药害现象,小麦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区长势一致。小麦灌浆期,处理区小麦植株较空白对照区植株略高。小麦收获期,处理区小麦落黄好,穗大且饱满度好,没有早衰现象。

2.2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根据试验期间对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成熟期的统计,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生育期没有影响,与对照区一致(表1)。

表1 各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2.3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数的影响由表2可知,施用不同剂量糠氨基嘌呤(0.4%水剂)处理,对小麦分蘖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理②、③、④的平均分蘖数分别为4.23、4.30、4.35个/株,较空白对照处理分别多0.48、0.55、0.60个/株,增长率分别达12.80%、14.67%、16.00%,较空白对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②、③、④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的平均分蘖数分别多0、0.07、0.12个/株,差异不显著。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为2.86 mg/kg的处理平均分蘖数较空白对照处理多0.28个/株,增长率7.47%,差异达显著水平;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少0.20个/株。

2.4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株高的影响施用不同剂量糠氨基嘌呤(0.4%水剂)处理,对小麦株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①、②、③、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77.55、78.10、78.13、78.83 cm,较空白对照处理平均株高分别增加0.72、1.27、1.30、2.00 cm,增长率分别为0.94%、1.65%、1.69%、2.60%,较空白对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①、②、③、④的平均株高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分别增加0.47、1.02、1.05、1.75 cm。

表2各处理对小麦分蘖数、株高的影响

Table 2Effects of various treatments on the tiller number and plant height of wheat

处理Treatment调查株数Numberofinvestigatedplants∥株分蘖数Tillernumber个/株分蘖数增长率Growthrateoftillernumber∥%株高Plantheightcm株高增长率Growthrateofplantheight%①404.03bAB7.4777.55cBC0.94②404.23abA12.8078.10bB1.65③404.30aA14.6778.13bB1.69④404.35aA16.0078.83aA2.60⑤404.23abA12.8077.08dCD0.33⑥403.75cB—76.83dD—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列数据后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following column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2.5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产量因子的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剂量糠氨基嘌呤(0.4%水剂)处理对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理①、②、③、④的小麦成穗数分别为608.50、617.75、618.50、622.25个/m2,分别较空白对照处理增加11.00、20.25、21.00、24.75个/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①、②、③、④的穗粒数分别为31.40、31.48、31.45、31.48粒,较空白对照处理分别增加0.07、0.15、0.12、0.15粒,差异不显著。处理①的千粒重为43.50 g,较空白对照处理增加0.42 g,差异不显著;处理②的千粒重为43.75 g,较空白对照处理增加0.67 g,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③、④的千粒重分别为43.88、44.18 g,较空白对照处理分别增加0.80、1.10 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 各处理对小麦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列数据后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following column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2.6喷施糠氨基嘌呤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处理①、②、③、④的小区产量分别为19.95、20.42、20.48、20.77 kg,较空白对照处理的小区产量分别提高0.60、1.07、1.13、1.42 k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分别提高-0.29、0.18、0.24、0.53 kg,其中处理①、②、③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④较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0.01%水剂)处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在小麦分蘖、拔节、灌浆3个关键时期喷施糠氨基嘌呤,小麦生育期没有变化,对小麦的分蘖数、植株高度、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4.00、6.67、8.00 mg/kg这3个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高于有效成分浓度2.86 mg/kg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施用糠氨基嘌呤(0.4%水剂)处理调节小麦生长,建议以有效成分浓度4.00~8.00 mg/kg为宜。

糠氨基嘌呤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分化、生长的作用。此次试验,虽然小麦的分蘖数、株高、千粒重明显增加,但小麦穗粒数较空白对照处理增加不显著。因此,在农作物上应用,要结合施肥、灌水以及喷施微量元素等措施,保证作物营养供应,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 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3-255.

[2] 董丽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08:36.

[3] 陈志宝,刘金文,刘丹,等.2,4-二氯苯氧乙酸和6-糠氨基嘌呤诱导苦瓜愈伤组织的研究[J].养殖技术顾问,2010(7):125-127.

[4] 刘宾照,高红梅,陶艳.不同浓度3种激素对花毛茛组培增殖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50-3351,3417.

[5] 郭天荣,潘伟槐.喷施6-糠氨基嘌呤对铝胁迫大麦幼苗的缓解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6):709-714.

Effects of Spraying 6-KT on Tiller number,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Wheat

GUO Zhan-bei, GUO Zhi-gang, GUO Zhen-ying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ixian, Henan 4536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6-KT on tiller number,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wheat. [Method] Four concentrations of 6-KT were sprayed on wheat in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hea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6-KT on tiller number,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wheat. [Result] Spraying 6-KT in the three key stages of wheat tillering, jointing, and grain filling had no effect on the growth stages of wheat, but it increased the tiller number, plant height, number of effective spikes, and thousand kernel weight obviously. When the content of active ingredient in 6-KT (0.4% water agent) was 4.00, 6.67, and 8.00 mg/kg respectively, whea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2.86 mg/kg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6-KT in wheat production.

6-KT; Wheat; Effects

郭战备(1969- ),男,河南辉县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研究。

2016-05-19

S 482.8

A

0517-6611(2016)19-010-02

猜你喜欢
芸苔水剂株高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类物质生物学活性比较研究与评价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