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治疗效果探讨

2016-08-29 03:29周宗华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德庆5266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脑部神经内科血肿

周宗华(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德庆526600)

神经内科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治疗效果探讨

周宗华
(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德庆526600)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对脑部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部血肿;微创介入;神经内科;临床效果

脑部血肿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其主要是由于脑室附近血管破裂致使血液进入脑室,或由于脑膜静脉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并在脑脊液的作用下形成血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意识障碍加重,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相似。临床对于症状较轻的血肿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中重度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易损伤脑组织,术后效果不理想。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的普及,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血肿的重要方法[1]。为进一步评价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近年部分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8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8~66岁,平均(48.87±6.56)岁;血肿量26~68 ml,平均(50.78±3.76)ml。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47.76±6.23)岁;血肿量21~70 ml,平均(49.56±3.12)ml。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颅压治疗,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对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加以纠正。对照组行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实施脑皮质切开,并采用吸引器将脑部血肿吸出。研究组行微创介入治疗:(1)患者全身麻醉;(2)根据患者脑部血肿CT检查结果,在患者的中线以及相应位置做标记,采用快速锥颅器对头皮、颅骨及硬膜进行穿刺,要求严格按CT检查结果计算穿刺深度,一般控制在1.5~2.5 cm;(3)使用一次性输血管作引流管,并在内部放置金属导芯,沿推开的头皮与颅骨向外耳道连线的中点进行穿刺,一般深度在5~6 cm,直至进入侧脑室前角,然后再使用注射器抽吸,用引流袋进行封闭式引流;(4)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根据患者血肿情况及疾病的发展情况合理使用尿激酶,1~2次/d,2 d即可见效;(5)CT复查,待血肿完全清除后移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观察临床疗效、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分值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呈反相关,即分越低恢复越好。生活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向相关,即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疗效评价标准:(1)痊愈:血肿全部消失,NHISS减少幅度在91%以上;(2)有效:血肿减少在50%以上,NHISS减少幅度在46%~90%;(3)无效:血肿未见明显减少,并且NHISS减少在45%及以下;(4)恶化:血肿清除情况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均较前加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2.2两组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NHI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指标时间研究组对照组tP NHI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3.7±6.4 14.4±3.1 35.8±7.35 68.4±8.5 23.5±5.9 20.6±3.2 36.9±7.8 59.8±7.3 0.89 9.09 1.46 10.79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部血肿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之一。脑组织局部出血后会导致血肿的形成,血液在凝固、液化、裂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凝血酶活性物质,损害脑组织,而且也容易造成脑水肿、脑组织软化、受压、坏死等,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极易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并且增高患者的颅脑内压,对患者的生命产生更大的威胁。有研究表示,脑部血肿死亡率高达30%,所以必须加强脑部血肿的治疗,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血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已引入了新的治疗模式—微创介入治疗,使得脑部血肿的治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以往轻微血肿的保守治疗主要是采用脱水药物、营养支持和并发症处理,药物治疗主要是在降压药物的被动作用下,减轻脑水肿症状,防止再次出血情况的发生,但依赖自身红细胞机化吸收清除血肿,其过程较慢,易阻止神经功能的恢复,致残率较高,且对血肿造成的占位效应以及脑水肿等并发症并无确切效果。传统开颅手术虽能有效清除脑室内血肿并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但手术创伤性极大,术中常常出现大出血,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开颅手术的危险性极高。

微创介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等特点,有利于危重和高龄患者的救治。微创介入治疗能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周边脑组织的压迫,缓解脑水肿,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可根据影像学精准定位,避免开颅手术所造成的脑部组织及神经系统的大范围创伤,降低了脑血管二次损伤的风险。另外采用封闭式引流不容易造成感染,并可根据患者出血量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反复清除,避免二次手术。而且创伤小,可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3]。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且研究组术后的NHI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微创介入治疗对脑部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虎文.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3):75-76

[2]张永昌.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5):82-83

[3]苏保华.神经内科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14-115

R651.12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10

(2016-03-18)

猜你喜欢
脑部神经内科血肿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