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

2016-08-29 03:29郭胜添袁利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深圳518117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空肠消化道胃癌

郭胜添 袁利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深圳518117)

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

郭胜添 袁利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深圳518117)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Lahey+Braun吻合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研究组则采取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机体的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切除患者采取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消化道功能缺失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胃癌;胃切除手术;消化道重建;临床效果

近几年,胃癌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而全胃切除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案,但是这种手术会直接导致病人胃功能缺失,让其生活质量也逐渐下降[1~2]。因此,寻找一种方式缓解或者消除全胃切除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为探究胃癌患者在胃切除手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选择9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病例要求,且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具有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其他癌症等恶性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4.6±3.9)岁;高分化腺癌症患者15例,中分化腺癌症患者12例,低分化腺癌11例,未分化癌症患者5例,黏液腺癌症患者2例。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2±3.6)岁;其中高分化腺癌症患者16例,中分化腺癌症患者13例,低分化腺癌8例,未分化癌症患者7例,黏液腺癌症患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Lahey+Braun吻合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封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离Treitz韧带下40~50 cm处上提空肠袢和食管断端采取端-侧吻合手术,并在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40 cm处完成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的Braun吻合手术[3]。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在距离Treitz韧带15~20 cm处截断空肠、使肠系膜游离;经结肠上提的远端空肠和下拉食管在远端空肠距离断端20 cm处的结肠前实施吻合;然后构建“P”型,在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约15 cm处将远端空肠断端与上提空肠吻合,把空肠近端和远端空肠在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40~50 cm的部位给予端侧部位的吻合完成重塑。

1.3评判标准根据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4],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机体的恢复情况、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情况。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Spitzer指数,其中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五项,每项总分共计1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以t检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数理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比较研究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比较(±s)

组别n进食次数(<5次/d)[例(%)]进食量(>300g/d)[例(%)]体重增加(kg)对照组研究组45 45 χ2 P 14(31.11)29(64.44)12.4 <0.05 29(64.44)40(88.89)8.93 <0.05 2.27±0.14 2.98±0.24 7.31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随访半年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总分研究组对照组45 45 t P 1.16±0.52 1.52±0.48*1.42 <0.05 0.85±0.51 1.35±0.51*1.68 <0.05 0.84±0.56 1.19±0.48*2.14 <0.05 1.80±0.42 1.88±0.39 1.06 >0.05 0.97±0.57 1.42±0.47*1.56 <0.05 5.62±1.97 7.36±1.67*3.67 <0.05

3讨论

近些年来,全胃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此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但是这种手术对人体消化道造成的功能损伤也是非常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造成手术治疗的质量低下,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对胃切除手术的病人进行消化道的重建在世界范围里有许多种方法,但方式各有不同,且利弊不一,对哪种方法更为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不论是选择哪种重建方法,都需要满足:(1)所重建的储器可以较好的存储食物,能够减慢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消化与吸收功能;(2)能够防止十二指肠处的分泌物反向流入食管中;(3)临床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导致的创伤更小,术后引发的并发症更少;(4)手术治疗后病人可以较好的维持正常的身体营养与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改善这种手术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探究更加适合生理需求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选择了众多手术方式中两种较为常用且成熟的方案进行临床研究和比较,分别是Lahey+Braun吻合手术和空肠袢代胃手术。选取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采用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我们一致觉得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的临床疗效,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都明显比Lahey+Braun吻合手术好。分析其主要原因是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可以充分利用好“贮袋”,同时最大化的发挥它的功能作用。这种“贮袋”又称作“营养小胃”,它可以代替人体的消化道完全充分而且有效的把食物混合、储存,符合身体消化道的生理需求,最终达到延长体内食物的排空时间,让各种营养成分能够通过消化道充分的吸收,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5]。除此之外,这种手术大大降低了发生腹泻、倾倒综合征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临床并发症的概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胃切除患者采取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消化道功能缺失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1]陈映波,李元方,冯兴宇,等.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2):126-129

[2]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1981,34(12):585-597

[3]许辉,胡彦菁,曾小聪,等.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839-840

[4]杨俊哲,季蒙,吴明春,等.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452-454

[5]臧潞.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消化道重建[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 (8):787-789

R735.2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13

(2016-03-13)

猜你喜欢
空肠消化道胃癌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猪的消化道营养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