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

2016-08-29 03:29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佛山5282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病死率乳酸比值

张 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佛山528200)

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

张 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佛山528200)

目的:探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0、6、12、24 h乳酸/白蛋白比值等临床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0、6 h两个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差异性不明显,而在12、24 h两个时间节点的乳酸/白蛋白比值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呈现正相关性,和氧合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乳酸/白蛋白比值进行动态监测,这可有效的作预后预测,如果比值越大则表示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

脓毒症休克;乳酸/白蛋白比值;预后;临床关系

脓毒症是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种疾病的病情非常凶险,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很容易发展成严重的脓毒症性休克[1]。严重的脓毒症病死率一直很高,早期的病情评估和及时的临床治疗是关键。但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客观且有效的临床指标,使得脓毒症预后的早期判断出现困难[2]。为了探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笔者选取本院68例脓毒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临床资料记录完整,存活时间均大于24 h,无因药物中毒而引起的休克症状,没有严重的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慢性疾病,没有遗传性疾病,所有患者在近期内没有使用过任何会影响身体乳酸和白蛋白的药物[3]。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4.6±3.4)岁。对照组为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3±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就诊后均按照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治疗指南给予抗脓毒血症、液体复苏、抗休克、脏器支持、原发病治疗、活血、氧疗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4]。

1.3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浆乳酸和白蛋白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分别记录0、6、12、24 h的指标数据,并计算出各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率、氧合指数、性别、年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平均动脉压和病死率等临床指标,采取专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研究分析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对于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之间的临床关系,并观察分析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有数理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比值对比两组在0、6 h两个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差异性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24 h两个时间节点的乳酸/白蛋白比值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比值对比

2.2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各个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经对各个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显示,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多器官衰竭、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呈现正相关性,和氧合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这表示乳酸/白蛋白的比值越大,则患者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病死率越高,氧合指数会越低。详见表2。

表2 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各个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脓毒症是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综合征,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成脓毒症一般型、严重型以及休克型,且病情的严重程度属于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在早期不能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病情将逐渐加深,甚至可能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死亡。脓毒症现今仍然是危重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病死率高达20%~65%,而且大部分的患者均是因脓毒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所以,探寻一种良好的临床监测指标,让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在早期就得到监控,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乳酸的清除率和白蛋白的水平对于临床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在国内还较少有乳酸/白蛋白比值和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关系方面的研究[5]。本次临床研究选取68例脓毒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为依据进行分组观察,动态监测两组病人乳酸/白蛋白的比值。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0、6 h两个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差异性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24 h两个时间节点的乳酸/白蛋白比值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在脓毒症休克病症早期乳酸/白蛋白比值的提示预后作用较差。此外,经对各个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显示,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多器官衰竭、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呈现正相关性,和氧合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这表示乳酸/白蛋白的比值越大,则患者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病死率越高,氧合指数会越低。此结论和相关临床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乳酸/白蛋白比值进行动态监测,这可有效的预测

预后。尤其是对于早期的脓毒症患者,如果比值越大那么表示患者的预后作用越差。尽管如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参考更多的临床指标来对脓毒症休克病人进行预后预测,但乳酸/白蛋白比值都将占有重要的作用。

[1]陈芳,寿松涛.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80-583

[2]吴远怡,何祥英,谢晓红,等.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14):37-38

[3]郎冰,李孟飞,张磊.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2):133-134

[4]熊明洁,范红,郭靓.8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30):3076-3078

[5]王长远,秦俭.NT-proBNP和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2,11(11):871-872

R441.9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23

(2016-03-12)

猜你喜欢
病死率乳酸比值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