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森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2016-08-30 06:31南宇航刘剑辉李岩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4期
关键词:斑病病斑防治效果

南宇航,刘剑辉,李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



露娜森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南宇航,刘剑辉,李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29份黄瓜栽培品种进行田间露娜森药效试验,通过施药前后与对照相对比,结果表明:露娜森对黄瓜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选用露娜森作为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

黄瓜;靶斑病;露娜森;防治效果

黄瓜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t) Wei]又称褐斑病、黄点子病,是由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其发病。进入21世纪,黄瓜靶斑病的地域范围迅速扩张,在世界各地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保护地的黄瓜[2]。该病以危害叶片为主,从植株中下部叶片至上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扩大且颜色加深为褐色,导致叶片粗糙不平,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叶蔓,最终导致植株枯死[3]。随着发生时间、发生面积及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导致防治难度越来越大[4],同时对黄瓜的生产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露娜森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多种真菌性难防病害[5]。因此,结合多年病害防治实践,引用露娜森对黄瓜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旱黄瓜研究室提供的旱黄瓜品种共15份,水黄瓜品种共14份。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露娜森[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配制浓度为250mL/hm2[6],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CK)。

1.3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5月4日定植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黄瓜大棚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将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开,每小区双行定值48株,株行距25cm。采用膜下软管滴灌,栽培条件和肥水管理保持一致。

1.4试验方法

1.4.1田间试验方法。按试验设计称量出各处理区用药量及用水量,采用工农-16型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正反面均匀喷雾,喷头锥形。空白对照喷等量的清水。

1.4.2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每个品种随机选10株,分别在6月30日、7月5日调查,每株主茎自下而上取10片叶片调查,记录各级别的病叶数量,计算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施药后7d调查植株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同时目测供试药剂对黄瓜有无伤害产生。

分级方法如下[7]: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表1 药剂防治黄瓜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

注:数据是3次重复平均数。

2.1施药前后不同品种间黄瓜靶斑病的病情指数分析

由表1可知,在施用露娜森药剂后黄瓜靶斑病能够有效的得到控制。在施药前,各黄瓜品种的对照与处理的病情指数相比较并无明显的差距,而在施药后7d观察得到的病情指数结果可以看出,各黄瓜品种对照的病情指数相对较高,而经施药处理的各黄瓜品种其靶斑病都明显得到了控制,虽然病情指数相对施药前有所增加,但是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明显较小。从而推断,露娜森可以有效的防治不同品种的黄瓜靶斑病。

2.2露娜森药剂处理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根据表1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性分析可知,露娜森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品种之间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性不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出现黄瓜靶斑病时建议选用露娜森作为有效的防治药剂使用。

2.3安全性

田间试验期间,施用露娜森药剂对黄瓜叶片、花及瓜条的生长并无影响,且尚未发现药害现象,说明该药剂及使用剂量对各品种黄瓜是安全的。

3 讨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对黄瓜靶斑病就有记载[8],但并未引起广泛的认识。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后,黄瓜靶斑病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给农业技术人员和菜农的鉴别与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潘好芹[9]等研究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即露娜森是防治黄瓜靶斑病的优良药剂,且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并未见药害发生。刘卫民[6]等在对黄瓜靶斑病药剂防治效果的研究中表明,药后7d施用露娜森(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50mL/hm2处理防效最好。以上结论均与本试验结论相一致,因此,施用露娜森能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放生。

4 结论

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露娜森可以有效防治各黄瓜品种的黄瓜靶斑病,是防治黄瓜靶斑病的优良药剂。

[1]高苇,李宝聚,石延霞,等.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等主上致病力的分化[J].园艺学报,2011,38(3):465-470.

[2]瓮巧云,张红杰,张爱香,等.黄瓜靶斑病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2(9):154-155.

[3]李长松,张眉,李林,等.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J].中国蔬菜,2008(11):51-52.

[4]李金堂,默书霞,辛相龙,等.黄瓜靶斑病药剂防治持效期的离体研究[J].长江蔬菜,2012(8):67-68.

[5]赵志伟,梁英,孙国臣,等.露娜森防治番茄叶霉病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3):14-15.

[6]刘卫民,杨楠,赵风合.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44-144.

[7]农业部农药鉴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78-181.

[8]刘鸣韬,张定法,孙化田.黄瓜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蔬菜,2003(4):17-18.

[9]潘好芹,夏海波,王守明,等.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4(10):137-138.

Field Efficacy of Lunason in Controlling Corynespora cassiicola

Nan Yuhang,Liu Jianhui,Li Yan

(Horticultural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69)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used for field efficacy of Lunason of 29 Cucumber Cultivars,by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s before and after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Lunason had obvious control effect onCorynesporacassiicoladisease, and had no bad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ucumber.In the practical production, Lunason is used as an effective ag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Corynesporacassiicola.

Cucumber;Corynespora cassiicola;Lunason;Control efficacy

2016-02-20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5-G-11)

南宇航(198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蔬菜作物研究,E-mail:nanyuhang@126.com。

S436.421.1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4.011

猜你喜欢
斑病病斑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