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孙子

2016-09-01 09:10张永久
幸福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司徒雷登燕京大学袁世凯

文/张永久

袁世凯的孙子

文/张永久

民国元老刘成禺在《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中讲述了一则掌故:

1915年9月16日,袁世凯寿辰,新华宫内,家人列队行礼。少长男女,各照辈次,分班拜跪。孙辈行列中,有个上了年岁的女佣人抱着个孩子,也跪在人群中行礼。袁世凯觉得那孩子眼生,便走到跟前,摸摸孩子的头问道:“此儿何人?”女佣人吓得不知如何应答,一旁有姨太太上前答话:“这是二爷新添的孙少爷,贺喜!贺喜!”袁世凯“哦”了一声,问:“小儿母亲何人?”姨太太回答:“小儿的母亲现居袁府外,因未奉允许,不敢入宫。”袁世凯略一沉吟,发话说:“即刻令儿母迁进宫里,候我传见。”

这则掌故中的“二爷”是袁克文;“新添的孙少爷”,是后来多少为袁家争回了些脸面的美籍华人袁家骝。

袁世凯一再追问的小儿的亲生母亲名叫薛丽清。

薛丽清是江南清吟班的一个名妓,袁克文初见薛丽清,惊为天人,遂娶之为妾。

袁家骝以前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他在袁府里像是一个形单影只的幽灵。随着祖父袁世凯的去世,袁家骝幼小的心灵至少承受了两重悲剧的打击。第一重悲剧是袁世凯去世,袁氏家族迅速衰落,作为袁世凯的后代,除了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外,还必须承受人间的攻击、辱骂以及各种势利的白眼;第二重悲剧来自袁府内部。袁氏家族是民国第一家,大户人家的各种道德规范严厉得近乎苛刻,嫡出的子女处正宗地位,这个不用说,各房姨太太的子女其实也分为三六九等。袁家骝的生母薛丽清是妓女出身,在袁家地位低下,后来又莫名其妙从袁府出走,这个孩子在袁家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袁家骝虽然出生在豪门,却并非从小锦衣玉食,恰恰相反,粗茶淡饭,补丁衣服,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袁家骝天生聪慧,学业优秀。在袁克文辑录的诗文集《豕尾集》中,就收录有袁家骝的习作。那时他才十四五岁,可见才华不薄。从小饱尝世间的炎凉,袁家骝十分懂得自律。13岁时,他进入教会学校(英国伦敦教会开办的天津新学书院)读书,该校校长是剑桥大学博士哈特,其中物理学引起了袁家骝的浓厚兴趣。袁家骝后来的一切皆由此发轫。

1928年,袁家骝考入天津工商大学工学院,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物理系三年级插班就读,193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34年又获得该校硕士学位。

在燕京大学读书时,袁家骝狂热地迷上了无线电。与他一起入迷的还有个朋友,名叫司徒雷登,时任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父亲是美国赴华的首批传教士之一,他从小在中国长大,对中国社会有较深刻的理解,也有深厚的感情。袁家骝后来回忆说,司徒雷登大他三十多岁,是他的忘年交。此人生性幽默,像个老顽童,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兴趣。他经常将袁家骝等人叫到家中研究无线电,家庭布置得像个无线电沙龙。司徒雷登对袁家骝的才华十分欣赏。

袁家骝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到唐山开滦煤矿干了一年。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一封神秘的电报,拆开一看,电报是司徒雷登发来的,嘱他迅速回京城,有要事相商。究竟是什么事,电报上也没有说。袁家骝信任这位忘年交校长,立即收拾好行装,匆匆赶到了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告诉袁家骝,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有个奖学金,问他有无兴趣。袁氏家族已经没落,袁家骝更是没落家族中的边缘人,能到美国去留学,无疑是他人生最好的选择。袁家骝是个沉稳懂事的年轻人,他并没有贸然答应,而是回天津袁家大院请示了养母刘梅真。对袁家骝的出国请求,刘梅真完全同意,并帮他筹措了40美元的旅费。

袁家骝在美国读的第一所大学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有发明并建造了“回旋加速器”的劳伦斯,有被称作“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等明星级人物。袁家骝幸运地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中,靠助学金读完了第一学期。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美国开始对亚洲人采取歧视政策,取消了中国留美学生的助学金。为了继续完成学业,袁家骝试着给加州理工学院寄了份入学申请书。很快,院长密立肯教授亲笔回信,欢迎他到该校学习,并答应给他一笔奖学金。密立肯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大学者,曾因测出电子的带电荷量而获得过诺贝尔奖。他的回信给了袁家骝极大鼓舞,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后,袁家骝更加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期间,袁家骝的人生还有个最大的收获:他认识了才貌超群的吴健雄,并最终结成伉俪,共同走过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有八个字是袁家骝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漂泊在外、无家可归。

他每天都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得满满的,尽量不让自己有空闲时间。他害怕哪怕停下一小会儿,生母悲惨的遭遇,自己孤独的童年,都会从时间深处浮现出来,那一刻,他的灵魂无所依傍。

1973年,袁家骝离开中国三十七年后,第一次带着夫人吴健雄回国省亲。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天津厅单独接见了他们夫妇。周恩来说:“你们袁家出了三个‘家’,你祖父是政治家,你父亲是文学家,你是科学家。现在,袁家后人中又有了共产党员。你们袁家真是一代比一代进步了。”周恩来说那番话时,脸上是温和的笑容。可是袁家骝的心里,却透着丝丝悲凉。

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在袁家人处境普遍极其糟糕的情况下,袁家骝回来,并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这种政治待遇对于袁家人意味着什么,恐怕是不言自明的。袁家人像是久旱的禾苗在迎候一场及时雨,既喜悦,又忐忑不安。

因为袁世凯,袁家后代始终在波峰浪谷间起伏。袁家骝回中国,受到最高领导层接见,根据周恩来批示,袁世凯后人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部分袁家人恢复了自由,他们的生活也从湍急的江流险滩渐渐步入平静。

摘自作者网易微博

猜你喜欢
司徒雷登燕京大学袁世凯
新中国成立前后燕京大学外籍教师的去留抉择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生于杭州归于杭州的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下级面前心虚气短
司徒雷登和他的中国事业——司徒雷登在华经历与人物评述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
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坂西利八郎
司徒雷登留在南京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