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填密度对发射药燃烧性能影响探究*

2016-09-01 09:39晁李金吕秉峰
广州化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燃速冲量火药

晁李金, 吕秉峰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装填密度对发射药燃烧性能影响探究*

晁李金, 吕秉峰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山西太原030051)

发射药;燃烧性能;密闭爆发器;装填密度

发射药是身管武器的能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有规律的燃烧来实现的,为了保证武器的高效率正常使用,研究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对武器的射速、精度、安全性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密闭爆发器对火药燃烧性能进行研究[1-2],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侧重于药型和药方体系的改善[3-5],如多层发射药、包覆药、低易损性发射药等。国外Robert E.Tompkins等发现装填密度从0.1~0.4 g/cm3变化,燃速也有一定的变化[6]。Sharon L.Richardson等做了微型密闭爆发器[7],发现低装填密度的燃速与高装填密度的燃速有一定区别。本文根据不同的装药密度确定发射药的质量,在9.8 MPa点火压力下,分析不同装药密度对1#、2#、3#、4#四种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对于发射药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实际装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部分

1.1试验样品

点火药采用烘干的硝化棉,点火压力为9.8 MPa,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ρ——火药试样密度

fb——点火药火药力

Pb——点火压力

V——密闭爆发器燃烧室体积

mp——火药试样装药量

αb——点火药气体的余容

发射药使用1#(DAG15-7/7)、2#(单樟6/7)、3#(RP5-7/7)和4#(SF-3)四种,装填密度分别为0.12 g/cm3、0.16 g/m3、0.20 g/cm3,装药量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mp=Δ·(V-mbαb)

(2)

式中:mp——发射药试样的装填量

V——密闭爆发器燃烧室体积

Δ——发射药装填密度

mb——点火药量

αb——点火药气体的余容

1.2密闭爆发器实验

试验按照GJB770B-2005进行,密闭爆发器燃烧室容积为100 cm3,使用高压密闭爆发器本体,发射药装填密度为0.12 g/cm3、0.16 g/cm3、0.20 g/cm3,点火压力为9.8 MPa。

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2.1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根据p-t原始数据计算各点对应的导数(dP/dt);

(2)发射药燃烧质量分数Ψi:

(3)

(3)计算压力冲量IK:

(4)

(4)计算燃气的动态活度值Li:

(5)

2.2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密闭爆发器试验,可得到1#发射药的p-t曲线,然后编制程序,按照上述方法对得到的p-t曲线进行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1#发射药燃烧的特征曲线

图1(a)为1#发射药的p-t曲线,表1为p-t曲线上相关参数,可知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加,发射最大压力逐渐变大,其p-t曲线越来越陡,燃烧结束时间越早,点火延迟期也相应减少。这是因为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加,发射药释放气体、能量均增加,发射药着火的同时性得到改善,燃烧速度增加所致,发射能量提高,有助于提高弹丸初速。

表1 曲线相关的参数

图1(b)为1#发射药的压力陡度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大,压力陡度也随之增大,压力升高的速度与表1中发射药的燃烧时间变化是一致的,是这因为压力升高速度越快,发射药的燃烧速度越快,燃烧时间也就越短。此外,拐点出略有变化,主要是因为着火时间不一致或者药粒尺寸的均一性较差,发射药的燃烧过程与几何燃烧定律的假设不完全相符。

图1(c)为1#发射药的动态活度(L-B)曲线,装填密度为0.12 g/cm3的发射药主燃区间的变化趋势是缓慢下降的,其燃烧渐增性最差,装填密度为0.16 g/cm3时其虽有一定的渐增性,但其主燃区间明显0.20 g/cm3窄很多,而装填密度为0.20 g/cm3的主燃区间很宽,且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的,其燃烧渐增性效果最好。可见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加,燃烧渐增性也提高,也可以利用燃烧渐增性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相同结论,如表2所示。

表2 对1#发射药L-B曲线处理结果

图1(d)为1#发射药的压力全冲量曲线,整个过程中不同装填密度下的压力冲量都几乎接近,说明装填密度对其影响不太大,压力全冲量近似一样,燃烧过程遵循正比式燃烧速度函数。此外对于其他三种发射药实验结果可得到相同的结论,这里不再赘述。

图2 时四种发射药的曲线

发射药种类积分面积1#火药0.51602#火药0.49893#火药0.52734#火药0.5361

四种发射药的药燃烧渐增性的强弱顺序为:2#火药>1#火药>3#火药>4#火药。在0.16 g/cm3、0.20 g/cm3装填密度下可得到同样结论。

3 结 论

(1) 随着装填密度的升高,四种发射药的最大压力明显增大,燃烧速度均增大,点火延迟期有一定的减少;

(2) 装填密度增大,基于L-B曲线的燃烧渐增性得到改善;

[1]金志明.枪炮内弹道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19.

[2]温刚平,廖昕.用密闭爆发器测定发射药实际燃速的原理和方法[J].火炸药学报,2011,34(03):57-60.

[3]魏伦,王琼林,刘少武,等.多层发射药的燃烧特性[J].火炸药报,2009,32(02):75-78.

[4]李丽,杨丽侠.低易损性发射药点火燃烧性能试验研究[J].弹报,2004,16(04):52-56.

[5]赵军.新型发射药燃烧性能及其影响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6]Robert E.Tompkins,Roer E.Bowman,Arpad Juhasz.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variablesurface area to volume ratio on closed bomb bum rates[R]. ADA161826, 2005, 10.

[7]Sharon L.Richardson,William F.Oberle. The influence of propellant loading density on computed burn rate in a mini-closed bomb[R]. ADA353540,1998.

[8]吕秉峰,肖忠良,张丽华,等.基于相对压力冲量的火药能量释放规律[J].火炸药学报,2008,31(4):57-60.

The Effect of Changing Packing Density on the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Propellants*

CHAOLi-jin,LVBing-feng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Shanxi Taiyuan 030051, China)

propellant; combustion properties; closed bomb; packing density

火炸药研究基金(No: 404060202),总装备部科研基金。

晁李金(1989-),男,硕士,主要从事火药燃烧性能研究。

TJ55

B

1001-9677(2016)02-0047-03

猜你喜欢
燃速冲量火药
神奇的火药
连续3年销量翻番,2022年欲冲量4000万,福建这家动保企业正强势崛起
火药的来历
HNIW/GAP混合物燃速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火药弟弟”
固体火箭发动机HTPB推进剂燃速性能老化研究
无铝低燃速NEPE推进剂的燃烧性能
密闭自升压式固体推进剂动态燃速的测试方法
多冲量近圆轨道交会的快速打靶法
最优冲量交会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