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与挑战
——关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调研

2016-09-02 06:29范莉莉郎家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残疾人职业

范莉莉 郎家丽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与挑战
——关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调研

范莉莉郎家丽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文章以听障残疾学生、学校教师、学校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以“中高职衔接”为调查主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开展调研,结果发现:残疾职校生对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满意度较低、对培养目标的认知模糊、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延续性、教学内容方面缺乏连贯性、教师队伍方面缺乏成长性。因此,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促进培养目标衔接的层次化、专业设置衔接的科学化、内容衔接的系统化、教师队伍成长的专业化。

残疾职校生;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我国现有8296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数的6.3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要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1]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31个、毕业生6449人;2012年152个班、毕业生7354人;2013年198个班、毕业生7772人;2014年197个班、毕业生7240人。[2]这些数据表明,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呈现出逐步发展、螺旋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之中,而残疾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能否顺利衔接、有效贯通直接影响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研,旨在了解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有效开展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来自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盐城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采用了问卷测试的方式,开展了此次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95份,其中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放学生问卷295份,有效率为97.3%。此外,访谈对象均为来自上述学校的50名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主要是各学校的教务教学管理者、专业课程教学者和技能课程教学者。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的主要调研对象为残疾中职和高职两个部分,问卷也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残疾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就读的学校、专业、年级、现就读的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残疾学生对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现状的认知情况,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学习等方面。对所搜集的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自编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访谈提纲》,对10名教育管理者就残疾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衔接现状、衔接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与40名教师就在教学实践中残疾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容、衔接的方式、衔接的效果等方面开展访谈,以此来了解衔接的影响因素、现状和发展预期。重测信度为0.84,专家效度为0.93,信效度良好。

二、结果与讨论

(一)残疾学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的满意度。以“你对目前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满意度”为题,调查学生对残疾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的整体满意度,由表1可知,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总人数达到了51.4%,这说明有一半的学生对“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持期待态度。同时9.5%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这一数据也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现状的肯定。我们对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

表1 残疾学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衔接的满意度

(二)残疾学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知度(见表2)。

表2 残疾学生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认知度

以“你认为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为目标”为题,调查残疾学生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知程度,由表2可知,选择培养“中等层次”的学生居多,比例达到了53.1%,这就表明,学生对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认知度较低,甚至9.1%的学生认为培养目标是“低等层次”。说明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对自身培养目标的了解,都处于模糊无意识状态。进一步通过对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者的访谈,了解到学校层面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拟定同样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从表3可以看出,服装专业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区别不大,而这种现象事实上普遍存在于各专业残疾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反映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侧面,中高职教育有诸多共性,如职业性、实用性、技能型等,但毕竟是不同层次的教育,区别主要是对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不同,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较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其知识面更宽、理论知识更深、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3]调查现实,目前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并未呈现出一个相互递进、相互连接、彼此联系的特点。

表3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服装设计、服装生产与管理人员,如图案设计员、裁剪师、技术员和服装制作工。

残疾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制作、制版、裁剪及服装质量检测等工作,同时也能自主创业的聋人应用型人才。

(三)残疾人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从我们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发现学生在专业选择中出现了专业断档的问题,仅以江苏省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简称南京特师)、金陵科技学院(简称金陵科技)、盐城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简称盐城特校)、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简称扬州特校)为例,在专业设置的衔接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见表4),表格统计表明,目前残疾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衔接方面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接受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中所学的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中却找不到,如此学生只能换专业才能够继续学习或是放弃继续高职深造的愿望;而有些专业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中已经设置,但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目录中却没有,如此又造成生源不足亦或只能降低条件,找相近专业的学生。而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各个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往往没有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和衔接的角度来考察,仅仅依据市场的需求或是学生的残疾特点来设置。

表4 四所残疾人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统计

(四)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衔接情况。

表5 残疾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进一步分析比较三年制残疾人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见表5),发现专业课程如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制作和立体裁剪等课程在残疾人中高职教学计划里都有,课程内容相近或重复达近200课时。而选修课程的相似度也很高,如服装简史、手工艺品制作等。还有些课程分列在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如服装材料在高职的教学计划中隶属于专业课程,在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则属于选修课程,但他们都属于教学课程,实质上也是重复的。在教师访谈中,发现无论是中职教师还是高职教师在对彼此教学内容的了解方面还较少,停留在表面层次,都未曾做深入沟通了解;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甚至出现中高职同一本教材的现象,造成了学生重复学习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事实上,专业课程的重复和断档、脱节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公共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同样存在一系列问题(见表6)。

表6 残疾学生对高职公共课课程学习难度的认知

以“你觉得目前公共课程的学习,相比较中职所学的课程而言,哪个课程难度比较高”为题,调查残疾学生对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三门课程学习难度的认知。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的样本均值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内容均值的大小表示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认知依次排列,顺序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和语文。说明在公共课的学习方面,残疾学生的表现较弱,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由于其在中职的课程学习重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高职课程的设计上,比较注重公共课程的学习,对残疾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衔接情况。在对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从数量上讲,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高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中有一部分教师自身就是残疾人;从学历分布上讲,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明显高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看,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师比例略高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师;从分科专任教师的情况看(见表7),技能指导教师的比例最低,这反映出目前教师队伍中,能够实际指导学生实训,开展技能培训培养的教师太少。深入访谈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高职教师都是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无论是对残疾人群体还是对职业教育的技能都不够熟悉和了解,也未曾有过相关企业的实践和培训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效和质量。

表7 残疾人中高职分科专任教师情况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促进培养目标衔接的层次化。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模糊交叉、重叠错位的状态,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是学校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并不明确。“十二五”规划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4]这就表明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重在对“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再进一步细分,我国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首先,应明确两个阶段的共同点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次,需注意区分两个阶段的差异性和递进性,中职需要强化“一线操作能力”、高职需要强化“综合性实践能力”,两者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极差上是有差距的,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有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中职与高职是层次上的区别,具体到教学内容则表现为深度和广度的区别。[5]这种差距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等级的提升”为衔接纽带,从而进行有效的分层和衔接。总体而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对象为特殊学校的毕业生,是在初中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最后,残疾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需要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设定,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不同残疾类型、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促进专业设置衔接的科学化。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表示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与衔接,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指明了大方向,但对一些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仍然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见,这势必会影响到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的开展。[6]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了上述问题,目前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具体表现在专业分类、专业名称、专业范围的拟定随意性较大,宽窄不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呈现出专业多而杂、细而小的特点,往往主要考虑残疾人的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呈现出专业少、高度集中的特点,往往受高等教育的影响采用学科中心的方式设置专业,与现行的产业结构或是职业岗位有所脱节。因此建议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标准建设和专业目录的编制,从而规范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各专业大类的名称和可衔接专业的名称,让中高职的衔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组织编制《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指导性专业目录》,指导各开展残疾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科学、规范、统一地设定专业,从而确保残疾人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都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引导各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科学地开展专业设置,强调时效性,不仅考虑残疾人的身心特点、还需要考虑与当地经济产业特点相结合,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延展于未来。

(三)进一步协调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内容衔接的系统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着专业课程相近、知识点重复;公共课程难易度不一、缺乏层次性;理论性课程较多、实践性课程较少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各个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出发点往往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残疾人的要求,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教材等均是以此为目的展开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对于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跨区域流动、岗位适应或是迁升等方面考虑较少,更多地凸显出自身的“地域性”和“特殊性”,而“共通性”和“流动性”则不明显。首先,要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设置机制,通过政府或是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中高职学校、行业、企业之间关系,以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开发原则,既要考虑一部分学生就业的诉求也要考虑一部分学生升学的要求,设计差异化的课程标准,兼顾残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需求;其次,加强学校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课程开发以遵循“课证融合、螺旋递进”原则,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需要,明确各自的教学层次与重点,残疾人中高职院校力求做到相同或相近课程内在逻辑明晰,课程既要体现层次要求的不同,也要体现两者相互衔接的整体性。[7]最后,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不仅在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改善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着导向、诊断、基准等作用,是连接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8]。

(四)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技能,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专业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成长过程。”[9]优良的师资不仅是各项教育教学衔接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更是实现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保证。调研访谈反映出,无论是开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对彼此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知之甚少。建议一是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师交流学习制度,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实地考察、阅读文献等方式了解彼此的教学情况,为彼此的教学衔接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二是各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高等院校需通过课题研究、会议研讨、专家解读等方式,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与定位、联系与区别、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但调查反映出我们能够开展“职业性”操作与训练的教师比例偏低,因此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尤其是在师资建设方面,既强调“引进来”即邀请校外的职业性、专业性强的专家和技术能手,能够参与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又强调“送出去”,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即派出缺乏实践技能的教师参与学习企业的相关职业技能,进行挂职锻炼、采取联合公关、研发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残疾人中高职衔接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1]许保生,陈瑞英,蔺洪杰,张群,李斌.浙江听力障碍学生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6):15.

[2]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cdpf.org.cn/zcwj/zxwj/201503/t20150331_444108.shtml. 2015-03-31.

[3]覃岭,范爱民,伍伟杰,肖文平等.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4]薛春玲.浅谈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34-36.

[5]张弥,刘学晖,闫玉喜,李艳秋.学分制下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9):22-25.

[6]许保生.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0.

[7]范俐.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5-88.

[8]高宝生.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N].中国教育报,2011(11):1-2.

[9]董绿英.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7.

[责任编辑王占峰]

G760

A

2095-0438(2016)04-0116-05

2015-08-24

范莉莉(1980-),女,江苏盐城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郎家丽(1972-),女,江苏盐城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残疾人职业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青年专项课题“残疾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EJA13042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点)“残疾人专业服务与资源建设研究团队”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残疾人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