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之路

2016-09-02 19:46
南风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悼词布鲁克斯戴维

柳语莺言

一个人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怎样的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自我追问,也是一个时代的叩问。针对强调外在成功的“大我”文化,著名评论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对我们(也包括他自己)发起了挑战:如何在“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之间再次平衡?他认为,“简历美德”存在于外部世界,追求的是财富、荣誉和地位,而“悼词美德”存在于内心世界的核心位置,追求的是友善、勇敢、诚实和同理心。

戴维的“悼词美德”一说颇有“盖棺定论”之感,貌似简单的四个字很有一股凛冽的气势。在《品格之路》一书中,戴维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白人与黑人,有男性与女性,有教徒与人权斗士,有文艺青年与政治猛男,他们虽远谈不上完美,但他们都清楚自己的缺点,并因此在内心世界发起针对自身罪责的反思与抗争。所以,他们的品格焕发出高尚之光。面对严厉的质疑,他们温和地回应;遭遇强烈的不公,他们沉默以对。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牺牲,却总抱着谦虚、自制、缄默、节制、尊重、宽容和自律的态度。也因此,他们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悼词美德”比“简历美德”更重要。戴维认为,“追求崇高”的对立词并不是“追求卑鄙”—没人追求卑鄙—而是“追求成功”。每个人的天性其实都有两面,代表两种不同的追求。就好像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把人的思维分为系统I和系统II一样,戴维把这两种追求分为亚当I和亚当II。亚当I追求成功:担任什么职位,取得过什么成就,有过什么重大发现,这些能写进简历里的、事关财富和地位的项目。亚当II则追求崇高:道德、品格、服务,追问人生的意义—那些你的简历里没有,但是在你的葬礼上会进入你的悼词的项目。

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于履行自己的责任,正确解决遇到的问题而完成人生不断赋予每个人的任务。戴维认为,使命不同于职业。选择职业往往看重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以及职业在经济和心理上的收益,而“使命是一种感召”,献身使命“不是效用,是出于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考虑”。民权运动领袖伦道夫本来是个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为了团结大多数人,他放弃了自己的理念。作为“罗斯福新政背后的女人”,珀金斯从不居功,从不搞行为艺术。发表讲话,从不说“我”,而总是用“one”这个词代替。回忆往事,她也未用“勇敢”或者“义无反顾”等词汇来自吹自擂,而是当作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或许就是品格的力量。

一种品格特质是一种“以独特方式行为的相对稳定和长期的禀性”(吉尔伯特?哈曼),一种“使人成为善的,以及能够运行他的真正功能的……状态”(亚里士多德)。戴维指出,“欢乐并不是他人赞誉之词的产物……你会明白你的使命和你所追求的真理是什么…… ”在这里,《品格之路》提出了一个确定的重定向(redirection)。很明显,戴维所强调的是“即使性格有缺陷,也无关紧要……”,因为“即使同样是信奉道德现实主义传统的人,也会在气质、技术、策略和品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每次搏斗都会让人更加结实、深刻,并神奇地把缺点变成快乐……它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品格之路》

戴维·布鲁克斯 著 胡小锐 译

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猜你喜欢
悼词布鲁克斯戴维
国学大师笑谈身后事
“守株待兔”
布鲁克斯樱桃在西安灞桥地区的栽培表现及栽培要点
巧克力
一朝承诺,八年坚守
人生一辈子
儿子的悼词等2则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