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共享项目为例

2016-09-03 09:16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区域性浦东

徐 谦(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共享项目为例

徐谦(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跨行业馆际互借项目为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服务联盟如何根据现状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为区域内的读者提供图书的共享服务。

馆际互借;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模式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相互出借其馆藏图书,以满足读者要求的图书馆业务工作。[1]区域性馆际互借是指在某一地区内,不同类型图书馆组成共享联盟,在联盟馆之间开展图书的馆际互借服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区域性馆际互借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技术环境,同时,引发了馆际互借在新形势下在组织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方面的深刻变化。

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共享项目是一个正在实施中的项目,它通过浦东图书馆与临港地区三所高校的合作,建设一个公共馆和高校馆的馆际互借合作联盟,并以此为基础,联合浦东地区其他公共馆、高校馆等各类型图书馆,形成区域性馆际互借的合作联盟。

1 浦东新区图书共享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浦东新区图书馆共享项目是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子项目,首期项目由浦东图书馆主持,浦东临港地区的三所高校图书馆参与。浦东新区地域宽广,全区面积1429.67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第一大行政区;2014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25.68万人,同期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就有545.12万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如此数量庞大、分布面广的读者规模,仅靠浦东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因此,浦东图书馆携手三所高校,通过区域性馆际互借的服务方式,实现四个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共享,满足浦东新区读者的阅读需求。

1.2项目参与图书馆简介

浦东图书馆新馆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公共图书馆,坐落在浦东文化行政中心区域,2010年投入使用,馆藏约200万册图书,另外直辖南汇分馆,分馆的流通图书约30万册。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于2008年10月随学校整体搬迁至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原来的军工路校区图书馆和学海路校区图书馆重新合并。目前拥有纸质图书约130万册,数据库40余个,电子图书数据库2个。馆藏以水产、食品、海洋、农林经济为特色。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迁入临港新城校区,至2014年底,馆藏纸质图书181万册,电子图书206万册,订有中外文报刊2239种,拥有电子资源平台50个,数据库161个,含自建数据库3个。馆藏以海事、物流文献为特色。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图书馆于2011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纸质图书93万余册,电子图书42万余册,纸质中外文期刊711种,各类数据库24个。馆藏以机械、车辆、电气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经贸管理类图书为主,兼顾其他学科。

2 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的组织模式

2.1集中式服务和分布式服务

馆际互借的组织模式通常指联盟图书馆之间开展图书互借的基本方式,涉及各参与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馆际互借请求的发送与接收、图书的提供及物流方式、读者的管理等方面。在我国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中,CASHL和NSTL是集中式馆际互借模式的典型代表,CALIS采用的是分布式服务模式。[2]

在集中式馆际互借的联盟中,以一个中心馆或者几个主要馆组成文献供应中心,其他馆向中心馆发出互借图书的请求,由中心馆通过自身的馆藏或从他处获得后满足申请馆的需求。在这种服务模式中,中心馆的文献资源通常拥有数量和类型上的优势,与馆际互借相关的用户及事务都由中心馆集中管理。分布式馆际互借的图书馆彼此之间地位平等,组成馆际互借服务网络,网络内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有权利向其他馆索取馆藏图书,也有义务为网络内其他图书馆提供本馆藏书。各馆通过共享对馆藏取长补短,形成数倍于单个馆馆藏的虚拟馆藏,克服了单个图书馆馆藏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2.2分布式服务的应用

从发展历史来看,集中式的馆际互借出现比分布式要早,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馆际互借标准化需求,分布式的互借模式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中,由于读者集中、地域接近,采用分布式的馆际互借更加经济和便利。

浦东公共图书馆和临港的大学图书馆在馆藏方面各有特点,数量上也旗鼓相当,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借助于网络的便利与高效,选择了分布式馆际互借的组织模式,通过共享形成一个图书联合体,共同对新区的读者进行借阅服务。在这个组织模式中,四所图书馆处于同一层面,共同分享书目数据和读者信息。在共建的书目数据库中,各馆贡献了各自的特色部分。浦东图书馆的图书涉及类目全面,比较适合全民阅读,因此全部进入共享库中;三个大学图书馆拥有各自的特色学科馆藏,这恰恰能弥补公共图书馆不足的部分,所以大学馆主要贡献了专业类图书。借阅服务面向整个浦东新区,只要成为共享馆中任一馆的读者,就可以申请馆际互借。

3 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的技术模式

3.1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

开展网络环境下分布式馆际互借服务,关键要有一个实用、简便、先进的管理软件。这个软件独立于各个联盟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具备分布式处理功能,同时能与各馆的书目数据、用户数据进行实时对接,进行身份认证与书目检索,并通过这个平台完成借还记录过程。

浦东图书馆和临港三所高校使用同一家公司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对开展分布式馆际互借十分有利。在2015年的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的招投标中,中标单位又恰好是这家图书管理软件公司。基于这样一个技术条件,浦东新区图书馆共享项目的技术实现比较顺利。

3.2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的应用

(1)将共享联盟所有成员馆馆藏加入统一检索数据库。(2)图书馆联盟可以直接调用本地馆读者信息库进行身份认证,对于没有发生馆际互借请求的读者,无需调用和认证,简化统一平台的工作任务。读者只需成为联盟馆中某一馆的读者,就自动成为该平台能认证的读者,无需另外办理借阅证件。(3)可即时查询图书状态信息,在系统内向读者清晰地显示目标图书的馆藏地和流通状态等;可随时查询目标图书的流转状态,显示馆际互借流程内的状态信息;可随时对本系统的馆藏量、流通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在PC或移动终端输出统计结果。(4)对各成员馆有科学专业的权限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只提取共享图书的书目数据和借阅信息以及认证发出馆际互借读者的身份,因此其他的书目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都在各自的系统中保存和处理,不影响各馆的借阅工作和系统维护,也不增加各馆的技术维护工作量。(5)系统预留可扩展的接口,保证将来浦东新区区域内其他各类型图书馆系统的接入,系统容量可保证100家以上成员馆接口和1000万册馆藏总量规模。

考虑到经费的来源及方便管理,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见图1)由浦东图书馆主持建设,其他各馆参与,服务器以及各项技术维护,也由浦东图书馆主管,各馆技术人员配合。

图1 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

4 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的管理模式

4.1馆际互借的管理基础

由于联盟内图书馆在管理水平、服务制度、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何保证为联盟的读者提供均质的高质量的馆际互借服务,这要求联盟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形成合力。

中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领域,图书馆开始使用管理软件进行图书编目和借阅服务,硬件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开始通过网络进行馆际互借服务。1999年1月,由北京图书馆召集,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国家行政机关图书馆情报院所等系统122家单位参加了全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协作会议,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1]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在馆际互借领域形成了纲领性文件。此后,不同系统和行业图书馆在进行馆际互借合作时,根据联盟特色,制定适用于不同领域的馆际互借公约,作为图书馆联盟进行馆际互借的服务保障和必要前提。例如,CASHL管理中心在《高校馆际互借业务规范》的基础上,针对CASHL的具体业务制定了《CASHL文献传递服务规范》《CASHL文献传递服务评估办法》等方案,用以指导CASHL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工作。BALIS馆际互借中心,则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建设方案》,制定了《BALIS图书馆馆际互借体系服务协议》《BALIS馆际互借业务运作模式与流程》等一系列管理文件,[3]用以指导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

4.2统一服务标准的应用

浦东图书馆和三所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联盟,面临行政隶属系统不一致的挑战,更需要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由于图书馆管理的条块分割,分布式馆际互借模式一般在同一系统或者同一行业图书馆内进行,跨行业的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比较少。

近年来,通过浦东图书馆学会以及正在申请成立的浦东图书馆协会,浦东新区公共馆、高校馆等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业务与学术交流的氛围,通过年会、课题申报、论文评选等活动为各馆开展馆际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但是浦东图书馆和三所高校馆在外借对象、外借周期和数量、逾期和遗失处理办法、服务时间上,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四个图书馆有必要依据《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高校馆际互借业务规范》等文件,参考其他区域合作范例的管理规范,制订浦东新区图书共享项目的服务方案,使各馆的馆际互借服务采取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标准可以体现在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上,与每个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分别运行。服务标准的内容应该包括馆际互借的服务协议、统一技术平台的功能设置、馆际互借的借阅规则、管理人员的配备及工作职责、图书物流管理等方面。

5 网络环境下区域性馆际互借的服务模式

5.1“馆对馆”方式和“馆对读者”方式

分布式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从流程上又可以分为“馆对馆”方式和“馆对读者”方式。“馆对馆”方式是由读者向本馆提出馆际互借的请求,由负责馆际互借的馆员进行检索和判断,然后把馆际互借的请求发送给相应的图书馆,借出馆把文献传递给请求馆,由馆员转达给读者;“馆对读者”方式由读者直接检索图书馆联盟的联合目录,找到所需的书目信息后向借出馆发送请求,借出馆直接处理外借请求,将图书传递给该读者。[4]

“馆对读者”方式要求实时反映馆藏信息,并对读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因此对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馆际之间能够直接进行用户数据和书目数据的交换,“馆对读者”的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目前,德国、香港的一些图书馆馆际互借网络,国内的一些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例如海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5.2“馆对读者”方式的应用

浦东图书馆和三所高校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平台与各馆的借阅平台分开,读者通过该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并实时获取图书馆藏信息,以判断对方是否有馆藏,是否要发出互借申请,实现了“馆对读者”的服务模式(见图2)。

图2 “馆对读者”馆际互借服务模式

“馆对读者”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读者无需通过图书馆馆员可以自行发出馆际互借请求,而且可以持本馆借书证在任何一家联盟成员馆外借图书,还书也变得更加自由方便。对于馆员来说,增加了在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上的处理过程。如果馆员在联盟平台上接收到外借请求,需要把外借他馆的图书下架,在本馆系统的馆藏信息中标注“已外借”,同时在统一平台上添加外借信息。同样,对归还的图书也必须同时在统一平台和本馆平台上作处理。

浦东公共馆和高校馆的区域性馆际互借联盟才刚刚开始建设,希冀通过前期对组织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充分研究和准确定位,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实现跨行业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源共享。

[1]范洁.中美图书馆馆际互借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31-34.

[2]关志英,王晶晶.我国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以CASHL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4):30—35.

[3]王茜.基于系统的BALIS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6):62-64.

[4]李军凯.两种馆际互借模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34-36.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Inter-library Loan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n the Book Sharing Project in Pudong New District,Shanghai

Xu Qian

Taking the inter-library loan project of Pudong new district universit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organization mode,technical mode,management mode,service mode for regional library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allian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and provide book sharing service for the readers living in the region.

Inter-library loan;Regional Libraries Union;Service Mode

G252.4

B

1005-8214(2016)07-0076-04

本文系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社科项目“浦东新区高校馆与公共馆馆际互借之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B001)的研究成果。

徐谦(1970-),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借阅服务、阅读推广等。

2015-12-07[责任编辑]刘丹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区域性浦东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三十年的浦东
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工作探讨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的运营模式研究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