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2016-09-03 07:44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1期
关键词:胃癌依从性化疗

赵 茜



心理护理对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赵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化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化疗有效率、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79.4%、9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9%、76.5%(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总体健康[(82.4±9.6)分vs(70.5±12.6)分]、生理功能[(84.8± 13.2)分vs(71.8±12.4)分]、情感职能[(87.2±10.4)分vs(74.3±12.4)分]、精神健康[(67.4±11.2)分vs(50.7±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及化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依从性;疗效

胃癌具有临床恶性程度较高、病死率较高特点,化疗为其临床主要干预手段之一。受癌症自身、化疗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化疗效果,而且不利于其预后,生活质量较低[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胃癌为身心疾病,心理反应在外在治疗、疾病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2]。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逐渐在临床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34例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加以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与常规护理比较对患者依从性、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证明心理护理在促进胃癌患者康复及预后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癌;②符合经动脉灌注化疗适应证;③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系统疾病;②精神系统疾病史、智力异常、认知障碍;③沟通障碍;④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75岁,平均(55.6±10.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例,中学21例,小学及以下6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4~76岁,平均(55.0±10.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中学19例,小学及以下7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二、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局部麻醉,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导管至腹腔动脉,造影后把导管送至对应靶血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化疗药物,通常为药物联合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护患关系构建

患者就诊时通过沟通、检查、治疗等结果建立电子档案,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程度、心理评估等内容,对此选择个性化交流方法。同时沟通中以倾听为主,且倾听过程中思考总结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获取患者信任。

2.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先了解患者感受、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情况,一方面找出疾病认知存在的问题,与患者讨论且帮助其转变错误认识,积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及疾病,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努力正常生活。通常情况下,第1~5天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第6~10天则开始行为矫正,交流30~40m in/d,重点给予支持干预,多利用鼓励、安慰等支持性语言引导患者解决问题。

3.针对性心理干预

①焦虑: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疗法等为主,若患者出现失眠症状,则需行肌肉放松训练。②抑郁:以情绪疗法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移情、胜情等不同方式,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并阻断抑郁情绪。同时通过训练、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生活自理,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另外,灵活运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疗法等心理干预方式。

4.心理问题原因干预

①认知错误: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胃癌相关知识、化疗注意事项、健康饮食等,另外也要帮助患者了解到思维方式也会引发相关心理问题。②社会支持:对于缺乏社会支持患者来说,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患者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支持、理解患者,同时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朋友或病友沟通。③对于应对无效等情况,通过与患者一起对过去有效应对经历回顾,根据以往经验结合现状完善应对措施及进一步提高患者应对能力。

三、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

1化疗疗程6周,1疗程结束后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无效(PD)四个等级,有效率=CR率+PR率。

2.依从性

优: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主动配合完成化疗及检查;良:基本按照医嘱执行,愿意配合治疗及检查,但不遵医护意见行为3次及以下。差: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及检查。统计依从性优良率。

3.生活质量

干预后6个月通过36条目简明健康情况调查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括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8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后化疗总有效率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效果比较[n(%)]

二、依从性

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总优良率高达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患者依从性比较[n(%)]

表3 两组干预后6个月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后6个月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n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观察组34 82.4±9.6 64.2±13.3 84.8±13.2 76.2±12.5 71.4±12.4 87.2±10.4 71.3±10.2 67.4±11.2对照组34 70.5±12.6 52.4±12.2 71.8±12.4 72.4±13.7 67.5±12.3 74.3±12.4 66.2±11.5 50.7±13.8 t值-4.380 3.812 4.185 1.195 1.302 4.648 1.934 5.479 P值-0.000 0.000 0.000 0.236 0.197 0.000 0.057 0.000

三、干预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讨论

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一、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化疗患者依从性及化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生物-社会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强调心理在医学干预中的重要作用[3]。认知行为理论提出:人类情绪与认知密切相关,错误、片面的认知会导致不良情绪发生[4]。为此加强胃癌患者经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就诊时及时建立病例档案,了解患者疾病、心理等情况,同时通过交流、倾听等方式深入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及出现该想法的原因,随后针对性的给予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个过程中经由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化疗注意事项等情况,据此不仅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而且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及免疫能力,进而提高化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依从性优良率为94.1%,明显比对照组的7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这与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关。另外,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化疗有效率79.4%,比对照组的52.9%明显高(P<0.05)。表明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化疗效果,这可能与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应激引发化疗不良反应、减少化疗痛苦等有关。

二、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化疗在胃癌临床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一方面可达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化疗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系列不良反应,影响其生活质量[6]。同时国内外研究[7-8]均表明癌症除了给患者机体生理造成损害外,还会导致患者情感受挫,且患者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其治疗依从性。若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化疗或随意停止化疗,则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不利于其预后,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些。为此给予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黄秀玲等[9]人研究表明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体现在生理、心理两大方面,SF-36量表于1991年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在stewartse提出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基础上发展而来,用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包括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6个月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与毛秀玲等[10]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不仅能明显提高经动脉灌注化疗胃癌患者依从性,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陈彩连.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70-71.

[2]刘丽红,岳秋菊,刘叔敏,等.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27-5328.

[3]雷素扬,郭领.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9-11.

[4]陶海娃,陈松芳,林小容,等.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8):610-613.

[5]曾小梅,赵怡,邓洪渠,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32-35.

[6]杨慧英,臧莉.整体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662-663.

[7]姚利,巩文婷,刘莉燕,等.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3,6(S2):37-38.

[8]张渝,王晓璐.老年胃癌患者化疗期心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259-261.

[9]黄秀玲,王雪珍.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2):1686-1687.

[10]毛秀玲,兰金耀,卓悦,等.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636-638.

(本文编辑:李跃)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1.035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一院风湿科

(2015-12-16)

猜你喜欢
胃癌依从性化疗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3)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