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16-09-05 06:50黄天德舒显竹周永红马晓洁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050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7007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67007川北医学院影像学院放射治疗教研室四川南充67007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川北医学院职业倦怠

黄天德,舒显竹,王 俊,周永红,马晓洁(.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050;.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7007;.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67007;4.川北医学院影像学院放射治疗教研室,四川南充67007)

四川某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黄天德1,舒显竹2,王俊3,周永红2,马晓洁4△(1.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1;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7;3.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7;4.川北医学院影像学院放射治疗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实习生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对川北医学院2014届即将完成临床实习的390名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39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8%。结果356名实习生中出现职业倦怠260人(73.03%),轻、中、重度分别占57.02%(203/356)、14.61%(52/356)、1.40%(5/356)。性别、考研情况、实习医院教师对学生态度、经历医患纠纷情况、娱乐方式等因素为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院校实习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若职业倦怠等因素造成医疗人才流失,对发展中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及实习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

厌倦,职业性;临床实习;学生;院校,医学;问卷调查;四川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心身反应,这些反应包括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成就感下降[1]。相关研究表明,若成就动机过高且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易引发职业倦怠的产生[2]。近年来,职业倦怠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医生[3-4]、护士[5-6]等群体的研究较多,但对医学院校实习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实习生面临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支持度相对较低[7]、责任心不强、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让初入社会的医学院校实习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其实习期间的临床学习、工作,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还会造成大量准临床医护人员的流失,给改革发展中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冲击。然而,目前国内有关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少,且限于各区域实习生所处环境不同,故作者对川北医学院部分实习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以期获得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的相关数据,为预防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川北医学院2014届即将完成临床实习的390名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9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8%。回收的问卷中男144人(40.45%),女212人(59.55%)。专业:临床专业199人(55.90%),非临床专业157人(44.10%)。实习医院类型:综合性三级医院325人(91.29%),综合性二级医院25人(7.02%),专科三级医院6人(1.69%)。实习医院工作量:多/相当多,224人(62.92%);一般,121人(33.99%);少,11人(3.09%)。对医学的兴趣:浓厚,85人(23.88%);一般,243人(68.26%);无兴趣,28人(7.87%)。家庭户籍:农村,261人(73.31%);城镇,95人(26.69%)。家庭条件:好/优越,12人(3.37%);一般,233人(65.45%);差/很差,111人(31.18%)。考研情况:考上,54人(15.17%);未考上,79人(22.19%);未报考,223人(62.64%)。实习带教(带习)教师对学生态度:好/很好/很好,156人(43.82%);一般,164人(46.07%);差/极差,36人(10.11%)。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390名实习生均在调查小组详细讲解下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前向其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事项,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工具采用自制实习生一般情况量表及李超平等[8]编制的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deneral survey,MBIGS)。一般情况量表包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专业、家庭户籍等,以及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如实习工作量、实习工作环境、考研情况、实习态度等;MBI-GS共15个条目,分为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7分等级量表:“0、1、2、3、4、5、6”分别表示“从不、极少(一年几次或更少)、偶尔(每个月1次或更少)、频繁(每周1次)、非常频繁(每周几次)、每天”,其中条目1~9为正向计分,10~15为反向计分。该量表不计算3个维度的总得分,各维度得分为所包含的条目得分之和。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的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重,成就感下降反向计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该量表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0.80,符合测量学要求[8]。

1.2.2职业倦怠的界定根据各维度分值排序,上三分之一处的数值为临界值,即情绪衰竭维度为25分、工作怠慢维度为11分、成就感下降维度为16分,再根据3个维度的评分结果综合评定:将职业倦怠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无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小于临界值)、轻度倦怠(某1个维度得分大于或等于临界值)、中度倦怠(某2个维度得分均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和重度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大于或等于临界值)[1,9]。

1.3统计学处理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对职业倦怠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职业倦怠检出情况356名实习生中出现职业倦怠260人(73.03%),其中轻度倦怠203人(57.02%),中度倦怠52人(14.61%),重度倦怠5人(1.40%)。MBI-GS各维度不同职业倦怠状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不同特征实习生不同职业倦怠状态比较实习医院环境、专业、对医学的兴趣、家庭条件、考研情况、带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实习生不同职业倦怠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MBI-GS各维度不同职业倦怠状态得分比较(n=356)

表2 不同特征实习生不同职业倦怠状态比较[n(%),n=356]

2.3不同特征实习生MBI-GS各维度得分比较除对医学的兴趣、专业的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无差异外,其余不同特征实习生MBI-GS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实习生MBI-GS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3 不同特征实习生MBI-GS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项目性别情绪衰竭 工作怠慢 成就感低落男女t P 8 . 9 9 ± 4 . 6 1 1 1 . 5 6 ± 5 . 7 3 1 0 . 3 3 0 <0 . 0 1 5 . 3 8 ± 3 . 6 5 7 . 6 3 ± 4 . 7 4 8 . 8 0 9 <0 . 0 1 1 8 . 1 5 ± 7 . 6 4 1 7 . 9 2 ± 5 . 8 3 1 5 . 6 8 2 <0 . 0 1专业临床专业非临床专业t P 9 . 7 5 ± 4 . 6 4 1 1 . 5 6 ± 6 . 2 4 1 1 . 5 7 8 <0 . 0 1 5 . 9 7 ± 3 . 7 2 7 . 8 1 ± 5 . 1 2 9 . 9 1 7 <0 . 0 1 1 8 . 2 6 ± 6 . 5 4 1 7 . 6 8 ± 6 . 7 4 0 . 0 4 8 >0 . 0 5对医学的兴趣无一般浓厚F P 1 4 . 3 6 ± 7 . 4 8 1 0 . 7 8 ± 4 . 9 5 8 . 5 3 ± 5 . 2 6 1 3 . 8 3 0 <0 . 0 1 1 0 . 1 1 ± 6 . 5 7 7 . 0 2 ± 4 . 0 5 4 . 7 3 ± 3 . 8 6 1 8 . 7 9 5 <0 . 0 1 1 7 . 8 2 ± 6 . 0 8 1 7 . 8 2 ± 6 . 4 8 1 8 . 6 4 ± 7 . 1 6 0 . 4 9 2 >0 . 0 5带习教师对学生态度差/极差一般好/很好F P 1 2 . 3 3 ± 6 . 0 1 1 0 . 8 7 ± 5 . 6 4 9 . 7 3 ± 4 . 9 8 4 . 0 1 6 <0 . 0 5 9 . 3 6 ± 5 . 5 6 7 . 3 1 ± 4 . 4 8 5 . 4 9 ± 3 . 7 4 1 4 . 7 5 2 <0 . 0 1 1 3 . 9 2 ± 4 . 7 1 1 8 . 0 9 ± 7 . 0 4 1 8 . 8 8 ± 6 . 1 8 8 . 6 1 6 <0 . 0 1

2.4职业倦怠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模型自变量及赋值见表4。性别、考研情况、实习医院教师对学生态度、经历医患纠纷情况、娱乐方式等因素为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见表5。

表4 模型自变量及赋值

表5 职业倦怠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

续表5 职业倦怠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内外工作与组织管理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0]。而有研究表明,医生[11-12]和护士[13-14]发生职业倦怠概率较高。本次调查发现,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率为73.03%,轻、中、重度分别占57.02%、14.61%、1.40%。检出率较医护人员[11-14]及临床研究生[1]均高很多,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

从表3可见,不同性别实习生MBI-GS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得分高于男生,表明性别是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且女生更容易倦怠,与国内学者黄丽[15]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职业倦怠类似。而国外学者Bergstöm等[16]研究结果则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与性别无关,可能与国内外医疗环境和地域、男女地位差异等因素相关。本次调查还发现,实习生工作环境越好,则中/重度倦怠发生率越低。一般而言,实习医院等级越高,患者数量越多,疾病更为复杂,工作量更大,医护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越高,实习生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而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实习医院工作量实习生不同职业倦怠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看出,实习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概率越高。有研究表明,工作环境不佳,医务人员情绪易紧张,易导致职业倦怠[17]。临床专业实习生情绪衰竭、工作怠慢2个维度得分与非临床专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临床工作者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有关。对医学的兴趣、带习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好的兴趣及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支持情况能消除部分负面因素有关[18]。

本次调查对可能影响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了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考研情况、实习医院教师对学生态度、经历医患纠纷情况、娱乐方式等因素均是影响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因此,医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实习前在心理健康、就业考研、医患纠纷、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必要且有效的辅导工作。众所周知,实习医院带习教师工作繁忙但仍须重视与实习生的平等交流及和谐相处,毕竟实习是学生从相对单纯的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部分学生如在过渡期未受到关爱或尊重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造成职业倦怠。另外,实习医院在实习生如何面对和处理医患纠纷方面更应重视,初入社会的实习生不仅临床基本知识不健全,还面临心理不成熟、对社会复杂面了解不全面等现状,一旦面对毫无心理准备的医患纠纷,对其心理冲击较大,如自己又没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并打击其投身医学事业的信心。

医学院校临床实习生是医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也是医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变为医疗工作者的重要阶段,因而对其进行职业倦怠干预势在必行。在校期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开展针对性训练,多给学生普及医疗知识,多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应加强自身学习和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识和技能,增强信心和工作能力,学会适应环境,学会通过工作体悟自我人生价值及服务带来的乐趣[19],掌握合适的自我调节和减压方法,使自己尽可能保持愉快心情[20]。实习期间医院可定期开展实习生和带习教师交流会。带习教师应认真指导,肯定实习生所做的努力,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为之创造一个宽松的实习环境,促进其加强工作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激发其工作热情。

当今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加上医护人员高强度的工作、收入不理想、继续教育繁多、社会支持度较低等因素不仅造成大量医护人员流失,还加速了准医护人员的流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探索前行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严重不符。所以,及时防止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发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人才的流失,为医疗一线补充足量优秀人才。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医学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发生。

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仅对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某医学院的部分实习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而没能获取更大范围的样本量,后续的研究可考虑从这些方面开展工作。

(志谢:感谢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钟玲、石凤、廖秀芹等在数据整理期间给予的帮助,川北医学院胸外科研究生周瑜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住院医师马宁帅等在文章写作期间给予的意见和建议!)

[1]陈曦.临床研究生职业倦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宋虎,徐为.医学实习生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33-34.

[3]王富华,徐玲,谢铮,等.我国临床医生职业倦怠的区域分布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3006-3008.

[4]王守英,静香芝,任巧萌,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4):282-286.

[5]王伯军,张华,曲永清,等.护士的职业倦怠与抑郁焦虑情绪[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4):312-313.

[6]曲海英,刘修英.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成就动机与职业倦怠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807-810.

[7]李礼,王晓彦,许华山.医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34-37.

[8]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9]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职业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0]赵崇莲,苏铭鑫.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65-69.

[11]李亚红,徐志鹏.临床医生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687-690.

[12]邹守康,刘阳.医疗行业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5,30 (6):1187-1191.

[13]李丽英,李亚芹,孙桂平.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02-904.

[14]童莉,李彬.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1):1727-1729.

[15]黄丽.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6]Bergstöm G,Bodin L,Hagberg J,et al.Sickness presenteeism today,sickness absenteeism tomorrow A prospective study onsickness presenteeism and future sickness absenteeism[J].J Occup Environ Med,2009,51(6):629-638.

[17]Helkavaara M,Saastamoinen P,Lahelma E.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mong middle-aged employees[J].BMC Res Notes,2011,4:101.

[18]Bazuin D,Cardon K.Creating healing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s: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designing critical care areas[J]. Crit Care Nurs Q,2011,34(4):259-267.

[19]Karl KA,Harland LK,Peluchette JV,et al.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what′s fun got to do with it?[J].Health Mark Q,2010,27(2):155-172.

[20]Guille C,Clark S,Amstadter AB,et al.Trajectori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esponse to prolonged stress in medical interns[J].Acta Psychiatr Scand,2014,129(2):109-115.

Investigation on job burnou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interns in a medical college of Sichuan*

Huang Tiande1,Shu Xianzhu2,Wang Jun3,Zhou Yonghong2,Ma Xiaojie4△(1.Xindu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 610501,China;2.Faculty of Clinical Medicine;3.Nursing College;4.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 of Radiotherapy,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 637007,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job burnou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interns in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venting its occurrence.Methods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and self-designed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random sampling investigationon390interns(grade2014)nearlyfinishingtheclinicalpracticeinamedicalcollege.Theobtaineddatawerestatistically analyzed.Totally 390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1.28%.ResultsAmong 356 interns,260 interns(73.03%)appeared job burnout,the mild,moderate and severe job burnout accounted for 57.02%(203/356),14.61%(52/356)and1.40%(5/356)respectively.The gender,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situation,teachinghospitalteachers′attitudesoninterns,experiencing the medical disputes and entertainment mode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among medical interns. ConclusionThe medical interns as the reserves of medical workers are the hop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Ifthefactorsofjobburnoutcause the lossofmedicaltalents,whichwouldproduce a negative effectonthe development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Therefore,the relevant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teaching hospitals should pay highly attention.

Burnout,professional;Clinical clerkship;Students;Schools,medical;Questionnaires;Sichuan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07

A

1009-5519(2016)14-2134-04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5053)。

黄天德(1987-),本科,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

△,E-mail:992437730@qq.com。

(2016-03-01)

猜你喜欢
川北医学院职业倦怠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新乡医学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