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基层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6-09-05 06:50吕维维荣昌区人民医院质管办儿科重庆400014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血源性圈员基层医院

罗 敏,吕维维(荣昌区人民医院:1.质管办;2.儿科,重庆400014)

品管圈在降低基层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中的应用

罗敏,吕维维△(荣昌区人民医院:1.质管办;2.儿科,重庆400014)

目的在基层医院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探讨符合临床实际工作中预防针刺伤的方法,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做到持续改进。结果规范了该院护士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操作流程,改用了安全器具,使2015年该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2014年降低,由10.4%降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基层医院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使护士更善于发现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职业暴露;医院管理;护理人员;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为了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减少工作伤害,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具,解决在实际工作场所中遇到的问题[1]。近年来,QCC在基层医院也陆续开展起来。由于地理位置及工作条件所限,基层医院工作场所需要改进的问题很多,开展QCC更有必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有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2]。在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中,护士被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最高,这在基层医院更加突出。最重要的危害是血源性职业暴露,即各种途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3]。近几年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基层医院的患者剧增,年轻护士也大幅度增加,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静脉滴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4],但年轻护士仍存在操作不熟练的现象,所以基层医院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本院自2014年引入QCC活动并在各科开展起来,本科于2015年3~12月应用QCC手法,通过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帮助全院护士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预防了针刺伤,减少了职业暴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开展QCC活动前2014年全院临床护士和实习护士355人,开展QCC活动后2015年全院临床护士和实习护士597人,活动开展前后选择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织培训首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QCC相关知识,了解活动原则和方法,对QCC活动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1.2.2组圈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圈定本院儿科病区6名护士为圈员,设护士长为圈长负责全面管理,护理部主任为辅导员,对活动进行辅导并推进活动的持续性,共8名志愿者组圈,圈名定为“安全圈”,圈意为“让我们行动起来,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口号为“针刺意外要留神,后果严重莫轻心”。小组每周活动1~2次,每次1.0~1.5 h。

1.2.3选定主题利用头脑风暴法由全体儿科护理人员选定出22个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先由全科成员投票产生前5名,再用优先次序矩阵评价法:以5分法排序,5分表示关系最强,3分表示关系普通,1分表示关系很少。最终选定“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4选题理由职业防护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存在许多的职业感染机会。血源性职业暴露可使护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心理上产生恐惧、悲伤,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还会带来追踪检查、预防用药、预防接种、不能工作的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双向感染途径、HIV阳性护士禁止从事有创性操作的社会危害。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可减轻医院负担,对医护人员而言可提高自身职业安全,保证身心健康。

1.2.5活动计划拟定绘制出甘特图进行详细的活动进程管理,并尽可能按进度计划进行。

1.2.6现状分析通过查检表对2014年1~12月全院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调查统计,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37例,从柏拉图的80/20原理分析结果中得出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确定改善重点为针刺伤。

1.2.7目标及可行性分析(1)目标:全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QCC活动前的10.40%下降至活动后的4.68%。(2)可行性分析:根据圈员能力评定表得出圈员能力平均值是65.55%。按QCC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QCC能力)=10.40%-(10.40%×83.78%×65.55%)=4.68%。

1.2.8原因分析在每月定期召开的全院QCC会议上由全院的14个QCC的圈员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改善重点在人员、物品、患者因素、工作环境4个方面采用“要因分析鱼骨图”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防范意识薄弱、未使用安全型连接器具、操作不规范。详见图1。

图1 血源性职业暴露要因分析鱼骨图

1.2.9制订对策制订对策并使全院各科室的QCC圈员掌握,监督科室实施。(1)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及管理;制订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并且改进培训方式,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规范护士各种操作行为,定期对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及考核;各科室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督促和指导;各科室请发生过职业暴露的人在科内进行现身说法;多次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护士之间相互沟通、讨论寻找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方法。(2)各科室积极向院方申请购置安全型输液器具。解释安全产品对患者的益处,争取患方配合使用安全型输液器具。现有多个科室已使用了安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穿刺时针刺伤的发生。(3)学习和考核垃圾分类原则,严格正确执行垃圾分类,防止二次分拣;不定期执行垃圾分类检查。治疗车上层放置锐器盒或花泥。使用花泥代替锐器盒更加方便实用。抬高锐器盒齐腰放置以增宽视野范围。使用后的花泥连同盛装花泥的容器一并丢入处置室的锐器容器内,不得将针头从花泥中拔出或将花泥从盛装的容器中取出。注射及采血时将治疗盘携至床旁,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插入花泥。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如避免双手回套针帽。必须回套针帽时采取单手回套针帽。各种注射后连同注射器一并放入锐器盒或插入花泥内不得分离针头。减少与针头的接触。(4)静脉滴注结束拔针后及时将针头插入输液软袋内。减少针头暴露的时间。静脉滴注过程中拔出的针头,不得将针头裸露,立即更换带有保护帽的针头或插入床旁空的输液袋内。(5)垃圾在3/4满时提醒工人必须及时更换容器。护士养成及时处理垃圾的好习惯。在治疗车下方放置较大的锐器盒。(6)加强安全操作防范意识。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遇到昏迷或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预见性,提前做好患者的肢体固定,向家属解释约束患者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及帮助。保证操作环境宽敞,光线明亮以利用操作,警惕利器刺伤的发生。(7)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和针刺伤预防指南,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场所粘贴上墙。建立针刺伤的危害、原因及对策手册,图解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建立护士职业防护处理制度、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开展QCC活动后全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从2014年10.42%(37/355)下降至2015年的5.03%(30/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1)。QCC活动前后血源性职业暴露柏拉图见图2、3。

2.2无形成果开展QCC活动的无形成果包括圈员懂得充分利用学习机会充实自己,不断创新求进步。圈员间感情融洽,工作环境轻松愉快。圈员工作压力减轻,快乐工作。

图2 QCC活动前血源性职业暴露柏拉图

图3 QCC活动后血源性职业暴露柏拉图

3 讨 论

通过QCC活动可提高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和能力。QCC活动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层医院的QCC人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工作中易发生缺陷的环节,通过实际工作发现预防护士的针刺伤是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大于80%,是职业暴露最高群体。其中最主要的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5]。有资料表明,如不慎被污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BV、HCV及HIV等20多种血液性疾病的传播,其中感染HBV的概率为2%~40%,感染HCV的概率为3%~10%,感染HIV的概率为0.2%~0.4%[6],严重危害到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又不易解决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问题,确定了“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QCC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及可行性分析、进行要因分析、要因论证、制订对策及措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QCC活动,有效降低了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安全。

QCC活动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圈员进一步掌握QCC相关知识,有效地挖掘了圈员的管理潜能,通过群策群力发现分析问题,改进工作环境。同时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圈员的工作更加积极,乐于参与管理。制订改进措施并落实这些措施,使圈员的个人价值充分得到体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7]。在基层医院中开展QCC活动,遵循PDCA原则[8],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QCC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2]张名芳.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伤害分析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1,40(5):457-458.

[3]王豪,刘丁,陈萍,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J].重庆医学,2010,39(24):3329-3330.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4.

[5]胡艳,王海燕,赵君健,等.防针刺海绵泡沫胶布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7):9-10.

[6]兰赛金,郑祎升.临床护生针刺伤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135-1136.

[7]叶妙满.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2):160-161.

[8]刘格,张荣秋.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553-55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60

C

1009-5519(2016)14-2261-03

△,E-mail:3711460@qq.com。

(2016-03-28)

猜你喜欢
血源性圈员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