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思考

2016-09-06 05:59林州市农业局宋志朝李宏宪
河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林州市农业局秸秆

林州市农业局 宋志朝 李宏宪

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思考

林州市农业局宋志朝李宏宪

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工作力度,林州市政府每到麦收秋收季节都会对市农业局及各乡镇召开秸秆禁烧会议,出台严控焚烧秸秆的宣传、处罚、整改等一系列措施。在秸秆禁烧期间,市农业局更是增派人员,增加巡查频次,对重点区域进行督查,加大通报力度,对各乡镇焚烧情况严格做到一日一汇总,一日一通报。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秸秆禁烧工作的一些认识及思考。

一、秸秆焚烧的危害

(一)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会产生大量的CO2、CO、氮氧化物、苯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遇到无风、逆温等对大气扩散不利的天气,烟雾弥漫,对患有支气管炎的病人,还会加剧病情。秸秆焚烧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

(二)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

(三)引发火灾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遇上天气干燥、风力较大时,甚至造成大片的待收庄稼顷刻间化为灰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有人未及时撤离,火灾甚至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秸秆焚烧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降低,土壤水分损失65%~80%,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影响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

二、秸秆禁烧工作的难点

(一)秸秆失去经济价值,直接烧掉省事

20多年前,秸秆作为柴草,有利用价值,而现在,大多数农村通了煤气、天然气、电,柴草已不再作为燃料,失去了经济价值。在林州,外出务工的大多数是中青年,农村现在的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中青年劳动力很少,麦收、秋收时由于时间紧张,运输秸秆需要人工和时间,而农村讲究抢收抢种、不误农时,因此不少农民认为把秸秆焚烧掉更省事。

(二)农民认识存在误区

凭借多年的传统习惯,有些农民凭经验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可部分替代化肥,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但是秸秆焚烧后,秸秆原本含有的氮、磷、硫等元素大部分转化成颗粒或者挥发性物质进入大气,只留下一些磷素和钾素,而磷素呈不溶解状态,难被作物吸收,这样导致营养元素损失严重。

(三)秸秆还田技术受到限制

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地效益的重要方式,机械化的还田方式是最为快捷和方便的直接还田方法,但是由于目前林州市大部分山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状态,无法购买机械进行机械化作业,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直接焚烧。能够使用机械化的乡镇田块,秸秆还田,需要多加两道程序,而目前农民普遍采用的是浅耕,因为深耕的费用要高一些。

(四)秸秆科技转化力低

秸秆加工企业,比如制造沼气、手工艺品加工等企业成本高、收益低,没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都是100%亏损,成了秸秆处理的一大难点,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导致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

三、禁止秸秆焚烧的出路

秸秆焚烧,光指责农民没用,关键要堵疏结合。不让老百姓烧秸秆,就要解决好秸秆的去处问题,秸秆其实去处很多,可以进行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处理。要让秸秆造福于民,关键还在于政府有无政策保障、有无措施跟上、有无资金扶持。在加强禁烧的同时,重要的还是找好秸秆的出路,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达成禁烧共识

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使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社会、生态、经济意义让每位群众入耳、入脑、入心、入目,增强其做好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了确保宣传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效性,在全市营造强大的禁烧态势,推动秸秆利用和禁烧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疏堵结合,确保禁烧实效

在对焚烧严查重管的同时,向广大农民宣传秸秆利用政策,一是秸秆还田;二是用作饲料;三是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和秸秆回收补贴,减轻农民回收秸秆的负担。

猜你喜欢
林州市农业局秸秆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林州市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林州市
龙城神话
——柳州农业巡礼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非“小题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