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初中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
——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6-09-06 08:46侯丽娜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农村专业

侯丽娜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农村地区初中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
——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侯丽娜*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发现农村初中教师存在专业对口率偏低、年龄结构失衡、性别结构失调、师生比矛盾突出、流失问题严重、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严重影响基础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人事改革力度,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多措并举,解决农村初中教师匮乏问题;强化职后跟踪培训,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农村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优化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指出“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当前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村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是当前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辅以访谈法、观察法,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调查了辽宁省大连市三个区98所农村初中5 308名教师的资源配置情况。5 308名教师中包含5 147名任课教师,161名非兼课管理人员。98所初中全部为公办初中,包含县级农村初中15所,乡镇级农村初中83所。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农村教师数量、职称、年龄、性别、专业对口率及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等。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除了选择农村基层学校的一般教师,还包括农村学校教学管理人员。

二、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结构失调,专业对口率偏低

(1)专业对口率偏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最为严重。三个区教师专业不对口率分别是43%、35%、33%。各学科教师专业不对口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各学科教师专业不对口率情况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专业不对口率最大的学科依次是:地理占71.4%,历史占66.7%,思品占64.3%,信息技术占57.9%,生物占56.6%。专业对口率最好的学科是数学、体育、美术和音乐。音乐、体育、美术这三个学科专业性比较强,虽然教师数量较少,但整体来看,专业对口率还是不错的。教师专业不对口负面影响有很多:首先,教师专业底蕴不扎实。没有系统的专业修习,就不会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不能参与课程开发。新课程要求学校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没有专业基础难以参与课程开发,则学生个性特长就不能得到发展。

(2)年龄结构失衡。农村地区初中教师队伍更新较慢,年轻教师较少,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偏大且扎堆分布。调查数据显示三区农村教师中,23—34岁占13%;35—44岁占30%;45岁以上占57%,教师平均年龄为45.71岁。一位教学副校长告诉我们,学校从2010年以来已经5年没有进来新人了,且超过30%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45—50岁之间,等到这批人退休后,学校都不知道该如何维持。尽管年龄大教师经验丰富,教学技能比较娴熟,但也有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工作积极性低等问题,教师群体得不到新鲜血液的灌注,活力较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3)性别结构失调。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学女性教师比例偏高。2013年我国小学女教职工占总教职工数的58.41%,女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的60.17%。[1]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段男女教师比例问题并没有明显好转,三区均存在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大连市三区农村初中教师男性仅占36.5%,女性比例高达63.5%。在一所极为偏远的农村初中,全校共有教师23人,只有2位男教师,且年龄较大,即将退休,在他们退休后学校如果不进新的男教师,学校的男教师数量将是0。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男教师具有独特的责任意识、思维方式和气质特点,这些对初中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男女比例失衡也是农村初中教师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一些农村校长反映的那样“很多优秀的女大学毕业生招到学校后,由于接触异性的机会较少,无法解决个人婚姻问题,所以纷纷转走。”

2.总量不足,县乡差异显著

(1)师生比例矛盾突出。教育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县城初中的师生比须达到1∶16。调查数据显示,大连市三区任课教师总数为5 147人,学生总数为56 538人,师生配比为1∶10.9,总体符合国家师生配比要求。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标准,与乡镇级农村学校相比,县级农村学校师生比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农村优质学校较少,学生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的县内优质学校内,三区县级农村初中班级平均人数为53人,最大班级人数达75人,师生比达到1∶19.5。

此外,我们还专门对3个区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五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统计。在这五个学科中,体育学科情况最好,各区体育教师都在100人以上,师生比为1∶16.3,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相信这与辽宁省将体育学科分数纳入中考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其他学科情况不容乐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学科三区教师人数分别为142、162、116、127,师生比分别为1∶37.7、1∶32.4、1∶46.2和1∶41.6,其中综合实践学科教师编制最为缺少。在某区,平均55名学生才有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师配备不足,难以保证各学科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

(2)教师流失严重。在我国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流失教师现象都非常严重,并呈逐级向上流动趋势。[2]在对大连市农村学校近5年新进教师和离职教师的统计中,我们也能看出农村初中教师流失较为严重,且与县级农村初中相比,乡镇级农村初中教师流失问题更为突出。三区近五年共有离职教师1 043名(含退休),其中乡镇级初中为842人,占总数的80%;新进教师696名,乡镇级初中仅有219人,占总数的31%。三区县级农村初中学校离职教师每校每年为1.2人,乡镇级农村学校离职教师每校每年达2.7人。农村教师流失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尽管近几年大连市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不断提升,但与市内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农村教师物质保障不足。部分农村学校距城区较远,交通极不便利,学校附近甚至连超市、饭店都没有,学校也无法给教师提供住房,教师自然留不住。三是农村教师进修、发展机会较少。部分农村学校无法承担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费用,加之农村学校交通不便,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少,个人专业发展困难。除此之外,城乡二元制也使得很多农村教师把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当作提升他们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3.专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除了教师基本情况外,我们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专业素质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与职业认同感相比,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问题更为突出。在教师职业认同感上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教师还是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教师占74.2%,也有20.8%的教师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甚至有5%的教师非常讨厌教师岗位。另外,有83%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师压力过大,只有17%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少或没有压力。只有12%的教师有较为详尽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大致规划的占34%,64%的农村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课标、教材的处理上,84%的农村教师认为自己处理的一般;在技术的使用上,69%的农村教师认为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还有71%的教师认为自己并不擅长组织课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查中我们发现科研是农村教师的短板,近五年的科研统计情况显示,5 308名农村教师中参与、主持国家级课题的人数为0,参与、主持省级课题的仅有3人,参与、主持市级课题的仅5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的只有264人,占总数的5%。

三、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优化设计

1.加大人事改革力度,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1)加强管理与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对口率。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对口率较低一是由于近些年农村在职教师学历的提升多是职后接受的继续教育,这种提升学历的机制使得一些教师愿意选择一些容易拿到学位和学历的专业去读,因此最终学历与所教学科专业不对口;二是有部分校长倾向于将学校招进的新人安排到考试科目去教学,存在着人为的专业不对口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检查督导,要确保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门学科,给予非中考学科足够的重视,还要确保各校校长将教师安排到其专业学科上,做到人尽其才。其次,教研部门要对专业不对口教师开展专项调研,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中的困惑,针对问题对这些专业不对口教师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实行弹性退出机制,优化年龄队伍结构。编制问题是制约农村教师队伍的症结所在,目前的农村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是半路转行或是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但是由于年龄问题他们还不能退休,特别是现在退休年龄的延长,更迫使一些已经无法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仍然留在讲台上。编制的紧缺使那些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无法进入到农村教师队伍,教师老龄化严重。因此,国家应当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针对这些教师,允许他们在达到一定条件下,提前申请退休,形成农村教师弹性退出机制。并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受过专业训练的优秀毕业生,保证教师队伍及时更新,优化农村教师年龄结构。

(3)提升教师待遇,解决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男教师招不来根本原因是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相关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于那些已经招来的男教师,学校在管理上、培训上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引进人才时,也应考虑到男女教师比例问题,尽量使男女教师比例趋于平衡。

2.多措并举,解决农村初中教师匮乏问题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农村教师扎根农村。招聘政策激励。为了解决农村学校招不来和留不住青年教师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单位应该制定优惠招聘政策。研究建立农村教师招聘长效机制,包括招聘计划、招聘待遇、定向招聘、定向委培、招聘承诺等。尤其要根据教师需要,制定一些诸如生活、孩子就学、工作条件等方面具有诱惑力、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以确保专业教师能够招得来。

补贴政策激励。一是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大学毕业到农村工作的教师,普遍待遇较低,应专门给这些教师额外的生活补助,同时在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上也应给予特别的补贴。二是切实解决教师的交通问题和食宿问题。学校应为农村教师建立集体宿舍和食堂,且标准应与市内看齐,教师外出学习或回家探亲要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

晋级政策激励。农村教师在农村从教不易,一辈子扎根农村乡镇教育更属不易,由于地理环境和信息条件限制,农村教师要获得城市教师同样的发展水平并不容易。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晋级上要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制定农村教师晋级专项政策,根据不同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给予一定比例的名额。研训业务部门要为农村教师提供咨询便利,强化晋级培训指导。

荣誉政策激励。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有关农村从教的荣誉政策,激励农村教师长期扎根农村,可以专门为农村教师设立“终生农村从教”荣誉奖、“创新农村教育”荣誉奖等,在“教育教学”荣誉奖,“师德标兵”荣誉奖等评选的过程中也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荣誉奖励既要有精神激励,也要有物质奖励。

(2)城乡教师统筹规划,促进教师交流。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教师交流与晋级挂钩、与绩效挂钩、与政绩考核挂钩、与干部培养挂钩。其次,要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要建立市内学校与县、乡镇学校间对口帮扶机制。要安排市区内教学管理人员交流到农村学校挂职,安排城市优秀教师定期去往农村任教,安排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顶岗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设计城乡交流成果评选活动,制定城乡教育交流评价机制。

3.强化职后跟踪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农村教师职后培训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每年每学期要有计划、有步骤对教非所学教师进行学科专业定向培养。可以脱产、半脱产学习,或进入师范大学进修专业,或在业务部门进修。

研训业务部门应强化对农村学校的教学指导。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要深入农村,深入学科教研组,深入农村学校课堂,建立定点跟踪机制,细化培训内容项目。要针对农村教师需求进行调研,根据调研设计培训,让农村教师根据个人需求做出选择,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还要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制定骨干教师培训行动计划方案,充分发挥农村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村学校要切实提高校本研修质量。建立个人学习、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有效机制,将校本研修纳入学校政绩考核。校长对校本研修管理是关键,校长要改革创新,要重视实效,校本研修要主题化、系列化、有效化、制度化。研修要重点研究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方式手段等问题。要利用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的经费,创造条件鼓励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1]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J].教育研究,2015(3):106-115.

[2]王宪平.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配置失衡问题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0-123.

[责任编辑:知然]

On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al Approaches of Faculty Allocation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Faculty Allocation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in Dalian,Liaoning

HOU Li-na
(Center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n the context of achieving 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faculty alloc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culty allocation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in Dalian,Liaoning,we found that the rate of teachers who teach the discipline which happens to be his or her major in university is low,age structure is unbalanced,gender proportion is maladjusted,teacher-student ratio is unreasonable,brain drainage is serious,and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all of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quality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personnel reform,optimize teachers'composition,solve faculty shortage in rural areas,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improve teachers'quality.

rural teacher;faculty allocation;problem;optimizational approach

G525.1

A

1008-388X(2016)02-0036-04

2016-03-21

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农村初中教育资源配置调查与优化研究”(JG15CB080)

侯丽娜(1986-),女,辽宁大连人,讲师。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农村专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