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应用时代,年轻人更愿意花钱

2016-09-07 20:50龚灿
看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聊天免费社交

龚灿

还记得猴年春节混乱的红包大战吧,微信、支付宝、微博等80多家互联网品牌纷纷推出各式各样新鲜的红包玩法,将绝大部分手机网民都拉入了这场社交网络大狂欢中。当然各商家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和招揽更多的用户进入自家的社交平台,因为用户才是王道。在这个言必称社交的网络时代,社交应用APP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5年的数据显示,以安卓系统为主的应用商店里APP的数量超过160万,苹果AppStore里的APP数量也有150万个。APP生得快,死得也快,平均生命周期只有10个月,其中社交应用类APP竞争最为残酷,死亡率高达35%。数据显示,2015年有66%的智能手机用户将大多数时间花在了社交应用APP上。而如何从海量的社交应用APP中突围,如何黏住用户,如何实现商业盈利,各大社交平台都是卯足了劲。

当前社交类应用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即时通讯、社区社交、娱乐社交、匿名社交、婚恋社交、职场社交、微博/博客等。其中微博、微信、QQ等社交应用因较早进入相关领域,早早就圈住了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因此有这样的说法:弱关系社交被微博统治,强关系社交被微信和QQ掌控,匿名社交则有陌陌一枝独秀。那么其他社交应用还有成长的空间吗?如果社交应用不能黏住用户,实现盈利,那么就只有滚出APP应用商店了。

免费是为了以后更好收费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其新书《必然》中提到,因为信息的流动性强,只要信息在网上传播,早晚会被复制,因而免费不可避免,但仍有“比免费更好的特征”会是未来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点,反而因可复制性而加强。也就是说,在可以免费的前提下,仍有人愿意花钱去使用。促使人们愿意付费的痛点在哪里呢?或是为了得到某些权限,比如爱奇艺会员可以与韩国同步观看《太阳的后裔》并免受广告打扰;或是为了得到更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服务,如“在行”的付费咨询;或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和体验,如QQ空间和游戏中的各种道具服务;或是为了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赞赏和喜爱,而给予打赏或是赠送虚拟礼物……

总之,“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的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这一金句在社交网络时代已得到验证,过去的免费只是为了将来更好收费。尽管大部分社交应用APP都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但用户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已陷入付费的泥沼。尼尔森咨询公司2014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移动社交APP已逐渐发展为广告、增值服务、电商结合为主的盈利模式,其中以虚拟礼物、表情贴纸、游戏内购等项目为主的增值服务与用户直接产生消费行为。

近几年,移动社交游戏成为社交平台、游戏商家以及玩家的新宠,手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6月,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的用户人数达到2.67亿,其中46.6%的用户曾为手机游戏付费,月均为移动游戏付费在100元以上的用户比例上升至27.6%。调查发现,部分受欢迎的重度手游消费是玩家自主选择,但大部分的游戏付费都是带有诱导性质的,特别是众多免费游戏,其实带有诸多付费陷阱。

马化腾早在2014年就说过,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以QQ为代表的腾讯系产品很好地证明了这点。3月17日,腾讯发布2015年全年综合业绩报告,其中2015年第四季度腾讯在数字内容订购服务、QQ会员订购服务以及虚拟道具销售等社交网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达到230亿元。不少网友都曾为QQ的增值业务搬过砖,包括升级成QQ会员、购买Q币、QQ秀、QQ空间黄钻、手机QQ彩铃等。

今年2月,腾讯宣布将开放QQ群付费入群功能,群主设置入群门槛,会员缴费入群或按月缴纳“会费”,付费入群的金额从1元到20元不等。QQ群也要付费,还会有人用吗?小范围的测试结果显示,真的有人会用。在一个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广场舞”QQ群里,群友们热情分享广场舞视频,互相学习交流,跳得好的群友就会收到其他人花钱购买的虚拟小红花,仅这项业务每月流水都有上百万元。

在这个说话都必带表情包的时代,表情包业务也是社交平台一大增值业务点。去年微信表情包就推出了鹿晗、邓超、Angelababy等明星的表情包下载业务,只需6元就能无限制使用,吸引了不少粉丝的眼球。日本非常火爆的即时通讯社交应用Line——也被称为日本版微信,自2012年推出表情商店以来产生了巨大收益,2014年仅表情贴纸收入就几乎占到Line总收入的1/3,而Line众多的表情创作者一年间就能通过这项业务分成4.6亿元。因此Twitter全球营收业务总裁亚当·贝恩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Twitter以及美国互联网其他企业应学习亚洲地区出现的营收模式。

年轻人有更好的付费习惯

互联网业内人士都已意识到,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90后、95后才是社交应用领域最愿意付费的人群,比他们的前辈有更好的付费习惯。根据一项调查,40%的中国90后愿意与网上结识的人约会。新生代的价值观更为开放,也更愿意与他人在网上互动,想要了解同龄人的网络动态,自己也主动上传动态并进行分享。

一项关于90后互联网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90后已成为QQ空间主要用户群体,其中95后占据主导。在QQ空间付费黄钻用户中,95后用户约占40%,使用装扮功能的用户中,60%都是95后。虽然可支配收入无法与成年人相比,但95后群体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毫不吝啬”,冲黄钻、购买虚拟游戏产品,95后更愿意花钱。即使微信横空出世成为即时通讯领域的霸主,15岁的QQ空间并没有如人人网、开心网那样失去阵地,仍在为QQ增值业务带来现金流。

今年年初,作为二次元存在的B站推出了5块钱看电影《万万没想到》,这是B站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推出的第二部收费电影。虽然电影质量比起爱奇艺的差多了,但5天内仍有110万用户为之付费,而B站近期最火的视频也不过几十万的点击量。促使用户们观看电影的动机就是为了看到这部槽点满满的电影的弹幕,75%的用户为90后的B站通过此举挠到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痒点。

陌生人社交的痛点,在于用户的素质、安全和隐私,一般而言付费人群的整体素质是好于免费用户的。近两年突然崛起的微聚,是一款主打先约会后聊天的陌生人交友应用。为了解决陌生人的社交信任问题,微聚引入了虚拟礼物系统。当男生发起一项活动,赴约的女生就能收到对方送出的诸如鲜花、钻戒、皮包这样的虚拟礼物,约会完成后女生就能拿到10%到40%不等的现金提成。因此微聚成为一上线就有收入的社交产品,并被用户称为“成功率最高的约会软件”。

微聚被用户称为“成功率最高的约会软件”

像桔子热线、偶尔、友加、比邻这样的语音聊天社交应用,则是实打实地通过付费来实现交友。比如,“偶尔”的用户分为氧气主和普通用户两类,有倾诉需求的用户挑选氧气主后开始聊天,最初20分钟的服务免费,随后的聊天费用从半小时3元到20元一天不等。桔子热线跟偶尔一样提供语音聊天服务,女性用户就通话设置收费,价格从每分钟0.1元到1元不等。这类匿名语音聊天社交应用的用户大多非常年轻,像偶尔的氧气主年龄主要是18-25岁不等。

过去人们认为社交网络就是虚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线上线下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见面的社交都是耍流氓。既然要见面,那么产生消费行为是必然的。

猜你喜欢
聊天免费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免费
敞开门聊天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