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音创作浅析

2016-09-07 16:08谢晓旻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话筒受众情绪

谢晓旻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28-01

一、网络配音的概念

网络配音,简称“网配”,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由配音公司或录音棚与配音员合作,为配音需求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行业,其中以广播剧为主要的表达形式。近两年因为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配音的创作范围和受众角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延伸。X-ZONE这个国内知名网络配音论坛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同人配音的尝试了,而第一个在网络上出现的配音的作品应该是出自于CHAOSDUST配音社团。

在生活节奏快速加快的过程当中,网络配音作为配音当中的一种新形式带给我们新的文化撞击。到2010年以后,带宽的提升使得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流暴涨,信息传速的速度和质量都是已往所无法想象的。而今天年轻人已经不再热衷于传统电视节目,而是逐渐由于新媒体而被分众化,被专业化,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平台和“配音秀”、“小咖秀”等配音APP的交叉链接生态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网络配音的爱好者和职业工作者便应运而生。

二、网络配音创作的四个要素

1.语言。传统配音要求一定要自然、松弛,这个非常关键,与在舞台上的主持完全不同。在舞台上的主持有的时候为了节目的效果和符合整个活动的气氛,可能在语言的运用上你会更加夸张,传统配音多是来自于生活,所以更要回归生活。但对于网络配音,多样化和贴合化是更加重要的。由于网络视频的多样化,导致了配音工作者也要学会多样化的配音方式,有些时候甚至要突破传统,通过用语言的魅力吸引观众,让风格来分化受众。网络配音有的时候会很夸张,甚至从而形成某种特殊风格,例如前几年非常盛行的“日和”漫画,配音者在借鉴原日文配音的创作风格以及动画内容,创作了一种语速极快,节奏特殊,声音弹性极大的配音方式,结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材料。对于配音演员来说材料的把握有着很重要的因素,当你拿到一篇稿子的时候你要掌握这个材料的主要的内容,还有就是怎么样来区分一篇稿子的语气和语流语速的变化。比如在传统配音需要对于材料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但是在科普类的网络视频当中,需要做的不单单是对于材料的重点分析,还需要做的是在整个内容当中,需要配音者的二次创作,因为在网络视频当中常常要根据观众的喜好在某一些材料当中增加一些娱乐化元素,对于材料要学会增加表演元素。

例如中国的第一档性科普网络视频《明明白白我的性》,里面内容都是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配音创作中,里面男生、女生和医生每一个人物时候性格特点特别的明显,并且声音造型中加入大量的趣味性,这样就成功的娱乐化了性这个敏感元素,避免了一些尴尬。

3.话筒。话筒是声音创作的重要工具,应学会驾驭操作话筒的技巧。距离过近会使得声音发劈,距离太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间距,特殊效果须用特殊处理。话筒的位置是和配音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应该是时刻出于运动状态的,话筒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若是前后左右摇晃,摆好了也没用。配音者必须同录音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息将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大声,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出去。

4.情绪。在配音的过程当中,把画面切割分段,也是配音表达情绪的一大特点。虽然在我们观看到的过程中,画面每一段的情绪是不一样的。配音者可以先把画面情绪相同的放在一起来集中创作,这样便于连贯的把握配情绪,更好的更准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力度。还有就是情绪的渲染力,想要吸引观众在语言上的情绪处理很重要。我们经常说如果想要别人听到百分之百的情绪你就要做到百分之二百的渲染。

三、网络配音的未来发展

1.网络视频的配音者和观看者的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主要的年龄层次在16~24岁,这一部分的年龄人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一下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或者是待业青年,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一批人对于网络流行元素非常敏感,但是却缺乏真实、丰富、深厚的生活阅历。而配音是源自于生活的情感表演,没有生活的阅历沉淀,就决定了配音者的创作上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配音者的配音技巧和生活阅历同时增加,其配音创作能力也必定会逐步提高。

2.声音的音色和音质已经不再是唯一评判标准,这与当年“唯声音论”已经大不相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了配音的创作审美当中,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好嗓子,也需要一个好灵魂。就像听一首歌曲,它的美不仅仅取决于歌手的嗓音,而在于对整首歌曲的演绎的风格和情绪把控。

3.网络配音受众依然单一,如果要扩大受众市场,可以尝试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以传统媒体来宣传网络平台,然后用网络平台来收看。就目前来看,较为成功的是芒果TV,《我是歌手·谁来踢馆》等一系列网络平台上做的都很成功,而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种融合也是自身在谋求全媒体环境下的出路和方向的一种策略。

四、结语

配音经历过鼎盛时代,那时的声音好听就是大众对于配音演员最简单的认识,《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知道声音渲染的重要,而现在慢慢有着更多的人知道配音是影响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进入全媒体时代中,“声音的快餐”文化正在慢慢的被很多人接受。在这个自媒体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既可以作为接收终端,也可以成为发布起点,大量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喜马拉雅、荔枝FM、配音秀等等,而且这些渠道还在越拓越宽,这让创作者的发布成本和受众的接收成本几乎为零,只要有人愿意发布,只要还有人愿意去接收,未来的发展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吕燕飞.中国现代网络配音研究,《艺术科技》 2013.2

[2]池立军.广告与电视节目完美对接——收视率与经济效益双赢,《艺术科技》 2013.2

[3]谢伦浩.广播影视配音队伍生存现状审视,《艺海》 2015.7

[4]冯方明.广播剧的制作艺术,《剧作家》2010.5

[5]胡林杰.我国配音艺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J].云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话筒受众情绪
小话筒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