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6-09-08 17:08郭文慧王军山西医科大学0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太原030000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肥胖率体重危险

郭文慧,王军.山西医科大学0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太原 030000;.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某地区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郭文慧1,王军2
1.山西医科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太原030000;2.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目的 探讨某地区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600名某地区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2600份,调查结果显示,某地区超重412人(15.8%),肥胖522人(20.1%);男童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童,城区较农村超重率、肥胖率要高(P<0.05);父母超重、高出生体重、母亲孕期体重过高、爱吃零食、食欲好、常食用快餐食物、运动少、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肥胖率较高,其发生与饮食习惯、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早期干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发展。

儿童;肥胖;危险因素

近年来,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肥胖儿童中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社交能力受损等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肥胖很可能会延续,其中肥胖的儿童,成年后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的儿童。因此,对儿童肥胖的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尤为关键。该研究通过探讨某地区3~6岁儿童的肥胖现状,并分析引起肥胖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 600名某地区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63±1.22)岁,其中女童1 362人,男童1 238人,其中城镇1 322人,农村1 278人。

表1 所调查地区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1.2方法

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杠杆式体重计和身高计,受检儿童由专业人员按统一方法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儿童脱掉外衣、帽、鞋等,保持立正姿势,读数时体质量精确至0.1 kg,身高精确至0.1 cm,计算调查对象的BMI。超重肥胖评价标准: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出生体重、儿童期运动情况、饮食习惯等、父母情况等。

1.3统计方法

采用SPA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2600份,调查结果显示,某地区超重412人(15.8%),肥胖522人(20.1%),城区肥胖人数356名,肥胖率22.8%(356/1562),超重人数298例,超重率19.1%(298/1562),农村肥胖人数166名,肥胖率15.9% (166/1038),超重人数 114名,超重率 10.9%(114/ 1038),男童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童,城区较农村超重率、肥胖率要高。各个年龄段超重、肥胖人数:3岁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2%(110/725)、17.2%(125/725);4岁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5%(118/763)、18.2%(139/ 763);5岁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6%(103/622)、19.6% (122/622);6岁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6.5%(81/490)、27.8(136/490)。各年龄间肥胖率及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对调查问卷中有关儿童肥胖的各因素变量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这些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父母超重、高出生体重、母亲孕期体重过高、爱吃零食、食欲好、常食用快餐食物、运动少、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3.1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或细胞增多,或二者同时存在,导致体内脂肪成分高于正常水平。研究表明[1],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大多会延续至成年,且与成年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进行大量相关调查和研究,并探讨引起肥胖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症进行早期防治。本次调查得到地区3~6岁儿童肥胖率为20.1%,超重率为15.8%,较全国平均水平显著要高,因此需要对引起儿童肥胖、超重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占30%~40%的效用,而60%~70%为环境因素。本研究对可能引起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高出生体重、母亲孕期体重过高、爱吃零食、喜吃肉食、父母超重、进食速度过快、食欲好、常食用快餐食物,运动少及看电视玩电脑时间过长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指出[2],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导致的因素是遗传和共享家庭环境两方面。儿童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较高,且他们的生活、饮食、运动等习惯在很大程度受父母的影响,且儿童对某种食物种类的偏好很可能受某些基因的影响。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中,应对父母超重家庭的儿童更加关注。肥胖的发生是能量消耗与能量摄入的不平衡所致,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形式[3]。在过去20年里,国外许多工业化国家肥胖率快速增长,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少的体力活动。诸多研究显示[4-5],相比于参加活动的儿童,不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更高,而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是儿童不运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6],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与儿童肥胖的发生有关。随着看电视、玩电脑时间的增长,会使其运动的时间缩短,并且儿童在看电视时往往会有吃零食的习惯,因此看电视时间过长,运动少,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吃零食增加能量的摄入,使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增加。提示多参与户外锻炼和活动,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时间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意义。不良的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食欲好、爱吃零食、进食速度快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能量的摄入及体质量。其中食欲旺盛、饮食过量是肥胖最主要的愿因,但目前尚不清楚肥胖者食欲旺盛的原因。大量研究证实[7-8],相比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大多数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表现为食欲旺盛、食量大,特别是晚餐摄入过多,喜欢油炸食物、甜食、肉类等高能量食物,暴饮暴食、进食速度快,并常有非饥饿性大量进食、吃夜宵的习惯,这些不良饮食行为是诱发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西式快餐因其具有高脂肪、高能量的特点,过度频繁食用可能会导致脂肪堆积,从而增加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朱美红等[9]研究发现,经常吃快餐者(平均3~4次/周)肥胖发生率是少吃者的2.5倍。提示儿童肥胖与常吃快餐食物有关,因此应提倡儿童少吃西式快餐,合理饮食。目前孕期营养与其子女的肥胖有密切联系。若母亲在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则其子女在4岁时肥胖发生率为25.3%。调查显示[10],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母亲相比于孕期BMI正常的母亲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较大。显示,母亲孕期营养与儿童肥胖有关。出生体重作为胎儿环境的代表性指标,与日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婴幼儿出生体重偏高者,其成年后发展成肥胖可能性更大。因为个体在胎儿后期,脂肪细胞的增加是一生中最强的,且其一旦形成则不会消失,为肥胖的形成奠定基础。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赶上生长和代谢机制不协调易导致肥胖,一旦出现肥胖,更容易出现腰部脂肪异常聚集,即腹型肥胖。研究指出[11],与正常体重儿比较,高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几率则高出2.29倍,而低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几率则高出2.00倍,提示出生体重与儿童肥胖发生密切相关。

3.2儿童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

儿童肥胖的治疗较为困难,因此早期预防是降低肥胖发生、控制其发生发展的关键。从本研究中可看出,家长的营养、饮食、行为习惯对儿童肥胖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肥胖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加强孕期营养保健,防治孕期营养过剩;宣传肥胖症对儿童健康危害及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劝导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偏食和挑食,降低肥胖发生率。

4 结语

某地区3~6岁儿童肥胖率较高,其发生与饮食习惯、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早期干预,如通过肥胖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劝导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等,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发展。

[1]张隽,陶晔璇,汤庆娅,等.上海市7~9岁儿童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672-675,696.

[2]赵晓玲,黄梁镔,龙欣,等.重庆万盛地区儿童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763-765.

[3]李春雨,崔小波,金承刚,等.北京市广外地区文化变迁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5):351-354.

[4]徐永杰,李敏,徐佩茹,等.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7~14岁儿童肥胖指标与血压相关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8):774-778.

[5]李敏,刘洋,徐佩茹,等.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6):506-511.

[6]周泉,王培席,周志衡,等.佛山地区7~17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1):1394-1396.

[7]刘彦琦,赵卫平,孙艳宏,等.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4):385-387.

[8]袁慧娟,赵志刚,汪艳芳,等.郑州地区学龄儿童肥胖特征及糖代谢的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5):339-342.

[9]朱美红,花静,郭云琴,等.上海1320名儿童肥胖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09-312.

[10]田凤艳,田培超,刘玉峰,等.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多态性与儿童肥胖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1):840-842.

[11]韩霞.昆山市2009-2013年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5):522-524.

Analysis of Incidence Rate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Some Reg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GUO Wen-hui1,WANG Jun2
1.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Shanxi Province,030000 China;2.Fenya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Shanxi Province,030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some region.Methods 2600 cases of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6 in some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them were measured,and they were surveyed by relevant questionnaires.Results 2600 piec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and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weight occurred to 412 cases,accounting for 15.8%,and obesity occurred to 522 cases,accounting for 20.1%,the overweight rate and obesity rate in male childre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 children,and the overweight rate and obesity rate in urban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P<0.05),overweight of parents,high birth weight,excessive weight of mothers during pregnancy,fondness of eating snacks,good appetite,lots of fast-food consumptions,few exercises,overlong time of playing computers and watching TV,rapid speed of taking food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hood obesity.Conclusion The obesity rate in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6 in some region is higher,and the occurrence of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et habits,inheritance and family environment,and we should enhance early intervention thus 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besity.

Children;Obesity;Risk factor

R72

A

1672-5654(2016)07(b)-009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097

郭文慧(1990.5-),女,山西孝义人,硕士研究生,初级职称,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王军(1970.12-),男,山西沁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流行病学等,E-mail:18335846363@163.com。

(2016-04-11)

猜你喜欢
肥胖率体重危险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喝水也会有危险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