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应用中成药物的监督管理

2016-09-08 17:08邱宇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自贡643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频度剂型中成药

邱宇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自贡 643000

儿科门诊应用中成药物的监督管理

邱宇晴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自贡643000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门诊使用中成药物的具体情况,并给予用药准确性的评估。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儿科门诊开具的3806张中成药处方,对处方的药物剂型、药物类别、销售的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总额、日均费用(DDDc)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儿科门诊应用中成药的现状,以及用药过程是否存在用药不适宜或药物滥用的情况。结果 发现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栓剂、外用制剂的药品种类较多,但胶囊剂和片剂的销售额并不在前列;所有药物均在正常的用药频度范围内,没有滥用药物的情况,基本排除根据药物价格随意增加用药的情况。结论 该院儿科门诊中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用药频度符合规定,无药物滥用情况。

儿科门诊;中成药;用药频度;监督管理

近年来,中成药的品种、剂型种类繁多,应用于儿科门诊的数量逐渐攀升。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携带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儿科医生和患儿家属的信赖。但儿童是特殊的用药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各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与成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另外,儿童用药时的药物的剂量与年龄、体重、发育情况有关[1],因此对儿科门诊中成药物的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对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儿科门诊开具的3806张中成药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儿科门诊开具的3806张中成药处方,其中,男性患者有2170张,占57.0%,女性患者有1636张,占43.0%。年龄方面,0~30 d的有321张,占8.4%,30 d~1岁的有896张,占23.5%。1~3岁的有901张,占23.7%,4~8岁的有1055张,占27.7%,9~14岁的633张,占16.6%。分类统计每张处方中患者的临床诊断、药物剂型、名称和用量。

1.2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3806张中成药处方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记录所有处方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物名称、剂型和用量。统计出用药频度(DDDs)、销售总额、日均费用(DDDc)。

1.3观察指标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DDD、DDDs、DDDc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DDD值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和《新编药物学》(第15版)[3]。DDD值是根据成人用药所制定的,在用作儿科用药观察时应以儿童的剂量为准。其中,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某药的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4]。

2 结果

2.1儿科门诊中成药的剂型与销售情况

经过统计,发现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栓剂、外用制剂的药物种类较多,但胶囊剂和片剂的销售额并不在前列,可能跟儿童用药的依从性有关。药物剂型与销售额的具体统计见表1。

表1 该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剂型、构成比与销售情况

2.2儿科门诊中成药的用药频度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儿科门诊中成药使用频度较高的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柴黄颗粒、儿童感热清丸、大卫颗粒、散痰宁糖浆、消咳喘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涩肠止泻散、抗病毒颗粒等。所有药物均在正常的用药频度范围内,没有滥用药物的情况,基本排除根据药物价格随意增加用药量的情况。用药频度前十名的DDDc分析见表2。

表2 儿科门诊中成药的DDDs、DDDc比对分析

3 讨论

儿科长久以来被中医称为“哑科”,因为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5],病情转变迅速,治疗过程中易生变症,患儿不能自主诉说病情,或不能准确诉说病情,故有此称。儿童的脏器娇弱,用药过程中可能由于药效影响自身脏器之间的平衡,导致外邪入侵体内,表现为咳嗽、肺炎、感冒等,患儿经常出现的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如呕吐、腹胀、腹泻等则与脾胃发育不全有很大关系。目前的儿科医院多以西医为主,且儿童用药区别于成人,如果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缺乏了解,同时医院又监管不力,很容易造成中成药的疗效降低或药品用量不准确,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在儿科门诊中使用中成药物的安全、有效、合理,我们对2014年至2016年两年内儿科门诊开具的中成药处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监督管理儿科中成药物的使用是否存在用药不当的问题,同时对儿科门诊应用中成药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显示,糖浆剂/合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栓剂、外用制剂等的药物品种较多,因为相对于注射剂等剂型,以上制剂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容易被医生和患儿家属接受;但销售额方面则以糖浆剂/合剂(35.4%)、颗粒剂(17.2%)居多,可能因为这些剂型吸收更为迅速,起效快,服用方便,患儿的依从性较好,而胶囊剂、丸剂和片剂销售额较低可能由于剂型的限制,不方便儿童服用,从而限制了销售额。本部分结论与林秋荣等人[6]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颗粒剂(31.94%)和糖浆剂/合剂(57.49%)是儿科门诊中成药的首选剂型。对用药频度的统计表明,该院儿科门诊没有滥用药物的情况,所有药品的用药频度均符合规定,而且药品的使用频度与药品的价格没有必然联系。

随着中成药的逐渐普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药制宜,选择适合小儿的中成药。婴幼儿在成长发育期间,机体的各项机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过程与成人差异明显,更重要的是,患儿对药品的认知度、依从性明显低于成人[7-8],因此,医生应当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生理特点、药物特点进行中成药的使用,以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该院儿科门诊应用中成药的过程中用药剂量符合规定,不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滥用药物的情况。今后儿科在临床上使用中成药时,仍要加强中成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黄芳华,朱飞鹏,笪红远,等.中药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2779-2781.

[2]周莉,孙祖越.儿科用药发育毒性研究指标设定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特别关注点[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 (1):21-28.

[3]杨钰颋.某院2010~2011年儿科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40-41.

[4]李怡文,薛文鑫,樊硕,等.2014年某院儿科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11):1408-1412.

[5]吴秋莲,戴幸钊,温汝军.儿科临床应用中成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S1):371.

[6]林秋荣,戴云.2013~2014年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用药情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287-288.

[7]孙祖越,周莉,韩玲.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要则及中药评价的特殊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1):13-20.

[8]梁萍,李婷,宋民宪.儿科用口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分析[J].中国药房,2012(11):1051-1052.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DIC等。

Supervision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QIU Yu-q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igong,Sichuan Province,643000 China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specific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evaluate the medication accuracy.Methods 3806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sued by the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th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drug classification and sales amount of them were counted,and frequency of drug use,total sales and average daily cost recommended by WHO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whether the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or medication abuse existed or not in the medication process were researched.Results The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ore drug types of oral liquid,capsule,granules,tablets and external preparation,but the sales amount of capsules and tablets were not in front,all drugs were in the normal medication frequency range,and there was no medication abuse and the randomly increasing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rug costs was basically excluded.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is basically rational,and the medication frequency meets requirements and there is no drug abuse.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Medication frequency;Supervision management

R288

A

1672-5654(2016)07(b)-015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53

邱宇晴(1981.7-),女,四川自贡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儿科诊疗。

(2016-04-11)

猜你喜欢
频度剂型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