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质量控制在基层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6-09-08 17:08杨秀芳张雨梅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护理部压疮例数

杨秀芳,张雨梅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213

全程质量控制在基层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杨秀芳,张雨梅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

目的 探讨全程质量控制在压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提升压疮管理的质量。方法 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月—12月收治住院患者为实验组。观察组采取压疮常规管理,而实验组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方法管理,再对压疮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压疮风险评估和措施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降低了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P<0.05),提高了压疮治疗有效率 (P<0.05)。结论 全程质量控制用于基层医院压疮管理,能提高压疮管理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质量控制;基层医院;压疮;管理

压疮(Pressure Ulcer)一直是医疗和护理领域的难题,国际上将压疮列为严重伤害患者的五大常见因素之一[1],它不但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2],其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已成为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该院从2014年1月起应用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3],结合压疮三级质控管理对压疮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上压疮管理对象包括压疮高危患者、院内发生压疮患者、院外带入的压疮患者三部分。2013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总数30 362人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总数30 987人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压疮高危例数、年龄、Braden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压疮管理的方法常规应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院外带入的压疮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质控人员到科室查看并记录,科室对高危患者和院外带入压疮患者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和护理。

1.2.2观察组压疮管理的方法(1)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对各种管理要素实施控制。①成立压疮管理三级质控组织。护理部专职质控人员1人和伤口/造口专科护士4人共同组成医院压疮监控小组、片区科护士长、科室压疮管理小组,职责明确。②护理部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和压疮护理新进展修订并完善压疮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报告制度、诊疗和护理规范、处置流程;完善压疮风险评估表及压疮上报表。③邀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和该院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对全院护士进行相关压疮管理规章制度、压疮和伤口护理新进展的培训,包括理论讲座和临床示范,同时增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回院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为医院压疮监控小组成员。④根据压疮护理的新进展需要购置湿性愈合的各型敷料和压疮减压敷料,在老年、卧床多的科室增加气垫床、体位垫等辅助用具、完善翻身卡、床头警示标识等。(2)过程控制(concurrent control):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过程环节实施的质量质控。①每位患者入院时必须应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将结果(是否为高风险)填在患者入院评估单上,对评分≤12分者确认为压疮高危患者,科室必须填写《压疮高危患者风险评估单》,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的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对院外带入的压疮填写《压疮登记报告表》,责任护士及时报告护士长,科室压疮管理小组人员进行查看、核实、对护理干预措施提出指导意见并督促措施的落实,责任护士具体抓落实,每班严格交接,责任护士进行动态评估、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12分每周进行Braden评分2次,≤9分每天Braden进行评分1次。②科室在24 h内报告护理部和片区科护士长,护理部专职质控人员和片区科护士长及时到病房进行查看、核实、指导和监管,对于疑难病例和院外带入Ⅱ期以上的压疮患者,立即组织医院压疮监控小组人员进行会诊,对科室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压疮创面根据个体不同的分期、阶段和创面的特点,选用湿性治疗的各类敷料进行护理[1,4]。③压疮三级质控组织人员进行重点环节监控,主要是监控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预防和护理措施正确执行的情况、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转归等,护理部每周督导检查1次,片区科护士长每周督导检查2次;科室护士长及压疮管理小组人员每天监控1次,将存在的问题纳入每月压疮管理质量考核,结果与科室和责任护士的绩效挂钩。(3)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通过对压疮管理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和评价,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每月科室上报《压疮监控小结》,对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压疮治愈∕好转率等进行统计,总结存在的问题,科室和护理部定期应用质量管理的工具、采用QCC或PDCA质量管理法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1.3疗效判定标准[5]

①痊愈: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炎性渗出物,创口面积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愈合;②好转: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多,炎性渗出物少,创口面积有所缩小;③有效:创面残余坏死组织清除,脓性渗出物减少,少量肉芽组织生长;④无效:创口面积不变甚至扩大,创面脓性分泌物增多。压疮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有效例数)∕压疮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高危例数387例,危险因素正确评估325例,干预措施正确执行274例,高危患者院内发生难免压疮15例,压疮治疗有效157例;实验组高危例数415例,危险因素正确评估392例,干预措施正确执行378例,高危患者院内发生难免压疮6例,压疮治疗有效193例,见表2。

表2 两组高危患者压疮管理情况比较[n(%)]

3 讨论

压疮管理应用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方法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压疮管理的质量。前馈控制是通过对管理要素的控制来防止偏差发生的预防性控制,对将可能发生的事情预先做出积极的应对对策,使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是一种主动防御的应对策略[6],通过对压疮管理要素:管理组织、护士素质、物品、环境、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的控制,从输入环节保证了基础质量。过程控制通过对压疮管理的各环节实施指导和监督,保证压疮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通过护理部压疮监控小组—片区科护士长—科室压疮管理小组三级质控组织进行监管,对压疮和高危患者的评估、上报、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评价、问题的持续改进等环节进行监控,结果与科室和责任护士的绩效分配挂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防治压疮的积极性[7],自觉落实压疮防护措施,表2显示实验组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压疮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压疮能有效的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持续质量改进一方面体现在环节质量控制中,通过实时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评价,达到提高压疮防护质量及管理实效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护理部和科室层面分别通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压疮管理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和评价,应用PDCA或QCC的方法进行质量追踪和持续改进,可实现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8]。

存在的不足:压疮和伤口治疗正在走专科化的方向,该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其次是该院在压疮管理上信息化的程度有待加强,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开发并运用压疮管理的软件,构建压疮防范管理的标准化防护体系,提高压疮管理的成效[9]。

综上所述,正确评估压疮发生风险,规范有效落实压疮控制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是提高压疮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应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压疮,提升了护理人员临床压疮管理能力及成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1]周玉洁,杨美玲,张洪君,等.压疮的分期及护理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683-686.

[2]赵红亮,张萍,李静,等.压疮护理流程在重症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8B):2941-2942.

[3]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0-220.

[4]于芝兰.压疮伤口湿性疗法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8):5451-5452.

[5]周筱翔,蒋延美,李娟,等.负压辅助封闭技术联合新型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5):219-221.

[6]蔡晓青,李静,刘焕萍,等.前馈控制对住院病人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9 C):3439-3440.

[7]熊爱民.三级质量监控体系预防压疮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65-5763.

[8]张雨,周建芳,万珊.质量管理工具在基层医院难免性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3):4-6.

[9]王华芬,孙红玲,许彩云,等.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标准化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 (12):1104-1107.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YANG Xiu-fang,ZHANG Yu-mei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fu New Area,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213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Methods The in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in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o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anagement,and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situation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pressure sore risk assessment and measure execu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hospital pressure sore of high-risk patients was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pressure sore was improved(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pressure sore and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Primary hospital;Pressure sore;Management

R473

A

1672-5654(2016)07(b)-018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81

杨秀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6-04-15)

猜你喜欢
护理部压疮例数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质量持续改进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