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2016-09-08 03:01刘法锦孙冬梅任薇杜建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配方颗粒

刘法锦, 孙冬梅, 任薇, 杜建平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95)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刘法锦,孙冬梅,任薇,杜建平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95)

【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临床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纳入研究的26篇RCT(涉及病例数2 684例)进行分析,共报告了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1 369例,中药饮片治疗组1 315例,阳性结果分别是1 248例和1 191例,占各组总数的91.2% 和87.0%。异质性检验表明纳入研究的文献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为Z= 3.17,P=0.002,OR合并后为1.59,其95%CI为[1.19,2.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基于本次纳入研究的试验分析结果,提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有效率优于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临床疗效;Meta分析

中药是中医几千年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传统中药汤剂对煎药器具、用水、火候、时间、特殊煎煮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把握不当便会影响药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中药汤剂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而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简单、快捷、调剂方便、质量稳定可控、服用方便等特点。但由于配方颗粒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药单煎与合煎对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上。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对中药配方颗粒及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以期合理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2015),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5),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5),MEDLINE(1966-),Cochrane Library。检索词:国内数据库以“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临床疗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国外数据库以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Chinese herbal piec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clinical effect,clinical efficac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纳入标准 (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2)试验组干预措施为中药配方颗粒,对照组干预措施为传统中药饮片;(3)口服给药,剂量、疗程不限;(4)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有关公认的诊断标准;(5)用临床有效(痊愈、显效、好转、进步)和无效(无效、恶化)资料的人数作为疗效判定标准;(6)组间基线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符合以上条件者即可纳入分析。

1.3排除标准(1)非RCT;(2)试验组干预措施为中药配方颗粒合并西药联合用药,对照组干预措施为西药或传统中药饮片合并西药联合用药;(3)外用给药;(4)动物实验研究、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理论探讨、文献综述、摘要等研究类型文献。具有以上之一的研究即可排除。

1.4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资料的特征提取,采用盲法,隐去对资料提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减少选择偏倚。根据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等情况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交叉核对。对不一致的文献进行复核,所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向相关专家咨询解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JADAD评分标准[1]。

1.5统计方法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效应量,采用χ2检验判断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以P≥0.1为研究间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若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进行合并分析;若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ized effects model)进行合并分析,用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可能产生临床异质性和统计学异质性的原因。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图分析(funnel plot analysis)所收集的临床研究资料的分布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图1结果显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045篇,经初步筛选得到43篇;阅读全文,剔除随机方法错误、诊断标准不明确、联合用药、不符合疗效评价标准、组间不均衡等文献,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共26篇[2-27],共纳入患者2 684例,其中试验组1 369例,对照组1 315例。所有研究资料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基线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1 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图

2.2纳入文献的质量表1结果显示:按JADAD评分的7分计分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26 篇RCT中,3篇文献被评为高质量(1篇[2]评分为7分,1篇[3]评分为6分,1篇[4]评分为4分),其他23篇[5-27]为低质量文献。大部分文献(22篇)只提到随机化但未报告具体的随机方案,仅4篇文献报告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仅1篇文献报告了随机化隐藏;2篇文献报告了双盲设计,2篇文献提到了盲法但具体盲法方案不详;1篇文献提及病例的脱落、退出或失访。所有研究均未见进行样本含量估算。

2.3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研究的26篇RCT(n= 2 684)进行分析,共报告了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1 369例,中药饮片治疗组1 315例,阳性结果分别是1 248例和1 191例,占各组总数的91.2%和87.0%。各纳入研究涉及病例数、有效病例数、病程及复方用药情况见表2。异质性检验χ2=19.33 (P=0.82,I2=0%),提示纳入研究的文献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量OR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为Z=3.17(P=0.002),OR合并=1.59,其95%CI为[1.19,2.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有效率优于中药饮片。Meta分析森林图见图2。

将26篇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临床研究的总有效率绘制倒漏斗图,图形显示两侧不对称,提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果见图3。

3 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是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又免去了患者传统煎煮的麻烦,且方便卫生。其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比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图2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

上述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中,其总有效率优于传统中药饮片。该结果提示,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上有着较好的前景。

但本系统评价中的临床研究及结果报告不够规范。纳入研究的试验多数仅提到采用随机分组,但对随机方法、随机化隐藏的具体描述缺失,无法判断随机方法是否恰当,对盲法的采用鲜有提及,无病例脱落报告及剔除标准,未对纳入研究的样本数进行估算,JADAD评分结果提示大部分属于低质量文献。此外,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还存在发表偏倚,这可能与阴性结果的文章不易发表有关。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因此,要进一步验证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中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图3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研究的偏倚性分析

[1]Jadad A R,Moore A,Carroll D.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

[2]陆敏,田耀洲,夏军权,等.藿香正气散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寒湿泄泻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8,14(7):7.

[3]刘青萍,晏峻峰,刘东波,等.理中汤超微颗粒与传统饮片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34.

[4]王佩娟,陶迪生,孙兆圣,等.肤宁冲剂免煎配方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2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10):45.

[5]匡琳,韩英光,刘翔.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湿热型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6):68.

[6]吕朝晖,温振杰,邱剑鸣,等.加味补肾壮筋汤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 (1):46.

[7]姜乐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咽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26.

[8]成海燕.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512.

[9]曾锐,祝勇军,俞脉文,等.小青龙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33.

[10]李延萍,谢微杳.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0):4092.

[11]李晓东,高中方.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181.

[12]李治军,邓红旗.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96.

[13]李端丹,刘陈.芩栀鱼止咳方不同剂型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8.

[14]杨荫文,孔凡成.两组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水煎剂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医研究,2007,20(4):51.

[15]欧建锋,魏国强,陈振隆.中药免煎颗粒独活寄生汤治疗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1003.

[16]沈红书,饶友义,徐旭.Ⅰ号止咳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07,28(2):177.

[17]王秉维.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183.

[18]王立茹.鼻咽合剂不同剂型治疗慢性鼻炎咽炎疗效比对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6):702.

[19]童君花.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临床应用评价与观察[J].健康必读,2012,11(11):82.

[20]胡蔓.中药免煎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比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77.

[21]蔡平平,张小艺,牟林茂.加味千金苇茎汤免煎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73.

[22]赵明敬.疏肝理气类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78.

[23]钟磊.藿钩退热配方颗粒与煎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和药理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3):392.

[24]靳彩芳.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240例自汗盗汗的疗效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3):21.

[25]黄丽萍.当归补血汤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8):279.

[26]黄群莲,周德先.加味大承气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 (23):60.

[27]黄雅菊,朱启勇.清金糖浆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证)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12.

【责任编辑:贺小英】

R288

A

1007-3213(2016)04-0598-05

10.13359/j.cnki.gzxbtcm.2016.04.036

2016-01-14

刘法锦(1952-),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191424031@qq.com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B050800006)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配方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