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春繁期不同材质结构蜂箱保温性能研究

2016-09-09 00:49揭浩亮李烨滕跃中山西省晋中种蜂场晋中030600
中国蜂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寒流群势平均温度

揭浩亮李烨滕跃中(山西省晋中种蜂场,晋中030600)

蜂群春繁期不同材质结构蜂箱保温性能研究

揭浩亮李烨滕跃中
(山西省晋中种蜂场,晋中030600)

蜂群春繁期间,选取群势相当蜂群在不同材质结构蜂箱里饲养繁殖,通过测量蜂群边脾外侧中心处温度,结合蜂群生物学规律,分析研究蜂群春繁期蜂箱的保温效果。试验结果:A箱(全塑进口蜂箱)蜂群和D箱(郎式木质蜂箱)蜂群春繁初期箱内温度随外界昼夜温度小幅波动,春繁寒流期比较稳定,C箱(木塑改进蜂箱)蜂群春繁前期和寒流期边脾处温度波动幅度较大;B箱(全塑改进蜂箱)蜂群整个春繁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性;春繁初期A箱和D箱蜂群的产卵圈扩展较快;蜂群春繁初期四种蜂箱内边脾处的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差异性均显著,且B箱和C箱内的日平均温度与日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A箱和D箱的;蜂群春繁期的寒流使四种不同箱型蜂群内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但不同箱型内降低程度不同;寒流期B箱和C箱内边脾中心处的平均温度均显著低于A箱和D箱内边脾中心处的平均温度(P<0.05)。

蜂群;春繁期;蜂箱;保温性能

蜂箱是蜂群饲养和管理中最基本的设备[1]。蜂箱作为蜂群生活的固定场所,对蜜蜂发育和蜂群繁殖具有重要作用。蜜蜂能在自己的蜂巢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它们能够积极地调节温度、湿度、气体代谢和营养[2]。蜜蜂发育过程受外界温度、湿度、光等的影响很大,而温度是影响蜜蜂发育的重要因子[3]。蜜蜂是全变态昆虫,经过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蜜蜂卵发育温区为30~38℃,发育的最适温区为32~35℃[4]。通常认为工蜂封盖子发育的最适温区为32~35℃[5]。

春季蜂群繁殖期外界温度较低且不稳定,蜂群保温效果对蜂群春繁影响较大,随之蜂箱保温性能对蜂群春繁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材质、不同结构蜂箱对蜂群保温效果,我们在蜂群春繁期对不同材质结构蜂箱的保温性能进行了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蜂箱

四种不同材质蜂箱,蜂箱编号如下:A为全塑进口蜂箱,各部分均为塑料材质;B为全塑改进蜂箱,各部分均为塑料;C为木塑改进蜂箱,蜂箱盖和底部为塑料,箱体为木制;D为标准郎式木质蜂箱;CK为空白对照(阴凉通风空蜂箱内测温湿度)。5个温湿度记录仪(杭州路格L95-2型)。A、B、C三种蜂箱底部都有不同通风结构,均由北京梵谷中科国际养蜂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1.1.2试验蜂群

试验蜂群为山西省晋中种蜂场试验蜂群(北京一号F1代蜂王蜂群)。试验蜂群3月2日扣王,试验前各试验蜂群清理巢箱、治螨、抽脾调整群势,试验时蜂群保持4脾左右(群势幅度±0.2脾蜂)越冬蜂且无子脾状态,3月12日傍晚放王开始春繁,蜂群正常春繁饲喂管理,4月3日测定各组试验蜂群的群势。

注:+、-分别代表蜂群群势上、下波动0.5脾蜂

1.2试验方法

1.2.1数据记录

设置温湿度记录仪每1 h记录1次温度数据,A、B、C、D温度探头分别放置于不同材质蜂箱的隔板与巢脾的中间位置,测量蜂箱内温度;CK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内的温湿度仪,测量外界温度变化。记录时间从3 月13日开始至4月19日为止。

1.2.2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处理及图形分析,并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和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蜂群春繁期间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及其特点

蜂群春繁试验期间,外界温度不稳定。随昼夜变化温度呈周期性波动,并有一个寒流出现。试验记录期间外界日温差平均为13.6℃;日平均温度在4.0~17.8℃之间波动,平均温度为11.3℃;外界最高达27.7℃,最低为0.9℃;温度记录数据显示,3月31日上午11点外界开始持续降温,由18.3℃一直持续降低到4月2日凌晨的1℃左右,然后气温短暂回升,直至4月3日上午开始恢复昼夜温度波动,但温度水平稍低于降温前温度水平,此阶段降温认定为寒流期(图1)。4月3日至9日外界温度比较稳定,随昼夜气温周期性波动;4月10日至11日和4月14日至18日日平均气温出现回升。

根据试验记录外界温度特点,我们分别从蜂群春繁初期和春繁寒流低温期分析各蜂箱的保温性能及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

图1 蜂箱外界温度变化曲线(CK)

2.2春繁初期不同蜂箱保温性能及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2.2.1蜂群春繁初期不同蜂箱保温性能分析

根据蜂群生物学规律和蜂王产卵规律,可知蜂群边脾中心处温度达到32℃时,蜂王已在边脾产卵,我们将此时间作为蜂群春繁初期的分界点,从3月14日至该时间作为春繁初期。在3月14日到27日期间外界温度随昼夜变化呈周期性波动,外界最高温22.7℃,最低温0.9℃,日平均气温在9.4~13.3℃间波动,比较稳定,未出现寒流天气。

A箱(全塑进口蜂箱)蜂群春繁初期箱内温度初期随昼夜温度小幅波动,随着蜂群春繁开始,蜂群调节温度,箱内温度逐渐上升,至3月21日边脾温度达到32℃;B箱(全塑改进蜂箱)箱内边脾温度随外界温度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春繁初期随昼夜温度变化箱内温度波动幅度较大,随着蜂群繁殖调节温度,箱内边脾处温度逐渐上升,蜂群边脾处3月27日达到32℃;C箱(改进木塑蜂箱)蜂群春繁前期边脾处温度随外界温度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初期波动幅度较大,蜂群最高温在3月24日开始达到32℃(32.7℃);D箱(郎式木质蜂箱)蜂群春繁初期边脾处温度有小幅波动,蜂群边脾处温度在3月21日达32.0℃,至3月24日蜂群边脾处温度稳定在34.1℃。

根据蜂群生物学规律和各箱蜂群边脾中心处温度达32℃时间先后顺序,可知各蜂群产卵圈扩展快慢,进而判定各蜂箱的保温性能的好坏。可以认为A箱和D箱保温性能较好,产卵圈扩展较快,有利于蜂群繁殖;B箱和C箱保温性较差,产卵圈扩展相对较慢。

2.2.2蜂群春繁初期不同蜂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在各箱内蜂群开始达到32℃当日前5天(A箱为3 月20日、19日、18日、17日、16日数据,B箱为3月26日、25日、24日、23日、22日数据,C箱为3月23日、22日、21日、20日、19日数据,D箱为3月13日、12日、11日、10日、9日数据)的数据中,选取5天内不同蜂箱边脾中心处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分别进行均数方差分析,得到表1、表2、表3、表4、表5、表6。

结果表明,这5天内不同蜂箱边脾中心处的日平均温度(P=0.00<0.05)、日最高温度(P=0.04<0.05)和日最低温度(P=0.00<0.05)均差异显著(表1、表3、表5)。B箱和C箱内日平均温度均值分别为25.2℃和25.4℃,均显著低于A箱(28.4℃)和D箱(29.5℃)日平均温度;A箱和D箱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B箱和C箱日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表2)。

表1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平均温度方差分析

表2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平均温度两两比较(S-N-K法)

日最高温度 B箱 (28.7℃)、C箱(28.9℃)、A箱(29.9℃),三种蜂箱内日最高温度差异不显著;A箱(29.9℃)与D箱(30.9℃)日最高温度差异不显著;B箱(28.7℃)和C箱(28.9℃)日最高温度均显著低于D箱(30.9℃)(表4)。

表3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最高温度方差分析

表4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最高温度两两比较(S-N-K法)

日最低温度B箱(21.8℃)、C箱(22.2℃)均显著低于A箱(26.9℃)和D箱(28.2℃)温度,B箱(21.8℃)和C箱(22.2℃)日最低温度差异不显著;A箱(26.9℃)和D箱(28.2℃)日最低温度差异不显著(表6)。

表5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最低温度方差分析

表6 春繁初期不同蜂箱日最低温度两两比较(S-N-K法)

2.3春繁寒流期不同蜂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2.3.1蜂群春繁寒流期不同蜂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分别选取四种蜂箱蜂群边脾中心处在寒流期内(3 月31日20∶00至4月3日8∶00)所测60个温度数据进行均数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箱、B箱、C箱、D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 34.8℃、27.7℃、30.7℃、34.5℃(表7);四种不同蜂箱饲养的群势相当的蜂群在春繁期遭遇寒流时,各箱内平均温度差异极显著;B箱平均温度显著低于C箱、A箱和D箱平均温度,C箱平均温度显著低于A箱和D箱平均温度,A箱与D箱内的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表7)。

2.3.2寒流期前和寒流期不同蜂箱内温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分别选取四种蜂箱蜂群边脾中心处在寒流前一天(3月30日)和寒流期一天(4月1日)内的24个温度点,分别对四种蜂箱蜂群在寒流前和寒流期的温度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蜂群春繁期间遭遇的寒流能使四种蜂箱蜂群内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但不同蜂箱内的温度降低程度不同;A箱内温度平均降低0.7℃,B箱内温度平均降低4.3℃,C箱内温度平均降低1.9℃,D箱内温度平均降低0.8℃(表8)。

3 讨论

(1)在4月6日至4月11日间,A箱蜂群边脾中心处多次出现高于蜂群繁殖的正常巢温范围,高达43.2℃。试验期间温度记录仪正常放置且未受外界干扰,排除仪器故障影响,初步分析A箱内出现极高温度可能与蜂群在该阶段撤掉覆布操作有关系,具体原因需进一步验证分析。

(2)四个蜂群春繁时群势相当,由于调整群势会出现少部分蜂偏集现象,试验蜂群不能确保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试验误差。

(3)结果分析中我们根据蜂群生物学规律及不同蜂箱内最高温度初达到32℃时间先后顺序,来判断蜂群产卵圈扩展快慢,进而去说明蜂箱保温性能。笔者这种分析思路和分析依据对结果判定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

[1]周冰峰.蜜蜂饲养管理学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4-56.

[2]格·菲·塔兰诺夫.蜂群生物学(第一版)[M].南昌:江西省养蜂研究所,1975,4.

[3]龚一飞,张其康.养蜂学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325.

[4]曾志将.蜜蜂生态学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蜜蜂生态学专辑),1989,13-15.

[5]Es'kov EK,Kostrova G A.Sensitivity of honey bee taste receptors to quality change of carbohydrate food Byulleten Moskovskogo Obshchestva Ispytatelei Prirody[J].Biologicheskii,1993,(7):56-60.

表7 寒流期不同蜂箱温度两两比较(S-N-K法)

表8 寒流前和寒流期四种箱内温度t检验

公益性行业专项资金《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03080)

猜你喜欢
寒流群势平均温度
关于规范中最低日平均温度定义的探讨与建议
谁言寒流衬暖阳都说暖风驱寒冬
兰州地区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南方地区圆拱形和锯齿形大棚内温度四季差别探究*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
黑龙江地区蜂群春繁群势的确定
谈蜂群的包装
有计划壮大群势是增加养蜂效益的重要措施
寒流来了,父母如何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