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油田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精细构造研究

2016-09-09 03:39刘昭张树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田家断块断点

刘昭,张树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王琳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哈密 839009)

陈佩玲,夏齐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临盘油田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精细构造研究

刘昭,张树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王琳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哈密 839009)

陈佩玲,夏齐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及地质资料,结合层位标定、相干体切片、三维地质解释和构造建模等技术方法,对田家地区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在地层对比划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的4张顶面微构造图,详细分析了各小层的顶面构造特征,并指出了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微构造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精细构造研究

2.1层位对比与标定

2.2精细构造解释

该次研究采用相干体切片、三维地震解释和断点组合技术来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2.2.1相干体切片

相干属性是反映相邻地震道之间相似性的一种属性。其原理为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邻地震道的振幅数据采用相干算法,计算其相干值,将其转化为相关系数。高相干值表示相邻地震道之间的相似程度高;反之,低相干值则表示相邻地震道之间的相似程度较低。地震道的低相似性边界可能是地层岩性变化边界或断层。相干体与时间切片相结合能够较好地识别断层和不规则构造体。对研究区目的层段顶反射层T2界面和底反射层T3界面制作的相干体切片(图1、2)可以看出,T2界面断层多呈近东西走向,主干断层的位置及组合关系清晰明了,T3界面相比T2界面构造更加复杂,小断层较多,在研究区南部的连片区域可能为破碎带。

图1 T2界面沿层相干体切片            图2 T3界面沿层相干体切片

2.2.2三维地震解释

通过上述精细层位标定,在Discovery软件中,对各构造层进行全追踪。在解释断层时,首先明确各井位在小层对比中的断点位置,然后利用相干体切片明确有断点的井附近存在哪些断层,然后回到地震剖面上,仔细比对,明确同相轴错断的断点,结合小层对比标定的断点,共同确定产状。最后,对断层和层位进行2×2密度的全区闭合。

2.2.3断点组合技术

在单井剖面上确定了断点,只能说明钻遇了断层,还不能确切掌握整条断层的特点。在多断层地区,每口井都钻遇了若干个断点,需要仔细研究断点是否属于同一条断层以及断层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断层的特征。一般来说,各井钻遇的属于同一条断层的断点,其断层性质应该一致,并且断面产状和垂直断距应该大体一致或有规律的变化。断点组合起来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应出现突变;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垂直断距要基本符合;各井钻遇的断缺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的变化; 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另外,由于地震资料的品质有限,断距大于20m以上的断层,应以地震资料为主、测井和钻井资料为辅来进行解释,而对于断距小于20m的断层,则要以测井和钻井资料为主、地震资料为辅。

3 微构造研究

该次研究中以5m为间距绘制了4个砂组的顶面微构造图,较好地消除了常规构造图以标准层顶面为准的弊端,良好地体现微构造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划分模式的基础上(图3)[1,2],区内共识别出微鼻状构造1个,微断鼻构造46个,微向斜4个,微沟槽1个,微断沟1个,微斜面44个。

图3 微构造模式图(据文献[2],有改动)

研究区内正向微构造以微断鼻构造为主,主要分布在Ti5-X25井附近的断块中,其成因主要为边界断层运动不均衡。该类型微构造易在断层转弯区或断距突然变小的区域发育,如田11断块被2条断层所围限夹持的断块区(图4),地层西高东低,与断层形成为微断鼻构造,而田27-5断块和田2断块为断层上升盘,与地层倾向相反,形成反向微断鼻构造(图5、6);负向微构造主要是微断沟,分布在Ti301井周围(图7),其成因可能与古地形和砂体沉积差异压实作用有关[3];斜面微构造常位于正向和负向微构造之间,在Ti5-X25井周围分布较多,主要是受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斜面倾向、倾角均与区域背景相一致。

图4 田11断块微断鼻构造               图5 田27-5断块微断鼻构造

图6 田2断块微断鼻、微断沟构造             图7 田301断块微断沟构造

图8 T2界面构造模型               图9 田家地区构造模型

在系统收集钻井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以小层对比和地震解释为参考,建立研究区内目的层段的构造模型(图8、9)。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断裂分布组合特征和微构造特征。

4 结语

[1]朱红涛,胡小强,张新科,等.油层微构造研究及应用[J].海洋石油,2002,22(1):30~37.

[2]徐守余.油藏描述方法原理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5~17.

[3]谢从姣,刘明生,杨俊红.微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初探[J].断块油气田,2001,8(4):4~7.

[编辑]邓磊

2016-02-10

刘昭(1990-),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构造与油气成藏方面的学习与研究,624950186@qq.com。

TE122.3

A

1673-1409(2016)26-0014-04

[引著格式]刘昭,张树林,王琳,等.临盘油田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精细构造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6):14~17.

猜你喜欢
田家断块断点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砂泥互层断点组合类型及其合理性分析
——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为例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用Eclipse调试Python
一类无限可能问题的解法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基于保护协调配合的最小断点集选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