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经济新常态 “四个全面”研究

2016-09-10 07:22李雪
经济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常态文明

李雪

编者按:生态文明、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是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辩证思考和系统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引导经济绿色发展新常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布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娟教授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上做了题为《生态文明 经济新常态 “四个全面”》的学术报告研究,论述了三者的内在联系。本刊记者有幸参加会议,并将黄娟教授的这篇文章以访谈的形式发表,以飨读者。

记者:黄教授,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我们党和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最近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新思想。这就需要学术界系统思考生态文明、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的关系,目前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我们今天采访您,是请您谈谈生态文明、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您先谈谈怎样理解和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黄娟: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从狭义即从五大建设角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指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人类文明高度认识生态文明,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最近又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从狭义或广义来认识和建设生态文明,而应该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入手,从生态文明新时代高度着眼,通过建设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建设“三型社会”。目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就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社会。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当前,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量很大,如果不加节制任由其粗放消耗,用不了多少年这些资源就会缺乏,就会成为我们发展的累赘和包袱。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2}基于我国资源紧张局势,加上其粗放利用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3}当前重点提高能源、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型、节水型、节地型社会。其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当前,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引起人民群众对这些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环境群体性事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再次,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荒漠化是“地球之癌症”。目前,我国生态恶化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从整体看,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足迹总量在全球各国中最大,生态差距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我们要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4}生态空间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空间,必须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保护好越来越少的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必须系统思考和全面建设“三型社会”。

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建设“三生”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更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5}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以自然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为途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一要建设生态美丽的社会。资源、环境、生态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三大自然要素,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生态良好、生态美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与根本基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即建设绿色生态,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社会。二要建设生产美化的社会。这里的生产仅指物质财富生产。生产美化就是生产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就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生产发展中,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环境生态消耗最少化。生产美化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促使生产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良性循环。三要建设生活美好的社会。生活主要涉及衣、食、住、用、行,应该包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建设生活美好社会,就要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加强社会建设确保人际和谐。只有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养成绿色生活,探索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道路,构建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我们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结合经济新常态和“四个全面”。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要求把握、适应、引导经济新常态。{6}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7}这一讲话不仅首次完整提出“四个全面”,而且将“四个全面”与经济新常态、现代化建设联系了起来。其中,把握适应经济新常态是战略途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推动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是战略目标。适应经济新常态就要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即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新格局,这些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关系紧密,正确把握和系统认识三者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既是我们把握适应引导经济新常态的主线,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生态文明理念原则融入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进入绿色发展新常态;也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生态小康实现美丽中国梦是战略目标,深化生态改革、完善生态法治、强化生态党建是动力、保障和支撑。从生态文明出发辩证思考和系统认识三者关系,可以为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科学的顶层设计。

记者:经济旧常态,以高速增长、粗放发展、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这是导致我国资源环境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重要原因。应对和破解资源环境上限,既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背景,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动因。“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引导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必须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方向,从经济旧常态转向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的新常态。请您具体谈谈这4个绿色转变。

黄娟:1.从传统增长旧常态转向绿色增长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首要特征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7%左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的块头、这么大的底数,再追求两位数的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而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容许我们再盲目追求这样的高速度。{9}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民生态需要日益高涨、国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背景下,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前提下实现7%中高速增长,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建立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红利基础上。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为11.4%,却消耗了全世界21.3%的能源、54%的水泥、45%的钢、43%的铜;2013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5.9%,能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以上。{10}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同影响。要实现不拼资源环境的增长、提高增长质量效益的发展,必须从传统增长方式转向绿色增长方式,即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增长方式,十八大提出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绿色生产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生产方式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就是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率。{11}引导绿色增长新常态,就是要降低单位生产的资源环境消耗,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小,就是“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12}从纵向看,我国资源环境利用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但要引导经济从传统增长旧常态转向绿色增长新常态,必须彻底放弃灰色经济、高碳经济、直线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有学者指出:绿色经济是代表了新常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新常态中的“转增速、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三大要点都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环节和轨道,新常态将为发展绿色经济带来新机遇和强大推动力。{13}

2.从传统产业旧常态转向绿色产业新常态。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与我国传统产业及其结构密切相关。我国长期处于工业乃至重化工业主导的国民经济状态,传统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导致资源环境上限的重要根源。厉以宁指出:低碳的产业结构关系到绿色增长和绿色GDP能否实现的问题,中国要建立一个低碳的产业结构体系。{14}建设生态文明、转向绿色增长,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有利资源环境的绿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一要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2013年,我国服务业首次超过工业产值,标志着以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结构开始转变。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服务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服务化,也要推动服务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还要发展绿色教育、绿色咨询、绿色保健、绿色养老、绿色旅游等绿色服务业。二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5年内,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固废处理投资有望达到7千亿元,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投资超过8千亿元人民币,未来7年内新能源的投资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15}2014年,涉及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正式发布,意味着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三要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吃饭是人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近年来,生产和销售绿色蔬菜、绿色瓜果等产品的绿色庄园、生态农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第一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绿色与健康需要,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数量多、品种全、质量高的绿色有机食品。四要发展森林绿地等产业。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保护、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16}

3.从传统科技旧常态转向绿色科技新常态。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价乃至无价投入。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传统优势不复存在,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寻找新的动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规模是大而不强,经济增长是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17}13多亿人进入现代化,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18}近年来,我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3年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1.7%,2020年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将达到65%,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转向绿色增长、发展绿色产业,引导经济进入绿色发展新常态,必须紧紧依靠绿色科技进步和创新。就低碳技术而言,目前中国低碳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缺乏低碳技术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低碳科研、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低碳经济研究和开发缺乏相应制度。{19}解决我国绿色科技创新问题,发挥绿色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一要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础上,树立绿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提高政府、企业、公民的绿色科技素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绿色科技创新氛围;二要明确绿色科技创新的重点与攻坚领域,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科技创新,围绕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开展科技创新,开发国际领先绿色科技新成果,抢占国际绿色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三要加快绿色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官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四要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教育,积极发展绿色相关专业与学科,既要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生态等自然科学与技术,也要发展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生态文化学、生态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培养大量绿色科技创新人才。

4.从传统消费旧常态转向绿色消费新常态。消费被列在经济新常态九大变化之首,足见消费的地位之高与作用之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投资拉动,而且投资不讲质量、引资不讲环保,出口主要以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是导致我国资源环境达到或接近上限的一个主要原因。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三驾马车”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2012年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达51.8%,超过投资贡献1.4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消费贡献达54.4%,高于投资贡献5.9个百分点,依靠更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走势已经形成。{20}随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消费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普遍关注经济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消费生活领域同样存在大量资源环境问题。近年来,生活污水已经超过工业污水成为第一污染排放源;汽车大众化使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与更新换代使电子垃圾量不断攀升;吃青蛙等传统饮食习惯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虽然限制但未被禁止的烟花爆竹燃放带来空气污染等等。建设生态文明、引导绿色新常态,既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也要“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更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实现“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21}当今国际社会,绿色消费是时尚,低碳生活是潮流,绿色生活低碳消费也在我国兴起,“乐活族”正在成为环保人士的重要选择。考虑到我国资源环境上限,我们必须引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风尚,扩大和推广绿色有机食品、绿色服装鞋帽、绿色住房建筑、绿色交通工具、绿色文化艺术、绿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品消费,通过“培育绿色消费热点”、“提高绿色消费能力”、“完善绿色消费政策”、“加强绿色消费教育”等措施{22}打造绿色消费升级版。在当今消费拉动生产的大背景下,绿色消费新常态必将拉动我国绿色增长、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进入绿色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

记者:建设生态文明、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既要引领我国经济进入绿色发展新常态,更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进程中。黄教授,请您给我们谈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有关问题。

黄娟:1.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明确,建成生态小康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从2015-2020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即实现经济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民生小康、生态小康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生态小康就是天蓝、地绿、水清的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康。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逼近,资源环境因素成为评判小康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针。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5}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就深刻表明,没有生态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基础。也就是说,如果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供给严重冲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我国能否建成生态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将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建成生态小康是生态文明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实现美丽中国梦是生态文明中级阶段的建设目标,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是生态文明高级阶段的建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6}“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27}这就是说,中国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是红绿相间的美丽中国梦。建成生态小康和全面小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生态小康、圆美丽中国梦、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2.深化生态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动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化生态改革,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推动改革绿色化。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以及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等诸多矛盾与利益冲突,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唯有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和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并根据绿色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正确认识并处理绿色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关系、绿色经济基础与绿色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28}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9}必须依据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构建纵横的、立体的绿色制度体系。一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并完善包括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绿色制度体系;二要按照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化的生态文明道路要求,建立并完善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的绿色制度体系;三要按照经济绿色发展新常态要求,建立并完善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的绿色制度体系;四要按照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领域要求,建立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等绿色制度体系;五要按照制度、体制、机制的辩证关系,理顺绿色发展制度、绿色发展体制、绿色发展机制之间的关系。争取到2020年,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领域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绿色制度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生态小康、圆美丽中国梦、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不竭动力。

3.完善生态法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可靠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紧紧依靠生态法治,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推动法治绿色化。目前,我国生态法治建设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生态立法理念尚未确立,环境权至今未被列入宪法,绿色法规不够完备,相关法规不太协调;生态执法存在缺位、越位,生态执法能力较弱,生态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生产、政府管理不遵守生态法律,企业与政府尚未成为守法主体,公民生态守法意识也薄弱;由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使其没有也无法提起公益诉讼,导致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有效司法监督,不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30}这些问题与挑战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有效法律保障。因此必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法治体系与模式。一要完善生态立法。将生态文明确立为立法原则,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列入宪法,建立并完善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特别是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以及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绿色法律体系。二要加强生态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必须加大政府的环境责任,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强化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开展生态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生态法治环境。三要严格生态守法。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加大企业违法制裁力度,使企业自觉遵守生态法律;加强生态法治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促使公众自觉遵守生态文明相关法律法规。四要强化生态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扩大生态法律诉讼主体,完善生态公益诉讼制度,加强生态环境行政审判,推动生态环保法庭建设。只有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根本保障。

4.强化生态治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支撑。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坚强有力,事业才能兴旺发达。{31}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支撑,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强生态党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贪污腐败等问题十分严重。作风问题、腐败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风不变、腐败不除难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态思想建设、生态组织建设、生态作风建设、生态反腐建设、生态制度建设,当前要重点加强生态作风建设和生态反腐建设。一要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建设美丽乡村不能“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32}建设生态城市不能“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33}不能以建设生态文明之名行破坏生态环境之实。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将生态文明规律与各地各行实际相结合,探索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二要反对官僚主义,坚持执政为民。建设生态文明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生态利益为本,树立为人民生态服务的生态权力观,以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生态群众观和严格实施绿色考核制度的生态政绩观。三要反对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享乐主义浪费和大量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反对享乐主义。领导干部要牢记生态国情、生态世情、生态民情,坚持并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艰苦奋斗社会风尚。四要反对奢靡之风,坚持勤俭节约。一些地区、一些干部不以铺张浪费为耻、反以挥霍无度为荣,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清廉的楷模、节约的表率、勤俭的标兵,率先形成节俭、环保、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五要反对贪污腐败,坚持反腐倡廉。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重大资源环境问题背后隐藏着贪污腐败问题,地位提升、权力加大、资金增多使环保部门成为贪污腐败的高发地。必须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化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力度。

记者:黄教授:您从生态文明出发分析三者关系,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绿色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思想基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布局指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生态小康的现实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成为天兰、水清、山绿,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中国人民共同的美好家园。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国家社科基金: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2011133]]

注释:

{1}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人民日报,2015.03.25

{2}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新华网,2015.03.10

{3}十八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1页

{4}习近平.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新华网,2013.04.02

{5}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2012(1)

{6}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会计网,2014.12.12

{7}转自徐伟新等.中国新常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页

{8}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新华网,2015.03.10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页

{10}田银华等.经济新常态下的产能过翻与节能减排.社会观察,2014(1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7页

{12}程恩富.新常态的核心是提质增效.光明网,2015.3.14

{13}引领新常态,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中国网,2015.02.03

{14}厉以宁.经济低碳发展符合新常态.光明日报,2014.12.29

{15}马蔚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上).施工企业管理,2015(1)

{16}侯云春.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中国经济新常态增长点.西部大开发,2014(12)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页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7页

{19}厉以宁.经济低碳发展符合新常态.光明日报,2014.12.29

{20}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河南科学,2015(1)

{21}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人民日报,2015.03.25

{22}黄娟等.绿色消费: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引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

{23}徐伟新等.中国新常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页

{24}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2012(1)

{25}习近平参加贵州团审议.新华网.2014.03.07

{26}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国新闻网.2013.07.20

{27}习近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梦重要内容.新华网,2014.11.13

{28}黄娟:阶梯式发展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思考.鄱阳湖学刊,2014(1)

{2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11.16

{30}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理论参考,2014(12)

{3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

{32}习近平:建设美丽乡村不要“涂脂抹粉”.凤凰网,2013.07.23

{33}十八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页

(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常态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