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联及运行方式

2016-09-10 04:36翁乙超于婕翁志强
经济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产力艺术经济

翁乙超 于婕 翁志强

摘 要:艺术对于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经济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和生产力,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文章分析了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总结了艺术经济的实现过程,并就艺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艺术 经济 艺术经济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058-02

艺术是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主观生活的慰藉需求而创造的“公众审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传承中,艺术起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者的作用。艺术除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外,还与市场联姻,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未止步。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追求高雅生活情趣,各种琳琅满目的艺术产品竞相走进人们的视线,步入人们的生活,艺术市场的开发、交易、炒作如火如荼。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经济相生相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拓展了经济发展的领域,提升了经济的品味,使理性的市场变得感性,而且优化了艺术的发展空间,提升了艺术的发展境界,使感性的艺术变得理性,艺术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

一、关于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艺术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发展的,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生产,而经济活动则是满足人的现实生活需要,主要从事物质生产。当今社会,人类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发展,艺术与经济日趋一体化,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经济为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虽然这种决定方式不是直接的、机械的,但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态,相应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内容和形式。艺术作品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关系,表达的各种观点、倾向、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再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不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经济活动为艺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艺术创作虽属精神活动,但与物质生产一样需要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保障。艺术设计的技术性、经济性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能推动艺术文化的繁荣。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之所以能创造出光耀千秋的传世之作,与他们身后大的财团支持密不可分。

再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以为艺术生产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社会观念大变革、思想大解放的重要时期,为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经济的繁荣造就了艺术的盛世。从17~18世纪的巴洛克、现实主义、洛可可,到19世纪大革命到来后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经济进一步壮大,艺术发展也百家争鸣,涌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巴黎画派和立体主义等画派。而当经济萧条衰退时,艺术家迷茫,创作减少,收藏家因受经济影响,收藏也减少,对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会带来影响。

(二)艺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在艺术纯粹服务于“信奉”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艺术的利用有极其严格的尺度。那时的艺术主要是为了宣扬某种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艺术沿未进入经济领域,人们否定其功利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艺术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艺术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愈发具有生产力的性质。上世纪末,美国文化艺术产业已达到其GDP的6.3%,规模超过了工业和农业,基本和零售业持平。而英国的博物馆每年获得15亿英磅的盈利,成为英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数。现在各地都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打造和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艺术节或艺术展,使艺术与经济互惠互利、互相渗透、良性循环。艺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的新生产要素,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三)艺术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艺术与经济良性互动,并不是线性的,也会产生不平衡。既有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也有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平衡,还有不同艺术种类对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不代表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高。历史上许多落后民族,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某个领域却超过了经济发达的民族。对于艺术也是如此,经济发展决定艺术发展也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超前于经济发展,有时落后,有时甚至与经济发展呈反方向变化,表现出经济发展,艺术下滑,经济萧条,艺术繁荣的现象。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灾荒连年,战争不断,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经济最萧条的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那时创造的诗歌、舞蹈和各类工艺品却颇有特色,有的甚至超过了前代经济繁荣时期的创作。又如19世纪俄罗斯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

二、关于艺术经济的实现过程

艺术产业的形成,使艺术品这种具有审美本质的精神产品,成为按照产业规模生产、流通和销售,并且可以通过经济价值的实现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特殊商品。由此,对艺术品经济价值的追求便成了艺术产业发展的直接目的,通常也被认为是艺术产业与艺术事业相区别的关键所在,经济因素在艺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就不可避免地占据重要地位。艺术经济实现的主要环节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制作、艺术流通和艺术消费。

(一)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独创性”是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作中的经济因素,最直接的例子是工艺美术。有理论认为,工艺美术属“本元文化”,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其实,在艺术领域,经济因素无处不在,但又似乎难以捉摸。

(二)艺术制作

艺术制作是把艺术创作的独创性艺术作品,付诸生产实践,完成艺术品生成的过程。艺术制作既可以是艺术创作者本人完成的,也可以创作者以外的生产团队完成的。艺术制作是艺术成品生产的过程,是把创作的艺术品投入到市场流通的中间环节。艺术制作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效益首先必须有高超的制作水平。艺术生产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经济直接反映,具有市场及其一切相关的经济因素。

(三)艺术流通

艺术流通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艺术商品价值、艺术交流、艺术消费的重要途径。从艺术经济学上看,艺术流通是艺术商品和艺术劳务使用价值的交流,也是艺术信息和审美信息的交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艺术流通或艺术交流,首先要取得艺术的使用价值,这样才会给人们带来在艺术交易、经营、消费等方面的可能,人们才会去购买艺术商品和艺术劳务的消费权。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品的交易不再仅仅是创作者和消费者个体之间的简单流通,而是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在内的全方位的流通模式。艺术流通模式的转变一方面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促进了艺术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四)艺术消费

艺术消费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美的享受需要,用货币购买、欣赏艺术产品和参与艺术娱乐的经济活动,艺术市场则是艺术消费发生的场所。艺术在消费过程中创造经济财富,是因为艺术消费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一般来讲,在初步解决了温饱条件后才能有所萌芽,进入小康社会才能更加活跃,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大大提高,能够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健身、旅游、休闲等需要的艺术消费正在逐步成为消费热点。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收入提高,是艺术消费兴起的根本原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是艺术消费兴起的直接原因,闲暇时间增多为艺术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关于艺术经济的运行

艺术属于文化范畴,这种无形的资源对国民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融合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艺术经济,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艺术市场运行秩序

一是要鼓励自由竞争。发展艺术经济,必须尊重艺术创作自由创新,艺术市场自由运行,打破行政利益区隔,排除行政干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艺术生产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艺术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自主经营。二是要讲究效益观念。处理好艺术企业经营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鼓励在推动艺术市场发展上突出特色、体现差异,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注重延伸艺术产品的价值链,增强艺术产品的辐射力。三是要尊重价值规律。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来调整艺术生产的结构、规律、分配社会劳动,坚持以市场方式配置艺术产业资源,推动民间艺术进入艺术经济领域,鼓励艺术行业融资上市,促进艺术资源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四是要推动艺术创新。艺术创意和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艺术创意就是艺术经济的观念、内容、方法、技术的创新。要提高艺术创意水平,使艺术创意成为艺术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

(二)完善艺术市场运行机制

完善艺术市场要素和艺术市场机制,促进艺术经济蓬勃发展。完善艺术市场相应的中介服务,为艺术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信息,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提升艺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与艺术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支持与艺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的配套服务。规范艺术投资人、艺术经纪人、艺术鉴定人、艺术企业家、艺术品收藏家等艺术市场要素,为艺术品鉴定、信用评级、艺术经纪、交易机构、信托公司等相关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艺术产业发展孵化。加强艺术产业与金融资本的互动,提高艺术产业资本投资与运作效益。处理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辩证关系,积极引进国外艺术机构的创作方法、运营经验、科技成果和市场管理规则,结合我国艺术特色,发展自己的艺术市场,通过主体投资、合资、股份制或艺术交流方式,在国外生产艺术产品或输出艺术作品,提高我国艺术产品的国际影响。

(三)提升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层次

艺术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经济融合催生“艺术经济”这个新概念,特点就是艺术和经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以经济为依托的新艺术形态,或以艺术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即“艺术经济化”和“经济艺术化”。艺术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影响力越大,艺术的社会价值就越突出。

时代发展到今天,经济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使艺术寻觅到了积极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方式,经济找到了持续可靠的效益。这既是经济发展的“文化觉悟”“艺术境界”,又是艺术保护与开发的“经济觉悟”“经济层次”,对于经济和艺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许多经济实体都在争相与艺术挂钩,不是艺术在求经济,而是经济在求艺术。一些远见的经济实体早已快鸟先飞,把自己置于高等级、高品位、高知名度的文化艺术背景下,使艺术与经济相互增辉增效。各地通过举办艺术节,宣传本地的特色文化,如潍坊风筝节、大连服装节、盱眙龙虾节、淮南豆腐节、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等,把艺术亮点和卖点,转化成产品的亮点和卖点,艺术已在经济发展上最先奋翮,这既是经济硕果,又是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 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 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M].华艺出版社,2001

[3] 蔡醒善.浅谈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J].大庆社会科学,2010(3)

[4] 程恩富主编.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 赵敦华著.当代英美哲学举要[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翁乙超,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于婕,南京艺术学院;翁志强,南京军区总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作者简介:翁乙超,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现于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工作;于婕,现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翁志强,现于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教授。)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生产力艺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纸的艺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爆笑街头艺术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