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设计与应用1)

2016-09-10 02:58岩,刘帆,郑
护理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固定翼管体气囊

刘 岩,刘 帆,郑 岚



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设计与应用1)

刘岩,刘帆,郑岚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设计;舒适度;安全性

许多病人因需要长期的呼吸支持而选择气管切开[1]。国内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5.7%[2],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感染发生率为65.0%[3]。气管内导管对病人有一定刺激,可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而出现躁动[4],此时若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翼与气管切开处皮肤距离较大则会导致气管切开导管滑动和气管切开切口污染,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若气管切开处皮肤与气管切开导管固定翼之间的距离过小,则会导致固定翼紧贴气管切开处皮肤,导致气管切开处不易消毒和放置无菌保护敷料等。同时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只有1个气囊,若长期安置,气囊充气不足则口鼻腔分泌物会坠落进入气道造成或加重肺部感染,若充气过足则易导致气道壁损伤。针对此类问题,我院重症医学科神经ICU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及信息后,设计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气管切开导管,现报道如下。

1 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结构

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由医用PVC材料制成,由管体、固定翼和固定翼上的固定栓以及双气囊和双囊上积液吸引孔组成。见图1~图4。

1—卡位孔;2—呼吸机接头;3—管体;4—囊上积液吸引孔接口;5—气囊充气口

图1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管体示意图

1—固定带连接孔;2—固定栓;

1—栓头;2—弹簧;3—连杆;4—拨动板

1.1可调式固定翼可调式固定翼气管切开导管较普通的PVC气管切开导管不同的地方是管体上设有3对不同位置的卡位孔(分别在管体的两侧相对应),且该卡位孔未穿透管体,相应的固定翼上设有可以扳动的固定栓,使用时依据病人颈部粗细选择相应的卡位孔卡住固定栓进行固定。

1.2双气囊及双囊上积液吸引孔气管切开导管末端设有两个间隔较近的气囊,且每个气囊上方均设有一个囊上积液吸引管,每个气囊和囊上积液吸引孔都是独立的,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2 工作原理  新型气管切开导管为无菌一次性医用耗材,适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病人,配有可调式固定翼,可根据病人颈部粗细调节固定翼,以达到气管切开处颈部皮肤和固定翼之间距离适当的目的,同时双气囊的交替使用和双囊上积液吸引孔的设置,可以充分吸引囊上积液和更换气囊压迫气道壁的位置,从而减轻对病人的刺激和方便清洁消毒,充分吸引囊上积液,减轻气道壁的损伤。

3 使用方法

3.1可调式固定翼的使用气管切开术后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拨动拨动板使固定栓后移,依据病人颈部粗细调节固定翼的位置,使固定翼与气管切开处颈部皮肤距离适当,此时松开拨动板,固定翼栓头卡进管体上的卡位孔内,实现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目的。若留置气管切开导管期间需要更换固定翼,先向后拨动拨动板使固定栓栓头退出管体上的卡位孔,取出固定翼消毒后重新放置新的固定翼固定即可。

3.2双气囊及双囊上积液吸引孔的使用气管切开导管安置成功后,可每间隔一段时间更换气囊。更换前先经已充气气囊的囊上积液吸引孔吸出气囊上方的积液,此时将另一气囊充气后,再将原充气气囊排气即可,如此交替。

3.3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固定栓是否卡在卡位孔内。更换气囊时先充分吸引出已充气气囊上积液后方可进行气囊的更换。

4 优点

4.1可调式固定翼的设计减轻对病人的刺激,降低气管切开处和肺部感染几率常规的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翼与管体一体,若病人颈部过粗则固定翼紧贴病人颈部,不仅挤压切口处皮肤又不利于清洁消毒,若病人颈部过细则对病人刺激较大且易暴露切口增加感染风险。可调节固定翼可解决以上问题,依据病人颈部的粗细调节固定翼在气管切开导管管体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翼与气管切开处皮肤距离适当的问题,以减少刺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同时便于清洁消毒,降低感染的风险。4.2双气囊及双囊上积液吸引孔的设计减少了对病人气道壁同一处的持续压迫,避免口鼻腔分泌物坠入气道常规的气管切开导管只有一个气囊和一个囊上积液吸引孔,若要缓解气囊对气道壁的压迫,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气减小气囊压力,此时口鼻腔分泌物易坠入气道,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若要避免口鼻腔分泌物坠入气道,则需保持气囊充盈,此时对气道壁的压迫持续时间长,易使气道壁损伤。双气囊及双囊上积液吸引孔的交替使用,使得气道壁不同部位交替受压;同时配以双囊上积液吸引孔,在更换气囊前可充分吸引囊上积液,保证气道的持续密闭,使囊上积液不易坠入气道,同时又可以使气道壁同一部位不持续受压。既减少了气道壁的损伤风险,又可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或加重。

5 小结  该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气管切开病人的管体和固定翼之间固定和单气囊持续压迫气道壁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式固定翼及双囊交替使用的气管切开插管,为气管切开病人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奠定了技术基础,可减轻或避免气道壁的损伤,降低口鼻腔分泌物坠入气道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的危险。

[1]赵磊,孙昀,杨进,等.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呼吸内科及ICU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4):526-528.

[2]曲伟东,王展平,金峰.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54-755.

[3]Bauer TT,Ferrer R,Angrill J,etal.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microbiology [J].Semin Respir Infect,2000,15(4):272-279.

[4]周丽华,徐礼鲜,安永谦,等.咪达唑仑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4):578-580.

(本文编辑范秋霞)

刘岩,护师,本科,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帆、郑岚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R472.4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0.047

1009-6493(2016)07B-2558-02

2015-08-06;

2016-04-13)

1)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5 2 0112331.4。

猜你喜欢
固定翼管体气囊
串列弹性双管涡激振动干涉的仿真研究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串联混电系统优化设计
大直径埋地管道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与计算*
2AI2硬铝合金管体精密锻造成形工艺研究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V”系列固定翼无人机
高田气囊案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水下滑翔机水平固定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