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临绝境 创新课改百花鲜

2016-09-10 07:22孙新博左朝阳董胜
决策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鲁山探究教学模式

孙新博 左朝阳 董胜

鲁山二十四中是一所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乡村学校,前身是张良镇高级中学,即张良二中,位于张良镇东寨门内原山陕庙、泰山庙院;1920年(民国9年),政府在此设立张良镇小学;1932年(民国21年)又在此设鲁山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1937年(民国26年)两校合并为张良镇第一中心小学。1939年(民国28年)开始张良二中几经更名改制,到1992年撤高中改制为目前张良第二初级中学,后改名为鲁山二十四中。

2006年,鲁山二十四中生源流失严重,频临关门倒闭。就是这样一所学校,2013年却获得鲁山县“中招质量评估先进学校”,语文、数学、化学3个学科获得县级“先进学科组”,4位教师获得县级“中招质量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在2014年4月成功举办了“鲁山县中学课改经验交流现场会”,县教育系统有关领导到会祝贺致辞。该校从2014年到2016年分别获得县级“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县“中招质量评估进步学校”、鲁山县“中小学特色学校”等荣誉,前来学习和交流的学校达50余所,人员达上千人次。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濒临关门的“烂摊子”学校获得如此多荣誉?是什么力量让面临绝境的中学又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近日,记者带着诸多疑惑,走进鲁山二十四中,校长白群向我们讲述起该校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他接任鲁山二十四中以来的诸多坎坷历程。

百年中学濒临生存危机,引进课改又遭遇举步维艰

鲁山二十四中,虽地处中州名镇张良镇,但由于改制的时间短,教学管理各方面配套设施制度等未能跟上,加上学校和社会上的各方面矛盾和冲突加剧,教学质量一度在全县处于落后行列,学生流失严重,教师也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思想保守、教育观念陈旧,该校的中招质量评估一直在30名左右徘徊,学校一度濒临关门的危险境地。就在鲁山二十四中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的学校领导临危受命,他们打破陈旧的教学思路和观念,锐意创新,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创了“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新希望,令师生教和学的热情度迅疾高涨起来。2008年,校领导携部分教师代表先后外出江苏省和山东省全国初中课改名校参观学习,汲取它们的先进经验,回来之后,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决定博采众家之长,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做法为参照,结合本校实际,施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初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教学形式是更新了,但老师们还仍然是满堂灌的方式授课,正所谓“穿了新鞋,却走的仍是老路”。针对这种情况,校课改小组就继续改进教学:限制老师授课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超时,本节课无条件视为不合格课教;另外还采取跟踪听课法,直到跟踪至老师合格为止;学校领导组每天听课达2到3节。经过半年的改革,老师的观念和授课方式改变了不少,然而经过考试,学生的成绩并无太大进步;课改领导小组和教师都感到迷惘了,课改到底还要不要进行下去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校课改小组重新对杜郎口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究,抽丝剥茧找出本校问题所在,最终得出结论:教学改革的注意力不该仍停留在教师身上,而应转移到学生身上,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而有序、轻松而有趣、和谐而热烈的新型课堂气氛逐渐形成。

紧接着,校课改领导小组又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步骤细化为:自学—讨论—探究—展评,简称为“四步导学法”。至此,鲁山二十四中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才算正式拉开了序幕。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这棵“幼苗”能够顺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校课改领导小组采取一系列措施,为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制度管理,坚持集体办公制度;实行“说、讲、评”一体化的讲评课制度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科研制度;学校统一印发听课手册,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听30节课,要做到“听有所思、思有所获”,而后在每周的教研会上交流评议,总结提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实现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入纵深方向。

撤走讲桌,增加黑板。撤走讲桌,旨在让老师离开讲台,走进课堂学生小组中观察指导学生学习。同时,给每个班级再增配两块黑板,供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所用。

改排座位,多选组长。改变了过去秧田式就座形式,变成了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组合式;学生面对面的坐,每个小组都是由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6~8个学生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一帮一、兵教兵”互教互学模式,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另外,要求任课老师一学科选一组长,且不能兼任。

每天早晚各一次让学生励志宣誓。周一早晨全校学生在国旗下集体宣誓。然后各班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宣誓词,悬挂在教室上方,每天早晚两次宣誓,时刻激励自己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

课堂教学改革苗圃中, 鼓励百花齐放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学校不要求每个老师的课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由此,该校涌现出一批风格各异的教学能手,师勇老师潇洒自如,石蕾蕾老师活力四射,冯晓勇老师温文尔雅,汤晓蕾老师行云流水。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的教学成绩也非常突出。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使他们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汲取知识。老师则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保证了新课改教学的质量。

首先,学生主动起来,老师上课轻松。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学生漏掉的关键问题老师要提出,并和学生共同解决。

其次,人人有事做,学生比学习。在学生方面,把一个大组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大组长一个小组长,所有任务都由大小组长共同督促完成,老师再进行抽查,也就是兵教兵、兵管兵,兵兵共同进步。每个小组不但组内互相对比,组与组之间也互相对比。这种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劲头也特别足。

最后,学生留得住,成绩就突出。学生流失的问题一直是农村中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自从学校施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以来,学生流失率大幅下降。学生留得住,成绩自然高。

另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提出具体的要求:老师课下要认真备好课。因为想不到学生要提什么样的问题,每次上课都会有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所以备好课就极其重要。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每个组是一个办公室,备课时相互讨论这节课要如何上,突出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别人的长处自己可以借鉴。在备课的过程中,各个年级的老师都可以给一些建议,这样就容易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学校要求上午的二、三节和下午的二、三节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并且教案可以变成活页,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教学改革没有止境,永远追求科学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更需要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教改经验,给自己充电。学校要竭尽所能,给教师的学习创造优越的条件。每年要组织教师轮流外出参观学习,平时要求教师每天学习或上网1小时,保障课堂教学改革不断电、不掉链,向前迈进。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反思总结、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问题的反复过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在教改实践中解决。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拥有广博、先进、优化的教育资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改善办公环境,丰富校园网站,拓宽网络联系,加强网际交流,扩大教育资源,完善电子备课,装备多媒体教室,设立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量。其中,学校设立的“国平助学基金”,筹建“国平图书馆”,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温暖着鲁山二十四中校园里的每一颗心灵。

“课堂教学改革没有止境,但科学高效的课堂是我们鲁山二十四中人永恒的追求。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在课改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重重障碍、道道坎坷等着我们去逾越。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信念笃定、精诚团结、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一定会迎来课堂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明天!”采访接近尾声时,白群校长的话语久久回响在记者耳畔。

猜你喜欢
鲁山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