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2016-09-10 07:22王跃一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性体育生命

王跃一

体育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和合理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它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接受式”“训练式”“机械式”一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局面,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让研究性、创新性、个性化、互动性学习成为常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当下,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表现为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固化、教学方式同一化、教学评价单一化、预设与生成异化等,造成体育课堂上缺少生命活力的焕发,缺少学生学习主体个性的张扬,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不成正比等。体育课是一种身体训练,通过身体活动影响和培育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是为了人的身心健康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有效性要聚焦技能传授,激活内在意识,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练达到最佳,取得实效;关注学生幸福成长,使其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树立其健康意识,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路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着力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示范者、保护者的作用;要营造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安全的体育学习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情境和教学方式会感染学生,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正确的体育意识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一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意志行为的训练,激发其参与意识,让其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成为其自我提升身体素质和生命品质的内驱力,激发其体育活动热情。如小学三年级的投掷教学,可采用选择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练习方式: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垒球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装沙的饮料瓶等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击中目标游戏练习。

此外,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如小学二年级的“单、双脚跳”教学,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模仿练习。学生边练习边发出小动物的声音,调动了自己的视觉、听觉和本体感觉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就好像到了动物园。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让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原点。

二、积极运用发展性评价

首先,落实发展性评价,要更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指标,还应考虑评价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还应注重具体引导,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加以肯定。如学生大胆做出一个优美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行”,而对于聪明在哪里、棒在何处、行在何方,教师都要给出具体参数或理由,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

其次,落实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和运动体验,包括学生的表现能力、情感反应、参与程度、交流合作、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个性发展的平台,关注在生长、成长中人的整个生命;要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自主学练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并通过自我锻炼管理,形成好的运动习惯。

最后,落实发展性评价,要提升教师表达的准确度。教师要善于通过积极的激励方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地“平面镜”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放大镜”评价;要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要让学生的情感逐步在教师恰当的评价过程中动态生成,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要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地成长。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学生内在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练习习惯养成的基础,能唤起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能维持良好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苦学为乐学。

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是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维系学习兴趣的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体育课堂充满着挑战、对抗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给小学生带来了很多超越和乐趣。如小学五年级的“山羊或跳箱分腿腾越”教学,教师可以设置3~5组不同高度的山羊或跳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教师在讲解示范并教给学生保护方法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或自创方法练习,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尝试:搭建获得成功的平台,感受体育学习兴趣;满足新奇快乐需要,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倡导友好平等竞争,促进体育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组织游戏,迁移体育学习兴趣;科学合理提出问题,保持体育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化体育学习兴趣;适时安排拓展练习,唤起体育学习兴趣;逐步提升练习难度,满足体育学习兴趣。

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返朴归真的本质所在。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人格;要以心换心,以情激情;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学要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体育学科特点出发,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表现欲,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进取心。

最后,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以让教育回归本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课堂上让学生多一些参与,少一些观看;多一些满足,少一些禁锢;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替代;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此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运用四步分层教学法。一是参照学生的体能素质、学习成绩、气质类型、运动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即好、中、差),“抓优带中转化差”,对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从严要求,鼓励拔尖;对于中间层的学生鼓励紧追不舍,敢于超越;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放宽标准,降低要求,鼓励进步,唤起信心,转化提升。并将三层学生分成互助学习小组,提出目标,明确要求,培养骨干,布置内容。二是根据“因材施教”的观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身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学中长知识,在练中提能力,在玩中促成长。三是分层布置作业,并延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让学生吃“自助餐”,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精彩。四是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分层对学生进行评价,让课堂彰显生命活力,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首先,生成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是有效教学,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让“生成”与“有效”和谐统一,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体的、真实的、原生态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生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把握其“三要素”,即生长点、精彩点、创新点。

其次,生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课堂气氛与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这样的自由空间里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让体育课堂教学,在动态中生成,在生成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总之,教师在体育课堂生成中要把握好方向,适时做出调控。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基于此,才能实现体育课堂无序和有序的和谐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

最后,生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近年来,青少年轻生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如2015年12月,湖南省某县级学校一位班主任在约谈学生及其家长时,被学生持水果刀杀害。为此,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生命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这一方面,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设计“火灾逃生演练”游戏,假设某一地方发生火灾,需要我们紧急撤离,烟雾很大,为了安全要求大家降低重心,手捂鼻子迅速跑到指定地点,让学生示范,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按要求撤离速度快、注意安全;利用“抢运伤员”游戏,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后,让学生分组练习,使其在练习中掌握一些简单的生存技能,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搬运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关心他人生命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土壤。课堂教学有效性来源于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来源于认真倾听,来源于平等对话,来源于共同分享。相信,只要学生在灿烂阳光下沐浴、在充裕雨水中滋养,教师在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索,就一定能步入这座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艺术殿堂。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有效性体育生命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