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飞进心窝窝

2016-09-10 07:22杨景朝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三中回族银川

杨景朝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如何保护、传承、发扬民族音乐的精髓,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思路,是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银川三中)全方位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教育,选取宁夏民歌作为主要传承项目,创新音乐课堂,营造校园艺术氛围,使学生们掌握了打开民族音乐大门的“钥匙”。

一、让歌声洒满校园

宁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山歌又分为河湟花儿、山花儿、信天游和爬山调等,以花儿为主。宁夏花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感召来自于它的听觉魅力,银川三中非常重视宁夏民歌传承艺术氛围的营造。在银川三中校园,你能听到悦耳的音乐《宁夏川好地方》,课间十分钟你能听到《一对白鸽子》《割韭菜》;下课的铃声是《马兰花》,上课的铃声是《上去高山望平川》,集合的音乐是《宁夏数花》,放学的音乐是《我们最爱山丹丹花》,校园广播站的开播音乐是《山丹红花开》,结束音乐是《白牡丹》。银川三中的校园就是宁夏民歌的大音乐厅和大陈列室,校园的文化墙上有宁夏民歌的曲谱,学生们听到的是校本教材中的宁夏民歌,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大屏幕都有“花儿”的身影。这些优美的旋律播撒在学生们的心中,日积月累,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这种音乐氛围的渲染下,学生不再排斥和回避民歌,而是由衷地喜欢上了宁夏民歌。

二、让宁夏民歌走进课堂

银川三中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类课程。在实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工作中讲究科学方法,加大艺术课程改革力度。目前,“宁夏民歌”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课,“宁夏民歌”进入课堂,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教学中使用音乐教研组开发的校本教材《花儿飞进心窝窝》,其中包括宁夏民歌、宁夏花儿、回族舞蹈等教学内容。校本课程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学期测试中会设计宁夏民歌专项内容。教研组还建立了宁夏民歌的文献、音频、视频等资料库,并利用这些资源自制了音像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情境。学生分小组进行宁夏民歌表演和乐队演奏。小合唱《黄橙橙土金灿灿水》、独唱《抓蚂蚱》、民乐合奏《色俩目》、回族舞蹈《沙枣花儿开》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学生主动参与,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大家更能感受到本土音乐的魅力。学生们还自己填词,进行创作,音乐课堂便成为了一个激发想象力的大平台。经过专家改编和重新配器的新民歌体现出了时代特点,符合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学生更加爱听爱唱了。在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整合也已是一种发展趋势。语文教师从文学的角度讲授分析花儿的歌词。“花儿饶比兴”是花儿的显著文学特征,教师通过对《上河里鸭子下河里鹅》《山丹红花开》《妹妹的山丹花》这些花儿歌词中比兴手法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对“花儿”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知。

学校还重点安排音乐教师参加“花儿进校园”的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五名音乐专业教师多次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花儿进校园”学习班,王莉老师还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西部地区舞蹈编导培训班的学习。学校音乐组教师完成了“宁夏民歌进入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探讨如何对民歌进行再创造、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民歌教学等问题。

三、让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搭建舞台

银川三中共有合唱团、舞蹈团、竖笛队等20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率达到100%。社团活动为学生参与实践、开阔视野搭建了平台,让富有特长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学生每年有多次参加艺术活动的机会:五月份的学校艺术节、“十一”的宁夏民歌合唱比赛、元旦的师生联谊演出,还有每年的“清凉银川”玉皇阁大舞台演出等,丰富的文艺活动为“宁夏民歌进课堂”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平台。学生舞蹈团以本校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为素材,运用宁夏民歌音乐元素和回族舞蹈元素,创编了舞蹈《花儿齐赞新风尚》,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学生合唱团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把《我们的家乡宁夏川》《宁夏好》两首歌推向全国,获得了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合唱比赛二等奖。学校教师合唱团演唱的《花儿,我可爱的家乡》《牧羊哥哥上了山》获自治区级教师合唱比赛一等奖。学校举办的“花儿进校园·宁夏歌舞展演”“银川三中宁夏民歌合唱节”,由宁夏教育电视台、银川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四、让师生得到音乐专家团的指导

银川三中邀请宁夏著名音乐人刘同生、宁夏大学教授张玲、舞蹈教授冯亚丽、银川市群艺馆演出部部长张韬、宁夏花儿传承人唐祥以及被誉为“口弦皇后”的宁夏文化馆音乐研究员安宇歌等实践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音乐专家到校举办讲座,为“宁夏民歌进校园”“花儿进课堂”提供专家指导,确保民歌进校园的质量。学校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学校还定期在阶梯教室播放优秀的地方音乐剧目,有舞剧《月上贺兰》、歌舞剧《王洛宾与六盘山花儿》、音乐剧《回乡婚礼》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宁夏这方热土,了解回族这个坚忍不拔的民族,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现在,音乐教师又把回族口弦引进课堂。回族口弦是流传西部地区的一种器乐,回族妇女们吹起口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憧憬美好的未来。音乐教师们一边从头学起、拜师学艺,一边进行着教学实践。

五、让“花儿”飞向世界

2012年,银川三中舞蹈团创编的回族舞蹈《花盖头》《欢快的羊响板》参加了欧洲波黑沃音乐节演出,获得了广泛好评。王莉老师的《花儿飞进心窝窝》观摩课分别于2011年、2012年在苏州南环中学和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进行了展示,获得当地师生的热烈赞誉。王莉老师多次承担了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的民歌教学示范课教学。音乐组的其他教师在区市级的大赛中以宁夏民歌为主打节目,屡获佳绩。

花开满树意繁荣,宁夏民歌融入到了银川三中的艺术教育中,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促进了学校艺术特色多元化发展。愿“宁夏花儿”开得更加绚丽多姿,愿“花儿”唱响宁夏,唱响中华大地。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三中回族银川
老银川的样子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