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6-09-15 06:39汪雅婧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于漪春泥语文能力

汪雅婧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化作春泥更护花

汪雅婧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于漪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其教育理论丰富了语文理论的建设,深化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于漪;理论;教文育人

“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就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人民教师的良知告诫自己,自己是教师,和市侩不一样,我们不能把教书当作生意,如果那样的话,教师的道德行为底线就崩溃了。”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的一段话。当我正真走向讲台的那一刻,我希望还是能用这一段话来告诫自己,再过更长更长的时间,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高尚的、心里装满孩子的优秀语文教师,我还能做到那个多年前希望成为的人。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她的教育思想立足点高,生命力持久。构成她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教文育人”是于漪老师的教育核心思想,也是她多年实践的成果。她说:“我的‘教文育人'的理论,是以兴趣为先导,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的结果。”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辐射力、感染力。“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师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教师必须切切实实为学生做出表率。也许很多人认为“红”的思想太贯穿于教育思想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教文育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实际上所要担负的责任远远不止是将语文的基础知识告诉给孩子们,我们还要“育人”。“育人”二字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可以说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容易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教师,也是最容易传达三观的教师,我们在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时候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个生命,教师需要培养、呵护这个生命。语文教学看似简单,而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每一篇课文之中,以课文为基点,传输一种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教的是一篇篇课文,而文本背后才是培养学生成长的真谛。

第二,全面、有序、科学地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就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于老师说过:“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该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促进今日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文育人就是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包括“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追求真理的求知欲”等,这里的能力,指的是“读、写、听、说”能力,这里的智力,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培养语文能力需要全面训练,要树立全面培养的观念,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就语言训练而言,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不能重读写,轻听说,就整个语文能力而言,其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语言能力本身,还应该向外延伸、循序渐进,重视能力训练的序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虽然要求全面发展,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要抓住其中内核,即语文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多思考。

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情感教育。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披文入情”,即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候效果也并不是特别明显,在我所接触到的教师中,也存在不少教师将上课做为任务,考试是其终极的目标,一切教学围绕着考试,似乎只有学生的成绩才能代表了教学的有效性。至于情感教育,很少有教师涉及到这一点。我们总把应试教育作为挡箭牌,我们很多教师总是认为在高考制度不改革的前提下,那些什么情感教育都是不切实际的。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听叶澜教授的讲座,她认为,在我们面前坐着的不是一个个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他们是生命,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作为教师,基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教育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要始终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情感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第四,“立体化、多功能”的课堂教学效率观。一是课前要精心设计。二是课堂教学要有鲜明的节奏。三是充实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在谈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只看一堂课学生学到了几条知识,或掌握了几种技能,实际上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培养一个学生,我们不仅仅是要求他学会哪些知识点,而是从多个方面、立体的来看,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否得到了全面、健康的成长。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既不会成为学习的工具,也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于老师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听了这样的话觉得很惭愧,在即将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我不敢想象是否有一天我也会朝着专家型教师的行列迈进,我甚至可能从没想过要对中国的教育做出自己的改革。我不敢想,不是我没有勇气,而是我缺乏了一种教育者的信念,缺乏一种高尚的教育精神。感激我有一段研究生学习的经历,它让我站在了更高的高度去看待教育,它让我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教育家,它让我认识到自己有太多太多未完成的事。于漪老师是这样的,用一生交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而就仅仅在语文教学这一领域,又有多多少少位“于漪”老师呢,他们用一辈子的心血投注在了中国教育上,扎根语文教学,提出了那么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我想,他们就是在寻找一个出路,寻找语文教学的出路,也是在寻找中国儿童的出路。“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诗,我想把它用在教师的身上是最为恰当,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心血便是那肥沃的春泥,去呵护着祖国的每一朵花儿。

[1]姜广平.关于于漪的凝思[J].名作欣赏.2012(4)

[2]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J].成才之路.2011(10)

G42

A

1671-864X(2016)09-0263-01

汪雅婧(1991年-),女,汉,皖,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专业。

猜你喜欢
于漪春泥语文能力
化腐朽为“春泥”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