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台花鸟画家赵松泉

2016-09-16 07:41毛乐耕
文存阅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徐悲鸿苏州

毛乐耕

旅台花鸟画家赵松泉

毛乐耕

赵松泉先生是江苏南京溧水人。他1914年(农历甲寅年)出生于溧水云鹤里佳山村,1949年去台湾,晚年回家乡溧水居住,2012年以九十九岁的高龄在家乡离世。

赵松泉是台湾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人生经历很有传奇色彩。赵松泉晚年在家乡定居期间,我常常去他的书斋画室陪伴他,畅谈甚欢,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

丰富的阅历

赵松泉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30年秋,十七岁的他考取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打下了日后成为著名画家的坚实基础。从苏州美专毕业以后,赵松泉先后在苏州、溧水、安徽等地的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就职,从事教育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炮声响起,抗日战争爆发。作为一名热血青年,面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青年赵松泉毅然将怀孕待产的妻子安置在武汉,自己临危请命,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的军队,奔赴前线作战。

赵松泉随部队一直北上,到达徐海前线的台儿庄以南地区,在那里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这一场大战,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板垣第五师、第十师两个精锐的师团,取得了歼敌万余人的战果,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叫嚣。赵松泉成为这一著名战役的亲历者。

接着,赵松泉又随部队一路转战,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从鲁南经苏北、再到安徽,越过涡水和安徽西部的淝水,连续长途跋涉十天十夜,直抵河南驻马店的平汉铁路,最后才安全回到汉口。

赵松泉曾多次对我回忆起这一次惊心动魄,吃尽千辛万苦的战斗和突围经历。他说:“这一个阶段是一个根本置生死于不顾的阶段,为了爱国没想到自己本身和顾及家庭。”赵松泉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

以后,赵松泉又随部队往贵州方向开拔。先是到了长沙西边的宁乡县,在那里的一个后方医院任职。后来又到江西南昌参加二十集团军的一次作战行动。战后返回长沙,适逢“长沙大火”事件,赵松泉在那个艰险的环境中又渡过湘江,一直向西,经过湘西的沅陵,到达贵州。在贵州,他先是在“后方勤务部”就职,负责战争期间征调商用车辆的工作,后来又到西南公路工程局,最后落职于国民政府财政部税务管理局贵阳分局,一直工作到日本投降。

再以后,赵松泉辗转去了台湾,1959年退役后,在台湾担任了一名基层的公务人员。退休后,他在台湾南投重操旧业,潜心读书画画,在艺术上突飞猛进,迎来了自己创作上的高峰期。

精湛的画艺

赵松泉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喜欢画画和雕刻,从小就显露了这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家乡的山水林泉、花草禽鸟,给他以最初的美学熏陶,家学渊源又给他以文化的启蒙。赵松泉六岁时,就能画出成幅的荷花,还能用木头雕刻成图章。

赵松泉绘画基础的奠定,是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所学校设在苏州沧浪亭内,环境幽雅,师资力量相当强。学校董事长吴子琛本人就是苏州的著名画家,校长颜文梁是著名的油画家,曾游学法国巴黎,学校的老师中有许多当时艺术界的名流。另外,学校平时还经常邀请名家,如章太炎、徐悲鸿、孙伏园等来校讲学,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赵松泉在诸多名师的指点下如饥似渴地学习,获益良多。

1934年,赵松泉从苏州美专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他仍然不忘钻研画艺,练笔不辍。1937年夏天,他专程来到南京,到当时的中央大学拜望花鸟画大家张书旂先生。当时正值张书旂创作旺盛的时期,宿舍里挂满了作品,赵松泉得以纵情欣赏,学习揣摩。以后,凡是看到张书旂的资料和画册,赵松泉都用心收藏和临摹,无形之中,受他的影响很大。1940年,徐悲鸿从广西到贵阳办画展。当年在苏州美专时赵松泉就听过徐悲鸿的讲学,这次贵阳相遇,自然热情地去为画展帮忙,并认真地观摩了徐悲鸿的展品,向徐悲鸿虚心请教。通过这一次交往,赵松泉又从徐悲鸿处悟得了许多创作的真谛。

退休后,赵松泉居住在台湾南投县中兴新村。这里背倚群山,面临田园,住宅就坐落在林涛绿海之中。赵松泉将自家的庭院看作是体验生活的基地,栽花植草,种莲养鲤,还常常散洒鸟食在地上,招来众鸟啄食,借此机会进行观察研究。他还常常走出画室,与大自然为伴,观朝霞夕阴,雨晴烟晚,看花开花落,鸟飞雀舞,深入地感受着大自然造化的无穷神奇。创作的灵气才气大气在日积月累中自然生成。

兰生幽谷 赵松泉作

除了从生活中感受造化的灵妙,师法自然提高创作的境界以外,赵松泉还重视师法古人,从古代花鸟画大师的创作中汲取艺术营养。对于历朝历代的花鸟画杰作,赵松泉都要揣摩精研,纵览百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在广钻深研、厚实积累的基础上,赵松泉勤奋创作,刻苦耕耘,退休以后,他的创作力进入到一个蓬勃旺盛、健如井喷的阶段。在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他作画不打草稿,凝神聚力,不知苦累,一天就可画一二十幅,办一次展览需要一百幅画,他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可完成。赏观赵松泉这一时期的作品,精品杰作,栩栩有神,且大多是大幅巨制,精湛大气。迄今为止,赵松泉已出版画集多种。他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韩国、日本、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他还曾应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大学和学界邀请前往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受聘担任美国圣若望大学高级花鸟画进修班的教授。

仁者长寿

赵松泉还是一个世所罕见的健康老寿星。九十多岁的时候,照常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照常外出赏景采风访友;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饮食起居如常人,而且还坚持看书写字,兴致来时还吟诗作画。根据我对他的观察,赵松泉的长寿之道就是“仁者寿”。

生性豁达,胸襟开阔。赵松泉艺术成就卓著,品操高洁,淡泊名利。他既不爱钱,也不与人争名。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总是将自己的精神和注意力集中在艺术的探求上,读书绘画就是他的精神家园,艺术创造就是他的最大追求。脑中无杂念,心中无尘埃,他的心灵世界美好而纯净,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人性基础。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作为一个近百岁的老人,赵松泉的人生也必然会随时代的风云而沉浮,随世事的曲折而动荡,然而他却能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他的品德操守和对艺术的追求,时局的变幻,人事的沧桑,他都能睿智地对待和处理。在他刻的印章中,既有“何日归农”,以此来表达自己向往回归家乡的心愿和信念;又有“唯吾知足”,借以显示自己的耐心和守候。处世的开明和机智,是他健康长寿的智慧基础。

以诚待人,以善处人。虽然是一个名画家,赵松泉却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在台湾,许多老兵,许多江苏乡亲,都愿意和他交往。回大陆定居以后,也有许多崇拜者慕名来访,赵松泉总是热情接谈,毫无架子。赵松泉是一个从历史风烟中走过来的人,面对一些以前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恩怨纠结,他都能心态平和,善意化解,一笑泯恩仇。这种大家气度,是他健康长寿的心理基础。

在具体的生理调摄上,赵松泉其实并无刻意的追求。他全身心地漫游在艺术的境界里,心态平衡,生活有规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刻意养生,也不人为地伤身,这就是他最大的养生奥秘。

赵松泉早年在外漂泊,但心中总有一个深深的故乡情结。在台湾的时候,他刻过数方闲章,表达了“何日归农”的意愿。晚年以后,躬逢盛世,他有机会叶落归根,回到故乡定居,过上安静恬适、颐养天年的生活,确也了却了他思念故土的拳拳心愿,这应是他的人生一乐。

猜你喜欢
徐悲鸿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园林之城——苏州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探微
龚学平 摘自徐悲鸿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