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2016-09-18 03:18董兴美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河南新乡453400
关键词:肺源肺动脉心脏病

董兴美(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河南 新乡 453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董兴美
(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河南 新乡 4534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西医结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

在心血管内科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肺动脉、组织或胸廓发生慢性病变,从而引起肺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出现右心肥大及扩张等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心脏彩超、心电图及X射线检查等确诊,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妊娠或哺乳以及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3.2±4.7)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3.4±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给予头孢唑肟钠1.0~2.0 g/次,每10~12 h治疗1次,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给予盐酸氨溴祛痰治疗,依据患者病情采取吸氧治疗,积极维持患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并且对合并水肿、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利尿、强心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具体组方为:益母草20 g、茯苓20 g、黄芪20 g,杏仁9 g、桂枝9 g、红参10 g、五味子12 g、炒白术10 g、当归12 g。临证加减:对于心脾肾阳虚者加泽兰20 g、制附子9 g、桃仁10 g;对于肺肾气虚偏寒者加干姜12 g、紫菀12 g、细辛3 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2]。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临床指标包括最高呼气流速(PEF)、治疗前后1秒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

1.4 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程度>2级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程度下降1级视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未改善甚至加重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PEF(L/s) FEV1/FVC(%) MVV(L/m)研究组 47 1.57±0.13* 64.98±5.78* 25.76±3.72*对照组 47 1.05±0.12 61.21±6.54 22.38±3.54

3 讨 论

在临床领域中,西医普遍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以肺动脉或肺组织等为主发生的病变,往往由于支气管哮喘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致病[3]。而在传统祖国中医学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肺胀”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基础性病理和相关指标发生异常现象,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困难、气促、心悸等,西医常见病理表现为下肢水肿、低血钠、心率异常及肺动脉高压等[4]。

中医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表现为复感外邪,因而脏腑虚损,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进展缓慢、发病急促等特征,因而治疗上应当遵循“标本兼治”“急治标、缓治本”的原则[5]。本组中药组方中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具有减毒、杀菌及抑菌的作用,还可以对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循环障碍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进行有效改善[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饶新华,胡顺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4901:102-103.

[2] 陈建建,吴吉锋,彭红星,刘 英,章淑芳,李公舜,罗来恒.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07:6-8+20.

[3] 钟 鸣,李玉惠,郝春艳,赵丽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50-53.

[4] 冯 原,陈斯宁,梁爱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4811:82-84.

[5] 郭秀文,郑敬茹,纪春玲,鄢春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84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7-28.

[6] 施黎敏,李惠惠,毕美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及护理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5605:1053-105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5

B

ISSN.2095-6681.2015.011.013.02

猜你喜欢
肺源肺动脉心脏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