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16-09-18 09:24杨玉桥曲阳县中医医院河北保定073100
关键词:强心西药黏度

杨玉桥(曲阳县中医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杨玉桥
(曲阳县中医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1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自拟强心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心汤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94.3%(72/76),高于单纯西药的69.3%(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强心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是一种安全性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以胸闷、上腹胀痛、憋气、心悸、心慌、心前区压迫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心血管临床治疗的重点及热点。常规西药利尿、抗感染、吸氧等治疗方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不甚理想[2],我院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强心汤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已根据心电图、红细胞沉降率、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恶病质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其中男93例,女5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7±1.8)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92例,Ⅲ级59例;全心衰竭21例,右心衰竭69例,左心衰竭61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利尿、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卡托普利、酚妥拉明、阿替洛尔、呋塞米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汤剂基础方:白术13 g、泽泻15 g、五味子12 g、(制)附子10 g、红参10 g、茯苓10 g、酸枣仁18 g、刺五加18 g、(炙)甘草12 g、乌药10 g、黄芪30 g;舌红口干者加用天花粉、葛根、麦冬各15 g,减制附子;肢体水肿、尿少者加用车前草12 g;痰稠黄者加用鱼腥草20 g,减制附子5 g;阳虚者加用肉桂、干姜各6 g。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凝血因子Ⅰ(g/L)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研究组  治疗前 4.61±0.49 8.03±0.73 15.09±2.01治疗后 3.35±0.24*# 6.87±0.11*# 11.03±1.34*#对照组  治疗前 4.62±0.50 8.01±0.65 15.10±2.12治疗后 4.55±0.36 7.79±0.34 14.04±1.45*

2.2血脂指标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研究组  治疗前 6.31±1.24 1.31±0.32治疗后 4.78±1.03*# 1.03±0.18*#对照组  治疗前 6.32±1.34 1.34±0.27治疗后 6.30±1.15 1.30±0.23

2.3疗效

强心汤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94.3%(72/76),高于单纯西药的69.3% (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西医采用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增加血容量[3],有一定的疗效,但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疗程长,长期使用以上西药临床效果降低,可导致病情恶化。中医理论认为心气不足、阳气受损、血脉瘀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4],将其归为“心悸”、“积聚”的范畴,治疗应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为主要原则[5]。我院自拟强心汤中人参、炙甘草可健脾补气,黄芪有显著的强心益气的功效,泽泻、茯苓可利水消肿,加上基础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中药强心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是一种安全性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1]杜言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95-196.

[2]王威力,刘 闯.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2):193-195.

[3]麦热木尼萨·五麦尔.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6:4-6.

[4]赵保元,毕瑞萍.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4):118-119.

[5]田 野,李彦霞,任君霞,等.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9):666-668.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09.196.02

猜你喜欢
强心西药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他能为中华神盾“强心”
血黏度高怎么办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