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

2016-09-19 01:54文杰
商业文化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佛性身心力量

文杰

生命的真相

文杰

北京神玉书院副院长兼总经理、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研究员、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上善文教学会创会会长,北京上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

先后主讲《道德经》《论语心得》《觉性科学*生活禅》《佛法要义十讲》《妙法莲花经寻踪》《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春秋有圣载千年—孔子的生命故事》《内圣外王》《阿底峡尊者传》《中庸》等课程,深受大众欢迎。

一个人真正懂得了生命真相的时候,因果自然会在你的心中建立起来,形成一股很稳固的力量。糊涂的人生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起来之后到处飘,飘到哪里就到哪里。一个人真正建立了人生宗旨之后,虽然他还是那片树叶,他还是到处飘,但是他知道为什么飘到这里,每到一处就会发挥他的作用。尽管时空在变、因缘在变、地方在变、周围的人群也在变,但是你的方向永远不变,责任不会变,照样发挥自身的价值。这种人太少了。你一定要去寻找,找到自己生命最原始的动力,这个动力会在你一切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在生活的每一处体现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在年轻时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不建立,一旦走到社会上去,你的思想就混乱了,眼花缭乱,看不清楚真相了,不知道生命的方向在哪里了。很多修佛、修禅、灵修的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好高骛远。如今,不少人奔波忙碌,但是,有谁真正懂得生命的真相?付出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现代人普遍极度浮躁,没有静下心来学习古文化。过去千百年来,中国古人是有一套非常清晰完整的价值观的,儒家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所有文人心中都有这个理想,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个理想和抱负。对我们而言,需要在自己内心当中建立这样一种理想和抱负,才有可能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儒释道的内涵:“人在做,因果在看。”这个规律并不是佛创造的,也不是老子讲的。《太上感应篇》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很朴素的一种因果观念。佛成佛之后说的:“人人皆有佛性。”很飘渺的一个概念,佛性在哪里?佛说了,每个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的这种状态称为佛性。什么是佛性?看不见。但是,佛性能表现出一种状态,人们生命中所追求的一切,一个念头,曾经在过去动的念头,也许你早就忘记了,你却能在宁静的时候看到它。好比你的心像湖水宁静的时候,有一粒沙子掉到水里,激起一层层波纹,这就是你生活的每一个源动力,你就有永不枯竭的奋斗力量。一旦觉照到这个,你就会成为一个灵修大师,看到生命的本源,这个本源就叫做佛性。

释迦牟尼佛在成道那天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皆有佛性,“但因妄想执着,不得证得”。因为有妄想、有执着,所以看不到它。在妄想、执着最淡的时候,你就能证悟那个东西。当你证悟到这个法性里去的时候,你就能成就大圆满光明身,佛教里大圆满的修行就是这样子,你会证悟那样一个状态。禅宗很多的祖师开悟就在磕着、碰着的瞬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里打坐,别人给他倒水,开水溅到手上,杯子啪地掉到地上,在那一瞬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他看到了法性,不仅仅看到,他直接证悟进去了。如果一个人真的把自己的心和这个法性融为一体,没有了妄想分别,那这个人展现出来的智慧是无穷尽的,辩才也是无穷尽的。最快、最容易切入这种状态的就是安静的心。你的心要静,静到什么程度呢?一千个人坐在这里,有一根针掉到地上,你都能听见,微细的心境,能够逐渐、逐渐看到最根本的那股力量。这是需要去修、去用功的。

生活要有巨大的疑惑,疑惑的力量越强,证悟的机率就越高。我们对于生命的探究没有疑惑,哪来的动力?靠别人告诉你生命是这样的,自己不去探究,脑海中永远只是肤浅的认识。比如做声乐,想把声乐做好,要真正认识到它背后,给人带来了什么?如果把这个悟透,就能明白,你的切入点在哪里,你真正打动人的是什么?

每个人要内观自己,如果观不了的话,你就去观别人。人必须有身心体验、身心改造的过程。这就是身心的重新塑造,也就是佛教中讲的“转凡成圣”,每个人都要切实经历这个过程。一旦认清生命的真相,包括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的时候,你会有很多力量出来,你的疑惑会破除,这种破除是从根本上破除。明白了真相的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这个角度会更加地深远。

猜你喜欢
佛性身心力量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佛性”的兔子
佛性青年不拂性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给身心降个温
怀疑一切的力量
身心八要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