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研究

2016-09-19 03:00雷春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6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6000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岳 敏,雷春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6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6000)

・基础研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研究

岳 敏1,雷春华2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实验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为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5.2±6.82)岁。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1±5.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院后行基本检查,例如,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等,溶栓治疗前,给予患者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实验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采用快速静脉输注方式,推注阿替普酶15 mg,于30 min内静脉泵入50 mg,最后30 min静脉泵入35 mg。(2)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式,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注入尿激酶150万U和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液,于30 min内滴完,以12 h为间隔时间,注入1次。连续给药5天后停药,采用口服方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以300 mg为标准,1次/d,持续5天后,减少剂量,以每次100 mg为标准。以两组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给予镇静剂、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具体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甚至基本消失,基于心电图检查,处于稳定状态下,且心肌酶谱恢复至正常状体。(2)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呈现出改善趋势,通过心电图检查,趋于稳定,且心肌酶谱基本正常。(3)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出现异常状况。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冠状动脉再通情况

实验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2.3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因持续且较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诱发额部分心肌坏死现象,属于冠心病范畴,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和胸痛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或血流中断,促使部分心肌呈现出坏死现象,诱发的心肌机械功能失调疾病,严重时,会引发心源性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溶栓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而药物选择是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药物选择过程中,需坚持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的基本原则。尿激酶具有价格低的优点,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血管再通率不高,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2]。阿替普酶,是一种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选择性的激活血栓纤溶酶,不易对患者全身纤溶系统造成影响,且不易产生抗原性,是溶栓治疗的有效药物[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尿激酶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溶栓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1]吕 云,高 彦.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197-1199.

[2]张 瑾.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144-146.

[3]张友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6例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127-12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6.09.066.02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