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层编辑的业务修养

2016-09-19 02:44周宝泰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编后传帮带功底

□周宝泰

(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络管理中心,云南 屏边 661299)

试论基层编辑的业务修养

□周宝泰

(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络管理中心,云南屏边661299)

身在县市级新闻媒体工作的新闻工作者都知道,县市级的新闻单位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等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是集采访、编辑甚至管理为一体的杂家。要履行好、胜任好编辑职责,就要下功夫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编辑工作。

笔者是一名从电台到电视,再到政府网站和涉农信息的基层编辑,通过多年来不同岗位的编辑实践,对如何当好一名基层编辑有许多体会和感悟。本文结合担任编辑工作以来的一些实例,就基层编辑的业务修养谈谈初浅的经验。

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是当好一名基层编辑的首要前提。基层编辑面对的新闻稿件,大多是更基层的新闻爱好者或通讯员写来的,由于他们采写水平参差不齐,来稿质量也就难如人意,即使是本单位记者采写的稿件,也会因为记者业务素质的差异,存在稿件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编辑下功夫进行修改加工。那么,怎样才能具备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呢?

基层编辑大多是从记者走过来的,一名业务过硬的编辑,大多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优秀记者的文字功底来源于对新闻的热爱和勤学苦练,通过多写多练,就会逐步积累一些丰富的经验,写起新闻来就能信手拈来,轻松自如,文字功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基层编辑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面对来稿才能有鉴别能力,哪篇稿件能用,哪篇稿件需要完善,从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等怎么改,心中才会有数,编辑稿件就会得心应手。

例如,一位作者写了一篇一位五保老人把捡垃圾卖得的钱多次捐给学校的消息,标题是《新华乡敬老院一位五保老人第四次为学校捐款》,笔者看后感到很有新闻价值,但来稿写得很简单,于是就与作者联系。作者讲了老人每次捐款的情况、平时捡垃圾的情况,又谈到老人第四次去信用社取钱捐款时发生的动人场面等等。于是,笔者把这篇消息改成了通讯,从标题、导语、结构等等都作了大改动,文中增加了许多小细节,整篇文章基本上是一气呵成。

引题:一位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把捡垃圾卖得的钱捐给学校,深被她的义举感动的人们则一次又一次地劝她:

主题:老人家别再捐了

导语:今年6月30日,敬老院里的苗族老人陶美英又来到信用社准备取一点钱。信用社的职工知道她又要捐款了,就劝她不要再捐了,见说服不了她,只好对她撒谎说:“老人家,现在没有钱,要过一段时间才有。”她听后,极为动情地说:“你们不要哄我,信用社都会没钱,我是一个老党员,捐钱给学校是应该的。”听了老人这真挚朴实的话语,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整篇通讯文字朴实无华,但很具有感染力。

又如一篇标题为《桐子村农民今年玉米获得大丰收》的来稿,笔者看了稿件后,除了改动内容外,把标题改成《农民秋收细算账 还是种粮最划算》。一篇来稿标题《屏边出租车正式投入运营》,笔者把标题直接改为《屏边城内2元可坐出租车》,这样的标题与原标题相比,更能吸引人。

要具有写评论的能力

作为基层编辑,也要具有写评论的能力,这里说的评论,主要指小评论、小短评、小杂谈、编后话等等。基层编辑工作,不单是对稿件的修修改改,对一些好的新闻素材,有时再配上三言两语的编后话之类,往往会让这篇新闻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例如,笔者在编辑一篇题为《腊哈村:干部按绩取酬》的消息时,就写了这样一段编后话:“……当然,腊哈村实行村干部实绩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目的不是要揭某个干部的丑,要曝谁的光,而是不断地鞭策村干部干好工作,让差的变好,让好的变优,在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笔者除了经常对所编辑的一些新闻写上几句编后话外,还擅长写些杂谈、短评,比如:《是“民警”不是“干警”》《摆拍照片莫离谱》《灵感缘自感动》《接待方案》等,都被《电视研究》《中国新闻出版报》《杂文报》等报刊采用,多次在《半月谈内部版》发表小短评并被评为优秀评刊员。

要有传帮带的热心肠

身处基层的编辑,除了自身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外,还应该有一颗传帮带的热心肠。基层新闻单位人少事多,人才流动也较快,对于新入行、有热情但缺少经验的年轻人或者新闻爱好者,作为一名有一定经验的老编辑,要毫不保守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尽快成为业务骨干。

笔者在对新人的传帮带中,既严格又宽容。比如:帮他们分析讲解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后,让他们自己进行修改,有的甚至修改三四次。也有帮他们修改后,让他们进行对照,找出差距;有的则直接叫他们进行重新采访、再构思、再写作。当然,对于写得好的新闻,则是给予大大的表扬,加油鼓劲,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心。在笔者传帮带的年轻人中,如今有的已经成为单位主要新闻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说,当初笔者对他们业务上的要求,确实太严格了,有时甚至可以说有点不近人情,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当年对他们那样的“苛刻”,哪会有今天的成长。

要有不图名利的胸怀

人们看一篇新闻特别是有一定影响的新闻,大都只会记得作者是谁,而很少知道编辑是谁。基层新闻编辑,也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工作者,其职责就是把作者花费心血写来的新闻改好编好,而不是图名图利,特别是不能为他人修改好一篇文章后,将自己的名字也落在作者之列。

笔者为很多新闻爱好者修改过文章,有的甚至是从标题到内容全部重写,有的作者看到修改后的文章,总是说要署上笔者的名字,面对这样的“好意”,笔者都绝不允许。有一位在乡镇的新闻爱好者写了一篇新闻,通过电子邮件传来帮他修改。内容很有价值,但是从标题到结尾都写得很凌乱,空话套话也不少。于是,笔者通过与作者联系,补充了一些素材后,进行重新写作,并帮他传到了上级报社。当在《春城晚报》头版看到他的大作后,这位通讯员激动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说虽然作者只落了他的名字,但通篇已看不到了原文的影子。他对笔者说:“怎么不落上你的名字呀,这文章完全就是你写的了。”笔者对他说:“我只是帮你作了修改,这是你的劳动成果,哪能落上我的名字,文章登上报纸,我跟你一样,乐在其中。”

(本栏编辑:江水)

猜你喜欢
编后传帮带功底
传帮带中谋振兴
编后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编后
编后
编后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学者功底缔造智能山河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